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民族服饰文化资源开发苗乡学校特色课堂

发布时间:2018-06-22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摘 要:在边远山区学校,同乐苗族乡中学的学生生源主要来自苗、侗、瑶三个民族,他们生活在边远山区,交通、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学生的思想道德出现逐年滑坡的现象,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是学校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每位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挖掘 资源 开发 课堂
  在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苗族乡境内,聚居着侗、苗、瑶族等三个少数民族,由于地处偏远,交通条件及不方便,经济条件相对差,生活陋习还不能很好改正,人们的文明程度还有待提高。该乡中学是全县乡下中學中规模最大的一所学校。实施“普九”后,学生泥沙俱下汇聚中学,多数学生来自各个山头的苗家瑶寨。一些学生仅仅为了应付读书而“读书”,个别教师也单单凭借教材而“教书”。许多学生缺乏审美爱美的情操,缺乏团结合作的精神,缺乏勤劳俭朴的美德。因此,学生的道德滑坡现象每每出现,学校的德育工作也常常陷入尴尬的境地。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是每位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既然道德如此重要,为何不因地制宜挖掘本地民族文化资源引入课堂渗透德育,培养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呢?民族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在同乐乡境内,既有优美秀丽的自然景观,又有引人入胜的人文景观,侗、苗、瑶族既有悠久的历史,又有丰厚的文化内涵,诸如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和习俗文化等。
  经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初步摸索出一条德育路子,以课本资源为主,以民族文化资源为辅,把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教育资源优势,在文科教学中渗入这一优势,构建苗乡学校特色课堂,培养提高民族乡初中生的道德修养,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向前迈进一步。
  一、挖掘侗族服饰文化,培养学生审美爱美的情操
  侗族无论男女老少,逢年过节或喜庆场合都喜欢穿自织自染的棕红色全棉布衣服,男人着无领对襟布扣唐装便衣,穿戴最引人注目的是年轻的姑娘们。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我们在教学语文课《皇帝的新装》时,运用对比方法,向学生渗透侗族服饰文化,让学生感受侗族妇女的诚实、美丽、纯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从而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审美爱美情操。
  二、挖掘苗族服饰文化,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三江县境内的同乐、良口、洋溪等乡,苗族有两个支系,一支称为“老苗”,另一支称为“草苗”。这两个支系的苗族,其地方语言、妇女服饰以及风俗习惯截然不同。
  老苗男女衣服的布料都是自织自染藏青色窄长幅棉布。男人服装较为简朴,以长巾缠头,巾长为六尺,两头绣有“锯齿”式纹饰,身穿有领对襟便服,扣布扣。
  草苗妇女挽髻于后脑,以前常插上一支或两支银簪,裹以深红色绲花边头帕,帕角垂至耳下及两肩,着右衽无领大襟上衣,其外层衣襟镶有蓝色布条,扣银扣。每逢春节期间于鼓楼坪踩芦笙堂时,草苗姑娘头戴银冠,耳戴银环,项戴银圈,手戴银镯。
  我们在教学课文《端午日》时,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写湘西茶峒妇女穿新衣到河边看赛龙舟的盛况,从划船人身上体现出来的团结力量的内容,再有意识的向学生渗透苗族服饰文化,挖掘苗装图案象征意义,挖掘苗族姑娘着盛装踩芦笙堂这一节日文化所体现出来的团结一致的精神。这样构建课堂的目的在于挖掘少数民族文化,让学生感受到苗族服饰文化的内涵,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发掘瑶族服饰文化,培养学生勤劳朴实的美德
  瑶家人自己织布,家家种植蓼蓝,采用蓝靛深染法染色,染出来的布青紫光亮,久不褪色。
  瑶族男子衣着较为简单朴素,衣短裤窄,上身穿无领对襟短便衣,扣铜扣,下身着窄管便裤,头围长布巾。节日盛装时穿几重衣服,里长外短,极具层次感。瑶族男人着紫蓝色素服,朴实简便,便于生产生活,体现他们的勤劳俭朴。
  我们在教学《回忆我的母亲》一课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母亲不仅在生产劳动上是一把好手,在生活安排上也是一把巧手,还常常乐于助人,课文表现农村广大劳动人民勤俭淳朴的品德,于是在课堂上适当延伸瑶族服饰文化。通过对瑶族服饰文化的挖掘,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其中的意蕴,从而培养学生勤劳俭朴的美德。
  侗族有一句俗语:“从母亲那里学到善良,从父亲那里学到勤劳,从祖父那里学到耐性。”多年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挖掘民族资源,善于把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教育资源优势,善于把民族服饰文化引进课堂,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中。我们将课本资源与民族服饰文化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特色课堂,取得一箭双雕的效果,既实现了课文教学目标,又培养提升民族乡初中生的道德修养,促进班级乃至学校德育工作的更好开展。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第一版),2008(6).
  [2]蔡汀.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1).
  [3]吴善德.侗族文学.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杨瑞恒(1973.12-),男,苗族,广西三江人,本科,中一,研究方向:民族文化。
  第二作者:陆元斌(1963.10-),男,苗族,广西三江人,专科,中一,研究方向:民族文化。

相关热词搜索:服饰文化 资源开发 挖掘 课堂 民族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