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发布时间:2018-06-26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农村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方式对土地进行科学流转十分必要。土地流转工作要以具体实际为根本,重视有效研究,并充分结合实际工作内容,给予有效实践,以此为农业经济发展助力,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认识,从而为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进一步落实提供有效保证。
  关键词 农村;土地流转;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09.034
  土地是国家重要资产,在农村,大部分农民以土地为生,所以土地流转工作是现阶段重点问题。作为相关工作人员,要积极实践,结合农村土地流转过程的相关问题,提出具体改革策略。可以说,仍然需要不断深入研究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过程,以此才能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1 农村土地流转的意义
  1)作为重要的惠民项目,土地流转过程可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土地流转后,农民可获得一笔稳定的租金收入,在此前提下,也解放了土地对于农民的束缚,农民可以经商或务工,土地流转后,一些种田大户对其进行了承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2)土地流转后,大大解决了抛荒问题。现如今,因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的制约,很多农民对于土地的种植失去了信心,部分农民选择外出打工,而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在此过程中,需要进行有效的土地流转,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通过进一步的土地集中管理,农民的收入增加,国家的粮食安全也得到保证。3)土地流转工作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路径,现代化农业需要对土地进行统一种植与利用,为提高农业的规模化,需要统一管理,以此才能更好地推广农业技术,提高其管理的有效性。
  2 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2.1 土地流转非粮化严重
  土地流转后,由于种植粮食的收入过低,种粮大户多选择非粮化生产。在一般年景下,种粮的收入,除了支付土地流转租金和经营成本外,所得利润很低;如果发生自然灾害,种粮就会亏损。随着农村土地流转面积的快速增长,农村土地非粮化的趋势也日益突出,这会给国家粮食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农业生产正在从分散的小农经济转向适度的规模经营过渡[1]。但是,由于规模经营生产粮食比单一农户分散经营并没有明显优势,大片的种粮土地流转后多数改变了生产用途,用于种植经济作物,导致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如果全国农村都出现这样的情况,将会影响我国粮食安全。
  2.2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滞后
  土地是农民生活的保障。我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农民自然会产生一定的恋土情结。目前,在云南的一些偏远落后地区,仍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经营方式,土地收入几乎是家庭的全部收入,土地是基本生存条件。由于我国国土幅员辽阔,正处于社会初步发展阶段,社会保障并未实现全面性的覆盖,难以为转出土地的农民提供良好的后续保障,从而使得相关农民对土地流转工作的不重视,并且产生抵制心理。
  3 云南省土地流转问题的相关建议和意见
  3.1 提高农民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认识
  农村土地流转并非只是流转双方的事情,其涉及政策、权利主体、国家利益、农村改革等重大事项,因此,想要促进土地流转工作良好的进行,首先需要基层干部树立起正确的意识观念,意识到土地流转工作对于农户、集体和国家的重要性。落实到行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对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进行深入学习,深究隐藏在相关政策法规背后的深刻意义,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2)总结自身过往处理土地流转的经验,归纳出更有效率的土地流转纠纷处理方式。3)土地流转工作的过程中,切实的保障农民的利益不受侵害,遵守自愿有偿的流转原则[2]。
  3.2 不断提高农民参与农村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农民作为土地流转的主导者,具有正确的土地流转意识十分重要,这就需要增强土地流转的频率。因此,借助大众媒体,将有关于土地流转的信息以电影、电视剧、新闻、报刊杂志呈现出来,让农民了解土地流转是在《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合同法》《物权法》等法律條规之上进行的,要重视农村土地流转的有关政策要求,促使农民能够在政策和法律的基础上进行更为规范的土地权利变更;也可以充分发挥一些典型实例的示范作用,让农民了解到土地流转能够给自己带来利益,从而推动农村土地流转事业良好进行。
  3.3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后顾之忧
  想要促使土地流转工作加快进行,1)需要安抚好农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民,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相应的生活保障、大病救治、工人保障、义务教育等政策实施力度,健全相应的新农合体系、养老体系、降低农民由于失去土地而发生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的可能性。2)促使土地流转程序正规、合法,在确认土地经营权力持有者自愿的情况下进行,确保农民的社会和经济权益得以全面的保障[3]。3)农民在转出土地之后,帮助农民拓宽技能,寻找新的经济来源途径,在加强技术培训的同时,也要对相应的法律政策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促使农民在新的领域中也能保障自己的权益。
  3.4 加快土地流转规范化,信息化管理
  政府应重视土地流转的监督工作,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更全面的管理,从而切实促使土地经营权和所有权的权益不受到损害。对县、乡、村的土地使用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并严格根据计划对土地进行良好的建设。明确所规划的土地具有承包和经营权之后,科学地建设使用,清晰地了解该区域土地的基本流转情况,签订土地承包合同,以及发放土地承包经营证等相关证件。完善农村承包经营权登记相关政策和法规,促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转让、登记、颁证等流程更加规范系统,避免基本信息不全,划分界限不清晰,空间范围不明确,登记不完整等信息的缺失,给予农民一份全面的,受法律保护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利。不断完善符合现代社会的农村土地流转形式的制度,促使土地流转过程更加系统、全面、科学,创新土地管理模式,有效提升土地流转相关工作的服务效率和质量[4]。
  3.5 健全保障体系以支持农地流转战略落实
  想要推动加快土地流转发展的进程,应将农民从土地解放出来,调动其参与到城市化事业中。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城市化的建设力度,将解决农民的失业和经济问题放在重点解决项目中,完善相关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让农民在具有基本生活保障的基础上,享受城镇居民的医疗制度、养老保障制度等,从而不断缩小城镇居民和农民之间的享受社会保障标准。避免农民的所有权益依靠土地,由于土地转出而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为农民提供坚实的社会保障制度。
  4 结语
  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相关部门要深入实际,从具体工作内容入手,不断总结经验,以此提高对于土地流转工作的认识,这样才能进一步落实具体管理策略,为农民提供有效保障,减少农民对于土地的依赖性,充分发挥土地流转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宁,李凡.浅议现阶段山西省农村土地流转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6(9):129-131.
  [2]张春锋,董文琦,胡木强,等.河北省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15,34(3):18-19,44.
  [3]杨兴平,付志宇.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中国发展,2014,14(2):51-57.
  [4]刘建丽.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当代经济,2012(2):80-81.
  (责任编辑:刘昀)

相关热词搜索:流转 探究 对策 农村土地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