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建专业群为契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发布时间:2018-07-01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摘要:结合学校创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工作,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工作过程的模块化项目式课程体系等方面出发,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专业群建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加强专业建设,是职业学校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举措,是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科学发展、优质发展的核心环节,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为贯彻落实国家、省教育规划纲要和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我省在“十三五”期间开展了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工作。
  我校在近几年对照《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标准》,调整专业建设方案,找差距,开展相关专业的创建和申报工作。下面结合我校创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工作,谈谈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方面所做的工作。
  1、根据群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江苏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推进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苏教职【2015】38号)的通知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以提高质量为基本任务,以促进就业为行动导向,以服务发展为主要目标,主动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主动迎接 “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战略机遇,进一步推进我校专业结构调整,着力提高我校专业建设水平,按照“突出优势、聚焦特色、创新机制、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建立由企业一线技术专家、行业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本专业带头人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对本地区计算机行业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专业群发展方向和动态,了解专业群的人才需求,同时根据学校自身条件等实际情况,共同探讨制定适应市场需求,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为目的的人才培养目标,保证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
  2、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为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中职校需要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五个对接”工作,积极推进“工学结合、顶岗实践”、“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革,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学过程导向教学等方法,将专业课程教学、技能训练与顶岗实践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掌握必要的职业知识与技能之后,直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现与企业需求零距离。
  学校和信息部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出基于“专业群工作室”工学结合下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即“三室二心一厂三结合”。具体是指依托计算机信息技术服务中心、领跑未来创客中心,拓展和完善领军人才、唯美动力、技能大师三个专业群工作室,在深度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开展项目式课程设计与开发、专业教学组织与实施、学生实践技能训练、教师教科研能力培养、企业技术支持等专业建设环节内容,实现“专业与企业结合”、“学习与工作结合”、“模拟与实战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努力创新和完善“现代学徒制”,通过多学期分段式学徒方式实现学习过程“作业?作品?产品”、学生增养“学生→学徒→技术工人”转化。
  “计算机信息技术服务中心”、“領跑未来创客中心”是学生的校内学徒实训中心。“服务中心”一方面统筹三个工作室对校外实训基地、企业的协调对接工作,确保现代学徒制的实现,由群负责人牵头并领衔行业专家、专业负责人,学生全程参与,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践行社会服务职责,并对校内信息化基础设施定期维护。而“创客中心”一方面统筹三个工作室对校内“教学梦工厂”等教学实训基地的协调对接工作,由专业负责人牵头并领衔企业骨干、群课程负责人,履行校内综合实训职责。
  专业群工作室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二个中心的联结纽带。“领军人才工作室”统筹规划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建设,制订人培方案、各项制度,确保专业群建设的顺利、圆满完成;“技能大师工作室”执行人培方案和制度,制订校内、校外技能实训方案,制定技能大赛方案并组织实施;“唯美动力创新工作室”组织实施校内、校外技能实训方案,有机结合专业与企业,进行项目课程研究、设计与开发,实践项目合作、教学资源开发等专业学科建设内容,使其成为专业群教学活动组织的核心。
  “教学梦工厂”是现代学徒制在校内的充分体现,承担专业群内所有综合性实践的组织实施。
  “专业与企业结合”是指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与企业在互惠共赢基础上进行深度合作,专业群提供技术人才支撑,并通过专业群工作室形式帮助或参与企业技术项目开发、培训、咨询、指导。企业接收专业毕业生学徒、实习与就业,提供相应的实训师资和设施、设备,并为专业改革和课程建设提供咨询、指导。
  “学习与工作结合”是指将学习的内容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学习期间,学生在学校既要接受与职业相关的理论教育,又要在工作室和实训室进行相应的职业技能综合训练,还要在行业所属企业跟随师傅学徒,完成一定的生产性作业,即作品,将课堂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从而顺利地进入职业生涯,实现“学生--学徒--企业技术人员”的良性转变。
  “模拟与实战结合”一方面是指专业群工作室建设上也遵循“岗位+技能”设置原则,模仿企业实际工作环境设置,引入企业的品牌价值和文化;另一方面是指专业群工作室和校内实训基地在技能培训上要以满足岗位技能基础为准则,使学生在技能培养上实现无缝对接,通过引入企业项目进入工作室实战开发,实现学生“作业--作品--产品”的完善通道。
  3、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项目式课程体系
  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项目式课程体系,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融合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构成既有普遍适应性,又有特色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坚持基础理论教学与校内同步模拟实训并重。前5个学期重点进行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辅之以阶段性的单元技能训练,根据企业需要,按职业岗位群或专业要求,在所学课程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重点实施综合性实训项目、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项目等;第6学期以安排学生就业为重心,主要开展校外企业学徒,及时安排教师与实习学生的沟通,进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以提高职业岗位技能为主要培养目标。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由专业带头人、行业专家、教学骨干等组成课程开发小组,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职业岗位的任职素质和技能要求,参照国家有关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资质认证标准,分析岗位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技能要求、职业素质要求,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并按照技能人才职业成长过程,进行学习领域的课程有序化,构建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开展岗位核心能力调研,与企业深度合作,将企业生产性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性工作任务,将计算机专业群相关岗位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并突出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递进培养的特点。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采用企业真实项目,老师学生全程参与,从分析岗位工作、分解典型工作任务到锻炼工作技能,进行学习领域的课程有序化,构建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在建设过程中,对各项资源重组,在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调整课程体系等方面形成合力,优势互补,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作者简介:郦发仲,男,高级讲师,本科,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 212300;汪鹏飞,男,中一,本科,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 212300。

相关热词搜索:教学质量 创建 提升 专业 教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