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参与反腐的路径探索

发布时间:2018-07-05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摘 要】网络反腐的兴起与发展为公民政治参与开辟了新途径,但仍处于“年轻、不成熟”的状态。要实现新常态面临着制度缺位、平台滞后、反腐主体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从根源上治理腐败,最终还是要依靠法治。建立和完善治理腐败的规范化制度体系时法治反腐的关键。
  【关键词】网络反腐;公民参与;反腐路径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老虎”“苍蝇”一起拍,倒下一大批贪腐官员。十九届一中全会闭幕后,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班子回答中外记者问时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
  我国网络反腐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开辟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新途径,民众通过自有表达的公共平台,发展出了一种特殊的反腐模式。网络反腐的发展也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变化,网民数量逐年增加与网民反腐意识的不断觉醒,政府对网络反腐的态度与规范化制度的建构等等。本文以网络反腐为例研究公民参与反腐的路径探索。
  一、我国网络反腐的基本问题
  (一)主体
  依据诸多案例概括网络反腐主体有官方权力、民间权利两方面。官方权力主体指政府官方部门或者一些领导干部在互联网上设立公开举报和评论网站、或者开通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介工具,以此追查各类腐败行为。民间权利主体指民众自发形成,通过互联网平台公开举报官员的贪腐行为,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进而受到国家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视和介入。两种主体形式的交替和互动构成网络反腐的主要方式。但无论是哪个主体,反腐败斗争都离不开人民群众,必须依靠群众才能实现对腐败行为的预防、遏制、惩戒。
  国内外学界还并没有对腐败行为达成统一的标准,虽然关于腐败的表述各不相同,但其考察视角都离不开权力的滥用,故腐败是权力的腐败。从权力视角看,腐败是公共权力的非法私用;从行为视角看,腐败是权利的滥用或公共职责的偏离;从经济视角看,腐败本质上是政治权力与经济财富的交易。
  (二)研究动态
  近年学者们对网络反腐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明显提高,具体的研究动态如下1:
  其一,从认识上的分歧到达成共识。网络的开放激发了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形成了党和群众共同反腐的结合点,通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监督的有效结合,推进了网络反腐的发展和效果。
  其二,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实证(实践)分析研究。一是案例研究,通过经济学或社会科学的统计分析技术,以数据的形式推导出我国网络反腐的特征、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二是规范化、制度化路径研究。三是发展趋势研究。随着网络反腐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的逐步完善,有学者认为未来的反腐发展趋势会呈现体制外的反腐表达会逐步减少、体制内的反腐表达会逐步增多的特点。
  其三,从单一视角研究到多学科交叉研究。在政治、传播、社会等多学科背景下,不同学科视角研究的成果也大量涌现。政治学视角:运用政治学的相关理论如合法性、政治参与、制度建设等理论做出分析。新闻传播学视角:通过互联网的信息传播与共享平台,把网络反腐看作一种舆情事件,通过对其发生、发展、传播、各要素相互作用的机理的研究, 提出规范化治理方式。公共治理视角:运用当代西方治理理论,如协同、多元化、整体性治理等研究反腐路径。经济学视角:运用经济学的经济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构建网络反腐体系。法学视角:运用法律机制原则、具体的部门法律等研究网络反腐的逻辑机理。
  二、我国网络反腐的现状及特点
  (一)现状
  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2微博、博客等公共社交自媒体 具有发布门槛低、信息获取及时和互动性强的特点,可以引发信息裂变效果。在众多民间反腐参与方式中,绝大部分公民倾向于选择以网络反腐的方式,通过论坛、博客以及微博等曝光腐败行为,这种方式占民间参与方式结构中的33%。3
  网络反腐浪潮的兴起与演变源于权力、权利、媒介、技术四因子的博弈与衍生。从宪法学意义上看,网络反腐一直被视作公民言论自由在网络空间中的派生形式,公民借助网络来参与反腐败斗争,从根本上说,就是一种“权利反腐”行为。4
  2017年是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纵深推进的关键一年。据统计,2017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接受信访举报273.3万件次,处置问题线索125.1万件,立案52.7万件,处分52.7万人(其中党纪处分44.3万人)。
  《2017反腐倡廉蓝皮书》指出,全年立案数及处分人数超过2016年,连续五年增长。群众对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上升较快。近九成城乡居民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有信心”和“比较有信心”,比2012年提高近30个(29.2个)百分点。
  (二)特点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反腐倡廉建设,并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反腐败模式。“2015舆情蓝皮书”中提到了公民参与反腐的典型模式:先由网民在互联网上公开曝光,引起舆论关注,后由纪检监察部门介入调查,最后由司法机关追责,这种反腐路径呈现“自下而上”的特点。5从表象看,民众是运动反腐的主力军,但反腐败的实际发起者、组织者,乃至整个进程的控制者并不是民众,而是党和政府,甚至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6
  我国的网络反腐伴随着1994年的互联网引进,经历了萌芽阶段(1994—2003年)、初步发展阶段(2004—2007年)、快速发展阶段(2008—2009年)、制度化探索阶段(2010—2012年)、日趨制度化阶段(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的变化。7受政治生态的变化、网民人数增加,政府态度的转变,网络技术的发展,公民反腐意识的觉醒等因素的影响,每一阶段的网络反腐都呈现不同的特点。
  自 2008 年“网络反腐年”以来,在社会各类主体的推动下,网络反腐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加大的反腐力度,政府的积极参与,使网络反腐摆脱了“网上曝料-网民热议-媒体介入-官方查处”的被动模式,设立了政府全国性网络举报平台,推动了反腐信息的公开透明化,形成了“网上举报-官方查处-信息通报-网民热议”的主动模式,有效缓解了“网络扒粪运动”所带来的执政伦理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危机。8

相关热词搜索:反腐 路径 公民 探索 参与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