[缅甸风灾 是天灾,更是人祸] 天灾比人祸更可怕

发布时间:2020-03-31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当政治优先于灾难时,灾民成为最大输家      缅甸飓风灾害所造成的死亡人数至今没有统一的说法。据缅甸官方媒体报道,截至5月11日,纳尔吉斯飓风已造成2.8万人死亡、3万人失踪。150万人受灾。而美国驻缅外交官估计死亡人数超过10万,英媒则报道有50万人死亡。
  
  热带风暴是自然灾害,如果救助得当,不会在风灾肆虐过后经历如此惨重的二次灾难。但风灾发生在被军政府统治了40余年的缅甸。却是天灾人祸并举。正是缅甸吊诡的政治语境,加剧了风灾的破坏力。
  
  飓风前的缅甸
  
  1962年。以奈温为首的将军们推翻实行多党民主制的乌努政府实行一党执政,推行大缅民族沙文主义,有计划地清洗少数民族。1988年9月军队接管政权。为了掩人耳目,军政府废除一党制实行多党议会制,用10个民主党派的存在掩盖其非民主的本色。在1990年5月的多党选举中,以昂山素季为首的民主联盟获胜,军政府不但拒绝交权,还将其软禁于家中长达10余年。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1992年上台的丹瑞将军采取相对灵活宽松的政策,取消实行了数年之久的宵禁,大赦将近1万名政治犯。
  但出于权力安全的考量,军政府无意也无力改善民生,用交通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停滞来阻断民众之间的串联,锁国愚民政策使民众缺乏足够的智力和资讯来监督政府。
  军政府残酷对待政治异己的劣行也一直为西方社会所诟病,布什政府就把缅甸定性为“暴政的前哨”。在2007年秋的袈裟革命中,躲在丛林中的军政府沿袭了1988年尼温政府镇压昂山素季领导的群众运动的方式,第一时间派出军队镇压上街抗议的僧侣、学生和民主人士。这和此次救灾中的迟缓反应形成鲜明对比。
  尽管在飓风登陆前6天,当地气象部门已通过媒体简报形式发布预警,但资讯系统消息不畅导致农村地区无法获取信息。而历史经验证明,在特大灾害到来之际,仅仅把讯息传播出去还远远不够,还要有疏散人员来帮助撤离,尽可能躲避灾害。但军政府控制下的缅甸却从未建立起相应的预警系统。
  
  天灾变人祸
  
  基础设施和卫生条件落后的缅甸根本无力应对救灾,食物短缺、尸横遍野,缺乏医疗物资和电力的医院不得不拒绝病患。军政府不得不向联合国发出“缅甸欢迎国际援助”的求援。
  国际社会立即做出回应,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宣布美国将提供25万美元援助,并将“酌情”予以随时递增;法国外长表示法国拿出20万欧元,其本人将尽快赴缅甸考察灾情;欧盟也在稍后做出决定,向灾区援助200万欧元;连因军政府镇压喇嘛宣布对缅实行最严厉制裁的加拿大,也宣布将和美国一道向缅甸提供援助。
  如果说灾前的种种困局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那么救灾的迟缓不力及人为设置的阻碍救灾的政治樊篱,则使风灾迅速向人祸的方向转变。政权的非民主性是导致这种转变的罪魁祸首。
  军政府对国际援助是有选择的,只接受周边友好国家的援助,对其他国家的援助拒不接受。鉴于缅甸极其落后的基础设施、应急能力和腐败劣迹,西方国家希望能入境,把救灾物资尽快送到灾民手中,但军政府坚持政府主导,拒不批准入境申请。双方僵持不下,大量救灾物资只能滞留泰国曼谷,最近批准入境的救灾物资对灾区只是杯水车薪。联合国一名官员坦言,“缅甸政府通过让他们自生自灭的行径来谋杀这个国家的人民。”
  在军政府的操控下,救灾这种人道主义行动已沦为政治俘虏。如果西方社会不要求入境协助,军政府接管救援物资后救灾,可以顺势借外力来巩固其统治。而拒绝入境造成的更多伤亡,也不失为一个政治契机:忙于抵抗饥饿和疾病的灾民毫无还手之力,有助于军政府政权的安全性。
  此外,军政府还不失时机地拿出一手打造的民主路线图。5月10日进行新宪法全民公投,定在2010年还政于民,促成所谓民主转型,为其统治寻找合法性。但新宪法既未邀请昂山素季等民主派领袖参与,也为军方掌握权力留下伏笔。为避免恐怖袭击,政府调动大量警力维持秩序,置深陷重灾的民众于不顾。灾民抱怨说,政府派出的兵力只致力于城市主要街道和富人区的救援,普通民众只能自救。当政治优先于灾难时,灾民成为最大输家。

相关热词搜索:缅甸 风灾 人祸 缅甸风灾 是天灾,更是人祸 缅甸风灾 缅甸那边又有风灾了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