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小建中汤联合艾灸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18-06-23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摘要】目的 评价加味小建中汤联合艾灸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采用加味小建中汤联合艾灸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桂枝茯苓丸治疗。结果 桂枝茯苓丸联合艾灸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47%,西药组的总有效率为73.68%,治疗组的疗效较对照组更优。结论 加味小建中汤联合艾灸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肯定。
  【关键词】加味小建中汤;艾灸;消化性溃疡
  【中图分类号】R57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6..02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以多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而得名。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青壮年,胃溃疡常出现在中老年人当中。我国患病率高达5%~10%[1],由于胃粘膜保护剂不断的研发,消化性溃疡的死亡率在逐年降低。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长期发作性的上腹部疼痛,以周期性、节律性为特点,并伴有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痞满、食欲不振等症状。在中医古文献中,有大量文字记载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方法。随着现代中医的发展,对此病的认识和治疗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笔者自2016年3月~2017年3月采用加味小建中汤联合艾灸治疗该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主要来源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于我单位门诊所收集的76名消化性溃疡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8例,年龄最大45岁,最小20岁,男性20例,女性18例,平均病程3.2个月,对照组38例,年龄最大48岁,最小21岁,男性22例,女性16例,平均病程3.1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03年《中药新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指导》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2003重庆会议"十二指肠溃疡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制定。
  1.2.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根据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1.3 实验方案和步骤
  1.3.1 本方案治疗组
  (1)中药汤剂:予加味小建中汤加减,药物组成:炙甘草9 g,桂枝10 g,白芍15 g,生姜9 g,大枣15 g,怡糖30 g(冲兑),香附15 g,茯苓15 g。
  加减变化:根据病人病情需要调整相应药物的剂量。
  随症加减:上腹部疼痛甚者,白芍增至30 g,加吴茱萸6 g;腹部胀满者,白芍减至9 g,大枣减至5g,加陈皮10 g、厚朴10 g、砂仁4 g;肠鸣便溏者,加白术15 g、泽泻10 g、猪苓10 g;便秘加枳壳10 g、桃仁10 g、当归10 g;反酸口苦者,加黄连5 g、藿香10 g、砂仁6 g;食积化热者,加焦三仙各10 g、葛根20 g。
  煎煮方法:上述药物放入砂锅中,凉水400 mL浸泡10分钟,用武火加热,煮沸后改文火煎熬20分钟,取汁150 mL。再加水400 mL,第二次煎煮15分钟取150 mL,将两次药汁混匀,加入饴糖,分两次温服。每日一剂,共服4周。
  (2)艾灸治疗:选穴:中脘为主穴,足三里、公孙、胃俞、脾俞、内关等为辅穴。
  步骤:艾条点燃后,垂直于所灸穴位,距离约为2cm,对所选穴位进行均匀地左右上下方向移动回旋施灸。每穴灸30分钟,隔天灸一次,1月为一个疗程。注意事项:施灸部位以皮肤潮红耐受为度,注意视情况及时敲灰,以防烫伤皮肤,女性经期暂停施灸。
  1.3.2 对照组
  丽珠维三联(枸橼酸铋钾片/替硝唑片/克拉霉素片复合包装)(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枸橼酸铋钾片,每日2次,每次220 mg。替硝唑片每日2次,每次500 mg。克拉霉素片每日1次,每次250 mg。服用一周后,改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20 mg*7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日1次,每次一片,服用三周。总疗程共4周。
  1.4 临床观察指标
  (l)治疗前后消化性溃疡中医“胃脘痛”相关症状积分的变化。
  (2)大便常规、大便隐血试验、胃镜、肝肾功能、血常规。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6 疗效评定标准
  1.6.1 临床症状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症状消失,症状积分减少 ≥95%。
  显效:症状 基本消失,虽偶有 症状但很快消失,症状积分减 少≥70%。
  有效:症状未消失,但较以前减轻,症状积分减少≥30%。
  无效:症状未消失,程度未 减轻,症状积分减少 不足30%。
  1.6.2 胃镜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溃疡及周围炎症全部消失。
  显效:溃疡消 失,仍有 炎症。
  有效:溃疡面缩小 50%以上,或2个以上溃疡其中有一 个进入愈合期。
  无效:溃疡面缩小不 及50%。
  2 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9.47%,远远高于对照组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84%,远远高于对照组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在祖国医学中,消化性溃疡属于“胃脘痛”范畴,在《内经》一书中,最早记载了胃脘痛的症状,“胃病者……胃脘当心而痛。”。古人认为胃脘痛的病因病机比较复杂,其中主要因素有外感六淫,情志和饮食为主。“寒气客于胃肠,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寒凝气滞直接影响脾胃的受纳运化,浊气不降,清气不升,脾胃受损。“胃院当心而痛……,七情九气触于内之所致焉。”七情刺激,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受纳艰难[2-4]。因此脾胃虚弱成为了病机的关键。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为治疗本病的重要法则。
  小建中汤来源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是最早被用来治疗中焦虚寒的里急腹痛,本方具有建立中气,平调阴阳之功。全方由炙甘草、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组成。饴糖为君药,有温补中焦、缓急止痛之功。小建中汤中不可无饴糖,否则失仲景之意。桂枝,气溫而善通,能助阳化气,祛散寒滞。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桂枝具有很好的镇痛作用。白芍,味苦性寒,与桂枝相配伍,意在辛甘以生阳,酸甘而得阴。再加入香附,疏肝解郁,理气宽中,使全方补而不滞。方中茯苓、炙甘草、大枣加强健脾之效。因此加味小建中汤应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
  艾灸能祛寒解表,温通脏腑,可以改善微循环。现代动物实验研究发现艾灸可以有效保护胃黏膜。本研究以中脘为主穴,因其为奇经八脉中任脉的主要穴位,与胃经气血同性,可直接调节胃腑的气血。与足三里、公孙、胃俞、脾俞、内关等配伍,能减少副交感神经的紧张度,从而减少胃粘液的分泌。
  通过上述临床研究观察,加味小建中汤联合艾灸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 进,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及进展[J].基层医学论坛,2010,17:552-553.
  [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重庆.消化性溃荡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5):478.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9.
  [4]张信义.中医辨证治疗消化性溃荡疗效观察[J].中医学报,2011,26(9):1117
  本文编辑:李 豆

相关热词搜索:加味 建中 艾灸 临床 观察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