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伟业》一部献礼片的困境 电影《建党伟业》

发布时间:2020-04-03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用现在这个公映版本来讨论《建党伟业》,对韩三平和黄建新似乎不太公平。如果一部电影在公映前一个月,还得面临重大修改和补拍,那么它在审查过程中遭遇的挫折显而易见。如今广为人知的是,这次修改过后,汤唯饰演的陶毅一角所有戏份全部删除;不为人知的是,最终修改完成的公映版,离韩、黄最初的导演构思已经相去甚远。
  虽然以献礼为名,但《建党伟业》在事关票房的这点念想上绝对野心爆棚。在《建国大业》的“明星人海战役”劲收5亿票房后,复制这一模式的《建党伟业》应运而生。176位明星参演,最终戏份得以保留的共有108位,明星出镜频率近乎一分钟一个。
  尽管韩三平说“这不是一部商业类型片”,但黄建新依然为片子找到了诸多标签:战争、惊悚、喜剧、传奇、青春……当然还不能缺少商业片万试万灵的灵丹妙药――爱情。影片曾经试图片段呈现“江南第一才女”陶毅同青年毛泽东相识相恋、最终分道扬镳的情感经历,因“与历史不符”,陶毅(汤唯饰)所有段落全部删除。
  片中还有两处修改耐人寻味:一处是青年毛泽东进京为留法学生筹款,慕名来到北大蹭胡适的课,却因衣衫不整遭到拒绝,青年张国焘踱步上前,要求毛泽东离开教室。修改后,这些段落全部删除,观众看到的是毛泽东得偿所愿;另一处是“五四火烧赵家楼”,学生们砸开大门发现还有一道铁链,张国焘挺身而出,向看守军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修改后,出现在这个说服段落的张国焘,换成了其他几个青年学生。
  当所有这些“问题段落”按照审查要求尽数修改之后,《建党伟业》得以过审公映。但是主创人员试图拓展的话语尺度和亮点,无一例外遭遇阉割。
  如果说《建国大业》还有一个及格的故事,那么《建党伟业》只剩下一堆碎片。一部政治正确的献礼片,用这些支离破碎的历史片段,塞满了两小时的时长。从既成史实逆推而来的历史想象,装点了每一个和后来党史遥相呼应的时代面孔。线性串联的众多历史事件,原本只该是一部电影里角色活跃其中的时代背景,现在却变成了故事和情节本身。执政党如何建立,依然语焉不详;青年时代的革命领袖寻路之时怎样顿悟,只能点到为止。观众最后的那点乐趣,大概仅止于能看到影史上最帅气的蔡锷、蒋介石、胡适、周恩来,然后在如同模特走秀一般次第登场的历史人物身上数数明星脸了。
  作为资深影人,韩、黄二位体制内导演深谙主流话语口径,他们一定清楚:建党叙述的所有细节必须吻合党史,却不一定要迎合学术和电影艺术本身。只是当《建党伟业》的盘子做到这么大之后,他们得在长官意志和市场口味中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在审查那里,他们必须不犯错;在观众那里,他们要争取被评为“尽了力”。
  无奈的是,无论审查还是观众,对于一部电影的基本要求,都不可能存在妥协或者商量的余地。有问题,必须改;不好看,就得骂。
  《建党伟业》从一开始就套上了两副极致的沉重镣铐。所谓献礼片,还有另一重意思――当一切问题发生之后,献礼必须完整,其他的意义可以残缺甚至牺牲。
  和一卵双生的兄弟《建国大业》一样,《建党伟业》的题中之义早已无法用一部电影悉数概括。大概连掌门人韩三平也不会否认,中影这位央企老大自身的资源优势又一次得到了尽情释放。他辗转腾挪,盘活了一笔史无前例且民营影视企业无法望其项背的电影生意。
  只是他不该忘记,“献礼”的名头后面,还有一个“片”字。

相关热词搜索:伟业 建党 献礼 《建党伟业》一部献礼片的困境 建党伟业纪录片 建党伟业纪录片观后感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