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06-21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中山市民众中学 广东 中山 528400)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人们不断反思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经成为一个热点概念。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不是放之四海皆可实行的方式呢?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都为这种学习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实践证明,在农村中学开展这种学习,学生的参与情况并不理想,特别是课前预习、课堂学习不到位限制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究其原因,在农村中学推行合作学习的阻力很大,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习惯和文化素养,都严重阻碍了合作学习的可能性。因此,在农村中学推行这种学习模式应该慎之又慎。
  关键词:村中学;合作学习;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40-01
  近几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人们不断反思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经成为一个热点概念,这种方式也成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那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不是放之四海皆可实行的方式呢?经过一个多学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现把在农村中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否可行的思考阐述于后,请方家指正。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可行性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并非新事物,它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和理论依据:19世纪早期,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我国20世纪末初也出现了合作学习先例。古今中外外许多教育理论都提到了合作学习的问题,孔子、皮亚杰就是例子。
  近年来,国家教育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也是非常重视的。我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课程标准》同样指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素养,已经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迫在眉睫的任务了。
  二、农村中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现状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合作学习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做得成功的部分仅仅局限于基础内容,如字词、背诵,组长的功能也限于检查作业、检查背诵方面,合作学习的效果并未体现出来,特别是以下两个方面做得“不到位”。
  (一)课外预习不到位。
  课外学习,指的是有计划地预习。实践发现,能够主动制定并执行计划的学生不多,多数学生能够预习,但积极性和方式不太理想。很多学生表示只是象征性进行预习,预习的方式也停留在看一看课本而已。能够做到全面预习并提出疑问,或者能够做到借助资料的同学少之又少。
  (二)课堂学习不到位。
  课堂学习应该以课外学习为基础,以交流和合作研讨方式展开。本来,小組合作方式为学生的畅所欲言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但效果却两极分化:优秀的学生能够认真思考,带着疑难去研究问题,去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但另一部分同学没预习,没思考,无动于衷,成绩只会下滑。
  再者,优秀学生独霸课堂成为常态。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交流能力的不同,使优秀学生脱颖而出,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又给他们提供了侃侃而谈的阵地。于是,又出现了一言堂的局面:优秀学生在充分独立思考之后,具有了自己的“思想”,获得交流、表达的机会,又主宰小组或全班的活动,获得了无限大的表现机会,从而限制了其他学生的发展。对其他学生而言,这岂非又回到“原始社会”?
  三、农村中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推行的局限性
  (一)老师因素
  传统教学观念制约新型学习方式的开展。实践证明,很多教师都明白自主与合作学习的意义,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许多教师不敢放开课堂,给学生过多自由的空间。任课教师特别是传统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仍然偏少。因为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担心:课堂的容量严重下滑,课堂的效果无法预测,学生讨论困难重重,心中老是空虚,个别指导很难普遍……这些老师的忧虑归纳一下主要有三点:知识落实到不到位?应该讲的有没有讲?效果如何?抱着这样的态度去开展教学改革,效果又会怎么样呢?
  (二)学生因素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农村学生的预习意识不太强烈,调查发现约有不到一半的学生反映教师能够给学生布置明确的预习任务,而其它的学生则完全沦为陪衬。没有自主就没有发言权,他们参与交流的机会已经流失了,而给他们带来讲解的只有组长,但组长的水平是绝对有限的。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虽然我们的课堂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受,学生也有了参与的机会,但真正获益的不过是少许优生,优生的能力也是非常有限,这个结论来自于我们在城市学校的听课感受。
  还记得学习《皇帝的新装》时,老师布置了用四字短语概括情节的作业,结果令人生气,小组答案完全一致。实际上农村学生经常在交流讨论中得出惊人相似的答案,而这些答案要么同参考资料一致,要么同组长一致,要么距离真正答案十万之遥。素质方面大相径庭,这也是农村中学开展合作学习的巨大障碍。
  (三)家庭因素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但是,我们这些作为“雕塑家”的农村学生家长如何呢?由于历史原因、经济条件、农村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多数学生父母文化程度较低,说白一点,就是家长的素质太低,在教育观念上,他们中有部分虽然也有望子成龙的要求,但大多对子女教育束手无策,只能听天由命,或者把教育孩子的义务全部推给学校。有的家长根本不关心学习,孩子学习生活如何,好像根本不关自己事。这样的家庭学习环境,如何为合作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呢?
  基于此,笔者认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固然是一种顺应潮流的形式,但是在农村学校,特别是教育文化落后,家长素质不高的地方,还是有比较大的阻力。特别是作为农村学校的领导,在决策方面要慎之又慎,否则会导致得不偿失的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1]王凯《论合作学习的局限性》
  [2]裴娣娜《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学科教育2000年第二期
  [3]李翠白《合作学习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启示》

相关热词搜索:合作学习 小组 思考 农村 中学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