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林清玄的散文《生命的馅》,有哪些启示和体会?

发布时间:2022-08-09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生活的拷问,生命的思考

说实在的,我不知道林清玄还有一篇短散文叫《生命的馅》,找来一读,竟有顿然大悟之感!

买两种面包,偶有迟疑,竟然悟出了人生的真谛,非林清玄这样的大作家才能写出吧,我想。

首先,《生命的馅》题目之奇特,让人震撼。能把面包之馅的“馅”之“小”点和“生命”这个“大”

题扯在了一起,就有点不可思议,但正是这种“硬扯”却让读者震惊,不仅设置了悬念,也体现了短散文以小见大的特点。

“在面包店,我为了买奶酥面包或花生面包而迟疑半天,因为两种我都爱吃,但一天只能吃一种。”“迟疑”引起作者的联想

,到“后来我买了奶酥面包,是不得不作的选择。”由“选择”又引出了对人生的深刻认识:“买面包时的迟疑也就像人生里的每一个选择一样”:“我们要买一条土司容易,但选择面包的馅儿就难;我们要生活很容易,但生活得有内容、有滋味就难。”

  紧接着提升到生活的品味:为了充饥而买面包,是第一种层次;为了品味而买面包是第二种层次;又能充饥又能品味,是第三种层次。

  最后,再上升到人生的追求:“有的人只顾物质而不顾心灵;有的人为了强调心灵而鄙视物质;只有视野开阔的人,才知道心灵与物质平衡的重要。” 由此,深化了中心,升华了感情。

常言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林清玄的短散文《生命的馅》,既给我们人生的启迪,又给学写散文的文学爱好者提供了散文的模板!

  

生命在于追求,正如林清玄在生命的馅中所写到,我们要生活很容易,但生活得有内容、有滋味就很难。我们都曾在人生的岔路口前面临选择,都曾在中考高考前迷茫徘徊犹豫过。有多少人是随大流,多少人是随遇而安,又有多少人是有着明确的目标而为之努力?

现在的社会是物质的,我无力改变又不想适应……趁着学生时代还未结束,我要珍惜我所剩不多的大学生活。可在大学里我划归到用于学业的时间却又少之又少……

明明课余时间比高中多出很多,但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却大不如前,明明每天都忙忙碌碌,一天结束后却又好似碌碌无为。看着身边人都摆着六十分万岁的心态,我在想,这是我要追求的生活嘛……

不,当然不是,虽然高中买了两三千游戏,虽然我有手机、电脑还有两台ps4,但玩乐绝不是我生活的主旋律,可随着kindle吃灰时间的不断增加,我惊讶的发现我竟在潜移默化中被环境同化……

林清玄散文有什么写作技法?

林清玄的散文犹如小桥流水,深的自然之清味。林清玄深的生活情趣,善于文章取于日常琐碎,却能缝缝补补,带有深意又有感悟,读完过后,掩卷思之,亦有回甘。或许正是因为林家兄妹众多,生活之艰苦,再加上自己从事很多的职业,都为成为一个散文大家提供着诸多的写作素材,同时也沉淀着自己。林清玄用笔善用白描,勾勒,没有丰富多彩的语言元素,简洁,凝练是其风格更是其写法,让人读了,却接生活之情趣,人生之回味。或许正因为这充满人间烟火的生活清欢,才有了这林清玄的美文,可见一个对生活充满希望,阳光的文人沉浸于生活,不断的阅历,成熟完善自己,文章才有精炼之笔,写出的文章才能深入人心。同时也得益于林清玄对佛学禅机的深悟,文章也颇有禅学,让人有所悟,亦有所得!

林清玄的散文看的不算太多,印象最深的是那篇《心田上的百合花》。他的文章如行云流水,和清风明月,信手拈来。

即便是最普通的日常他也能写出有出温度,有深度,有情怀的作品。他的文章有一种从容,豁达的世界观。这恐怕跟他信奉佛教有极大地关系,在他的很多文章当中,很多都体现了出了浓郁的佛学思想,比如:他有一本散文集叫《心无挂碍,无忧恐惧》,是典型体现佛教思想作品。这本书的名字取自佛教核心的经文《心经》里的一句话。

散文写的美很容易,能写出情怀不容易,尤其是写出有深刻的情怀不容易能写出好的散文的大家很多,但他们的风格都不尽相同,就像一片森林里姿态和韵味不同的树木,而林清玄的散文在这些树木中,显得尤为俊美和迷人。

它既不会显得过于悲壮,也不会显得过于柔弱,既不会特别伟岸,也不会特别娇媚。这里就拿他的代表作《心田上的百合花》为例,来解读他作品的特点。

读他的他的这篇《心田上的百合花》,总是感觉有海明威《老人与海》的风范,尽管只是一个小短文,但是把那株长在山崖边上努力而顽强的百合花的状态写的波澜壮阔,就如同《老人与海》里的那个与大鱼搏斗了三天三夜的老人的一样,有着不屈不挠的灵魂。

他在这篇文章即使用了对比,细节也是使用象征等写作手法,生动了的向读者展现了一株野百合荒凉严酷的身世,以及受到排挤和嘲笑的生长环境,为体现它生命顽强的品质打下了很好的伏笔。也为后来它能冲破重围,开满山崖,芬芳遍野的胜利的境遇所能引发的人们强烈的一种感叹做了铺垫。

这是一种典型的“以小见大”的写作模式,能够充分体现出人生深刻哲理。当然,这种写法也成为了林清玄整体散文的一个体征。

林清玄的散文,体现出了佛教里的淡泊从容的思想境界文章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和思想状态最好的外化表现。

鲁迅的文章体现出一个激烈和深刻的悲悯灵魂。村上春树的小说体现的一种孤独,幽默和轻盈散淡的灵魂,川端康成的作品体现着对家乡和对日本传统文化深深的眷恋之情。

而热衷于佛教思想的林清玄,他的作品则充分体现出了佛教里的淡泊,从容的智慧,把那种不悲不喜,不嗔不痴,不执著,不贪恋的淡泊宁静的处世态度都浸透到作品的每个细胞里,塑造出他作品独特的“佛式哲学”韵味。

他的散文集《心无挂碍,无忧恐惧》基本都是在描速和谈论他对佛教的理解。在这些作品中,他同时也引用了中国古代和现代一些传统的民间故事,进而引发哲学思考,阐述自己佛学感悟。这部作品通俗易懂,娓娓道来,很能引起别人的共鸣,应该也算作是很好的一部弘法作品。

结束语在思想和文学艺术领域,一般都是奉行着:法无定法,形无定型,开放式的创作思想。作者们都力争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的韵味和符号,而林清玄是做到了这一点。

他把心灵鸡汤类的散文,从美学,哲学,还有从文学的角度都提升到一个很高的层次,所以才能收到那么多读者的喜爱。

下面我就用林清玄的一句对真挚情感的感悟来结尾:

在时间上、在广大里、在黑暗中、在忧伤深处、在冷漠之际,我们若能时而真挚地对望一眼,知道石心里还有温暖的质地,也就够了

(全文完)

我是春城花草香,听风赏雨,采菊南山,希望送你一段轻松有趣的时光

相关热词搜索:林清玄经典散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