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编辑概念【陈彤,新闻比大片更吸引人】

发布时间:2020-04-02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众所周知,国外互联网人士评价互联网的中国标准有两个:其一,中国网站的首页过于拥挤、信息量超大;其二是“target=blank”,即标题弹开新窗口。而造成中国网民习惯这样上网的,就是陈彤和新浪。正是他制定了“首页大信息量”和“标题开新窗口”这两个极具个人特色的互联网中国标准。就连雅虎进了中国也得放弃自己的美国标准,向中国的“门户”们靠拢。
  在陈彤看来,自己只是一个新闻的发烧友,“我更愿意接受这样的评价,我不愿意接受其他过于正统的评价,但发烧友做到这个分上,当初真没有想到。”
  
  从灌水开始
  一个软件公司嬗变为中国的第一门户,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和歪打正着,还有早期所有互联网公司所经历的懵懂。
  1993年,新浪网的前身――四通利方信息技术公司成立;1996年4月,四通利方组建国际网络事业部,并推出利方在线网站,汪延是这个网站的第一功臣。
  在新浪诞生的前一年,陈彤只是一个研二的学生。1997年春节,陈彤在中关村一个朋友的公司里第一次上网,当时互联网刚刚进入中国,上网费用高,陈彤的研究生补助才200多,但有一个月他的上网费曾达到了1700多。
  网络的交流方式让他吃了一惊。第一次到四通利方的体育沙龙,他很快发了一个骂足协掌门人王俊生的帖子《让王俊生下台吧》,用的笔名就是他后来经常用的名字,gooooooal。
  从此,到体育沙龙去泡网也就成了陈彤生活中的一个固定节目。几个月后,陈彤在网上结识了四通利方体育沙龙创始人李嵩波。陈彤暗示,如果让他来做体育沙龙版主,保证访问量提高10倍。李嵩波随即在中关村小饭馆“老四川”里请他吃了顿饭。吃完后,陈彤就正式成为了四通利方的体育沙龙版主。
  陈彤开始辛勤灌水。在国内联赛开始前就四处搜集各队的消息,用不同的笔名贴上去;霍顿领着中国队去英国水晶宫俱乐部集训,他又跑到水晶宫俱乐部的官方网站聊天室问他们的版主要第一手的资料……这么一折腾,沙龙明显就热了起来。
  紧接着就迎来了历史性的事件――老榕的帖子《大连金州没有眼泪》,不仅对四通利方来说是历史性的,对中国的互联网也是标志性事件,被称为“全球最有影响的中文帖子”,这个业余版主让四通利方开始认识到体育的力量。
  1997年底,四通利方被《电脑报》评为全国三大网站之一,也获得了美国华登投资集团牵头的三家公司的风险资本共计650万美元,这是国内软件企业的第一笔风险投资。当时的负责人汪延主动提出每月给陈彤600元劳务费,这对当时还是学生的陈彤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了。
  
  新浪网第一个编辑
  研究生毕业后,陈彤加入了四通利方,头衔很高,网站主编,但手下一个人也没有。汪延对陈彤说,你是四通利方以做内容为主要目的招进来的惟一的一个,以前招的全是网管之类的技术人才。
  1996到1998年,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站不约而同地在内容上发力,争相提供新闻、BBS、电子邮件、搜索等基础性服务。
  关于互联网,当时公司内部有不同的态度,投资人认为,公司应该专注于软件产品,要求新浪创始人王志东把互联网业务关闭或者卖掉。而在接近年底的12月1日,四通利方正式宣布,和“华渊”联姻,新浪诞生了。
  31岁的陈彤成为新浪网第一位编辑。其后,他带领新浪网新闻中心在科索沃战争、中国入世、悉尼奥运会、“9•11事件”等重大事件报道中均大捷而还,从而在那个互联网跑马圈地的黄金时代,一步步确立了新浪网在全球中文网站的优势。
  陈彤大学的专业是通信,但他从小喜欢新闻。前者使得他严谨,后者则训练了他对新闻的敏感。在陈彤看来,新闻是正在播放的戏剧,它比任何大片都吸引人,从情节当中可以得到莫大的享受。
  “我一直关注媒体的细节处理,上大学的时候在宿舍里听BBC,后来又看CNN。前些年秘鲁大使馆人质事件,CNN每隔15分钟通报一遍最新进展。这个15分钟跟上个15分钟差别不大,但总有新的信息出现,这种精神对我影响非常大。我认为,新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停地提供新的信息。”陈彤如此说。
  
  新浪之道
  这个生于1967年的男人目光锐利,语速很快。他的朋友们评价他为人平和,在工作的时候,又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他常常悄无声息地穿过走廊,走进理想国际大厦19层的办公室。办公室不大,东西多,但不凌乱。
  业内的人都晓得陈彤的为人,著名的“非暴力不合作”,对工作苛刻到变态的地步。有一个编辑在报道武汉水灾的标题用了“武汉群众大撤离”,被他狠狠K了一顿,难道官员们就不撤离了吗?
  “所有标题的字数必须在规定的范围之内,标题不能折行:新浪首页20字,新闻中心一类22.5字,新闻中心二类23.5字,科技一类21.5字,科技二类19字。”“这是多年前定的标准了,而现在像这样的细节,新浪应该有几千条,”陈彤说。
  陈彤对新闻有着惊人的热情,手下的第一个编辑亲身讲述关于他的一个段子,“陈彤多年养成的习惯,开着电视睡觉,一听到有新闻,就能马上起来,然后把新闻记下来,然后睡下去,然后再听到就再起来……”
  在陈彤看来,从网络刚刚兴起的1997、1998年到现在,网络媒体的基本理念没多大变化。作为网络媒体,最与众不同、需要坚持的还是快速与海量,以及平等的而不是居高临下的网民互动交流等。
  陈彤坦陈,新浪网在早期的频道、栏目设置方面的确参照了国外几大门户网站。“我们将它们的频道、栏目设置依次排列,并找到交集,作为我们的参照系。对于新闻处理方式,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一个叫做www.省略的足球网站,其滚动即时的模式对新浪影响很深。但是国外门户网站和网络媒体的具体新闻操作,对新浪没有太多影响。英文网站的新闻多用机器处理、自动发布,由于中文信息源的格式不规范而没办法做到。”
  2005年,陈彤写作出版了《新浪之道》,解构新浪。众所周知,新浪新闻的崛起要得益于两件事:第一,1999年率先进行24小时新闻滚动传递,在别的商业网站和官方新闻网站还没有夜间值班制度、网民对新闻的需求也没那么大的年代,是新浪刺到了网络新闻的“穴位”;第二,制定了一全套新浪新闻编辑、上传的规范制度,包括与传统媒体的合作、新闻标题的制作、外电的翻译报道等。
  在版权方面,陈彤非常谨慎。新浪只打过两个比较大的版权官司,其中一个就是2001年年初的一位IT记者发现新浪转载他的一篇文章,没有经过他的许可,没有署名。新浪为此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回到2000年。当三大门户刚刚想引领中国互联网产业走向红火时,来自大洋彼岸的消息却让所有的从业者不得不收缩战线――3月10日,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在触摸历史高点5132点后,急转直下,到2001年4月4日,指数已经跌至1619点,全球互联网市场随即陷入低潮。
  这个低潮期漫长而坚冷。
  2001年3月,新浪开始尝试新型网络广告,在2000年的十大网络广告媒体排名公布中,新浪已经居于首位。同年4月,网易收购Tianxia研发团队,为日后进入网络游戏产业打下基础。不过在这一年,几大门户中主流的声音依然是“精简开支,挺过难关”。门户网站们纷纷或压缩,或关闭了免费电子邮箱、校友录等服务,转而收费。
  但也是这一年,网站开始尝试并推出了一项新的服务:短信服务。这在当时拯救了大批互联网站。2003年1月初,新浪并购了移动增值服务商广州讯龙,月底,新浪发布财报,首次以净营收1290万美元实现全面盈利。丁磊后来进入的网络游戏,在三大门户中其收入比重超过了短信。
  
  博客之争
  在总结《新浪之道》后的那一年,在专业博客网站与三大门户的战役中,陈彤打了一个漂亮的战役。
  “精英们知道博客是因为我,而大众们知道博客却是因为木子美。”方兴东告诉记者。那一年,木子美和她的《遗情书》让众多网民知道了博客。博客就是以这样一种尴尬的方式,走向大众。
  方兴东被称为中国的“博客之父”,2002年,他将当时欧美流行的新型网络交流方式Blog引进中国,命名为“博客”,并建立起了中国第一家博客网站。博客中国最初主要请IT业界的专家和学者进行专栏写作。
  最早,业界往往容易把博客的价值等同于网站隐含的精英化信息。博客网站诞生的这一年风平浪静,知道的人并不太多,草根阶层并不了解。不过在2003年,木子美的“横空出世”让博客名扬大江南北。
  但最后的胜利者却是新浪。
  2005年9月8日,博客网宣布获得4家VC的1000万美元投资。此次融资成功后,方兴东把刚刚商业化一年的博客中国更名为“博客网”。同一天,新浪高调推出了新浪博客,以名人效应“圈地”博客新运动。接二连三地,腾讯、搜狐、百度都成为方兴东的对手。
  以新浪为首的门户很快大获全胜。博客前五名里,再没有专业网站的身影。到2006年末,门户的博客力量完全超越了博客网等专业博客,取得完胜。
  2005年被公认为博客的大众化元年。《2005-2006中国博客发展与趋势分析》的研究报告提到,当年的全球博客数量突破一亿,而在中国,该数字已达1600万,占网民总数的14.2%。
  陈彤和他的同事们为推广博客,动用了几乎所有的媒体资源。新浪博客的亮点,是名人博客。用媒体资源和影响力换取名人博客的支持,再用名人博客积累更大的媒体实力。仅仅9个月之后,从用户数、日流量、日原创文章发布量和日评论留言各方面,新浪都成为博客第一品牌。
  他回忆说,最初他提出的博客拉客目标是“意见领袖”,他并且亲自向300位以IT评论为主的“大尾巴狼”发邮件,邀请他们开博。而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副总编侯小强率领的执行团队很快把“意见领袖”这个目标延伸到了各界名人并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他一再强调,“博客是大家的功劳。”
  方兴东对博客的发展做过很多预测,惟一预测偏差的就是博客的“生活化、娱乐化”。他以为博客会是一个比较精英的东西,没有想到中国的网民如此喜欢凑热闹,博客又会如此喧嚣――这是中国互联网江湖的一大底色。
  
  微博时代
  微博是陈彤现在最兴奋的字眼。新浪编辑请来比尔•盖茨开微博,有关编辑奖励了一万块;新浪微博也请来了苍井空开微博,本来准备去年国庆前上线,但由于又一波的“扫黄”,推迟了一段时间。新浪CEO兼总裁曹国伟把微博信息安全的任务交给了陈彤,他感到“光荣而艰巨”。他告诫下属:“微博无小事儿,任何事情都需要谨慎”。
  在陈彤看来,微博真正对传播造成了冲击,微博第一次真正做到了普通人能够报道新闻事件。
  新浪微博出身门户,首先展露的是媒体优势。图片、视频和评论后转发则是新浪微博最成功的本土化改进,因此,陈彤称新浪微博不是简单的中国Twitter。新浪微博引导用户输入MSN和邮箱等地址寻找熟人关系并且永久记录,然后不断推荐联系人之间进行相互关注,这促成了熟人关系向新浪微博的大迁徙。加入了评论等社交化改进之后,互动功能推动了陌生人之间的联系。
  除了微博诞生,这些年,新浪也有些许变化,从编辑部外面的黑板报上可以窥到一点点,黑板报上贴了三篇文章,这些文章被贴上去的原因是“优秀原创奖”,从最初的强调快速、海量,到现在的原创、争取采访权,互联网的门槛,就是这样一点一点被挤开了。

相关热词搜索:吸引人 大片 新闻 陈彤 新闻比大片更吸引人 吸引人的新闻 吸引人的新闻标题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