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担当-抗疫英雄李兰娟院士小传

发布时间:2020-08-28 来源: 读后感 点击:

 巾帼担当|抗疫英雄李兰娟院士小传 2020-03-10

 素材关键词:

 力 话题一:勤奋努力

 话题二:责任担当 神 话题三:伯乐精神

 话题四:开拓创新 话题五:相濡以沫

 这次的疫情抗击战,有两个名字不可忽视。一个是钟南山,85 岁的他挂帅出征,步履坚定。大家说他是国士无双。

 但我想说,国士有双。除了钟南山,还有一个人,也堪称国之重器,我辈楷模。她就是, 李兰娟。

 2 月 5 日,李兰娟院士团队在武汉发布了重大抗病毒研究成果。根据初步测试,阿比朵尔、达芦那韦两种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病毒。消息一出,得到了近 4 万的转发和 67 万的点赞。

  这个消息一出,立刻有人发帖“李兰娟利益输送儿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后来经辟谣为假消息。

 一边,是有人在背后造谣。

 经 另一边,是已经 73 岁的老人,仍浴血奋战在第一线。

 01

 “ 我来的目的就是降低病死率”

 2 月 1 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带领团队一行 5 人再度出发,驰援武汉。

 这已经是她近期第二次奔赴武汉防疫前线。

 “李院士是主动请缨,她今晚 9 时上火车,不是高铁。”2 月 1 日晚,电话那头,忙碌中的助理吕老师说。

 晚上 9 点从杭州出发,日次凌晨 4 时抵达武汉,5 时后抵达驻地。

 上午 9 时,她不顾车马劳顿,没有作片刻休息,立即和浙江支援武汉的医疗队领队曹启峰等会面,详细听取了浙江医疗队工作情况介绍。

  图片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杨子宸 摄

 她说,“ 我这次来的目的就是降低病死率,病人能康复,社会就不会恐慌。”

 她说,“ 希望武汉的危重症病人得到救治。”

 她还说,“现在也做好了长期在武汉奋战的准备,与那边的医务人员共同奋斗,把病人救治工作做好。至于什么时候回来我自己还没考虑过。”

 02

 曾经的赤脚医生

 李兰娟,1947 年出生于浙江绍兴,如今已经 73 岁了。

 她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村家庭,父亲患有眼疾,无法劳作,仅靠母亲卖山货供应家人。

 李兰娟从小聪慧,成绩优异的她,被保送到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

 但她看到家里困难重重,母亲背着山货步行 30 多公里维持家用,狠下心来,决定辍学。

 班主任不忍,帮助她靠助学金,读完了初中。

 初中毕业之后,她的第一第二志愿都是填的中专,因为她想尽快走上社会去打工,替家里减轻负担。

 但那一次中考,她考得太好了,以全市名列前茅的成绩被杭州第一中学录取。

 那个时候,父母手里仅仅只有 5 元钱,连学费都付不了。

 又是热心的老师,减免了她的学费,还发助学金,帮助她坚持读完了高中。

 高中毕业后,她遇上了文革,没法升学,于是她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当一名代课教师。

 她看着老乡们农活繁重,终日劳作,患上腰背疾病,便联系浙江省中医院学起了针灸。

 短短数月,她就将整本经络书背得滚瓜烂熟,还在下课的空闲,为大家针灸,缓解疼痛。

 恰逢村里组建农村合作医疗,大家都推荐她来做村里的这个“赤脚医生”。

 要知道,代课老师每个月工资 24 元,可“赤脚医生”只有 5 个工分,相当于每天只有 1 毛钱,收入悬殊,怎么选?

 思来想去,李兰娟还是觉自己更喜欢医学,便无怨无悔的当起了“ 赤脚医生” 。

 为了给大家省药钱,她自己上山采药,每种药材的疗效,她都清清楚楚,丝毫不差。

 400 多户人家,只有她一个医生,只要哪家有人生病,不管刮风下雨、深更半夜,李兰娟都会上门诊治。

 乡亲们说她其心若兰,心系苍生。

 1970 年,她被推荐到浙江医科大学学习。

  02

 如今的业界泰斗

 1973 年 6 月,26 岁的李兰娟,从浙江医科大学毕业。

 因为成绩优异留校,被分配到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担任主治医师,成为正式的医生。

 李兰娟有多牛?

 过 她发表过 400 篇 余篇 SCI 论文,主编中国几乎所有传染病学教材,是当之无愧的医学泰斗。

 1 丨她用十年的时间将人工肝技术引入国内,并改进为“李氏人工肝”,在医学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2 丨对 Li-ALS 的应用,使重型肝炎治愈率从 11.9%上升到 78.9%,挽救了无数患者。

 3 丨 丨创新性的将干细胞技术用于治疗呼吸衰竭、肺纤维化的重症病人,从死神中把患者给抢了回来。

  上世纪 80 年代,重型肝炎肆虐中国,病死率高达 80%。

 李兰娟心急如焚却无能为力,作为医生,她还常常面临着被感染的风险。

 有一次,一个重症病人大出血死去,由于满身是血,连家人都不敢靠近。

 李兰娟主动上前帮忙整理遗体,却意外被遗体衣服上的勾针戳破了手指,她立刻将血挤出,并及时打预防针,才避免了感染。

 在一次救治一位重症肝衰竭、昏迷不醒的患者过程中,李兰娟大胆尝试用血液净化的技术给病人治疗,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让她看到了拯救同类型病患的希望。

 1986 年,她决定成立自己的团队,专门研究人工肝。有关部门表示支持,给了一个“青年科研经费”,起步资金只有 3000 元。

 那时李兰娟还不到 40 岁,拿着捉襟见肘的经费,还要应对国内外诸多专家的质疑…… 花了十年时间,人工肝技术终于成功研制。

 和如今一些拿到一手数据马上去发论文的学者不一样,人工肝技术研制成功后,她甚至没有申请什么专利,而是选择毫无保留地把这门技术分享给了全国的医生。

  04

 SARS 力排众议

 2003 年,非典爆发期间,李兰娟院士是浙江省卫生厅厅长、党组书记。

 她得到消息,杭州市出现了三名疑似非典患者,当天晚上组织医生讨论,确诊为非典患者。

 确诊完之后,李兰娟院士马上做了一个惊人的决断,把这三位患者接触的 过的 1000 多人,全部进行隔离。

 当时的舆论一片哗然,但李兰娟力排众议,快速下达指令,并且督促下面的人,立刻、马上执行。

  仅仅用了一晚上的时间,1000 多名密切接触者全部被找到并且隔离。

 后来事实证明,李兰娟院士做得太对了。

 浙江没有发生医务人员感染事件,也没有出现“ 二代感染” 的病例。

 了 不仅如此,她在治疗过程中,严格控制激素的使用,创造了 SARS“ 零严重后遗症” 的 奇迹。

 后来,李兰娟院士这一系列大胆创新的举动,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专门进行了报道。

 但对于 SARS,李兰娟有个遗憾,虽然她当时要求研究人员连夜采样,进行深入的细菌分析和研究,成为最早分离到 SARS 病毒的单位,但疫情病原最后却是外国人鉴定出来的。

  这给她提了个醒,疫情之后,李兰娟和团队创建了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开始关于传染病方面的研究。

 这样再遇到类似疫情时,他们就能迅速地响应起来。

 2013 年,长三角地区爆发的不明原因的呼吸道感染,李兰娟团队 5 天之内便发现了 H7N9 禽流感病毒病原体,锁定了病毒来源。

 在她的建议下,关闭活禽市场,控制病毒扩散。

 2 个月内,她和团队成功研制出 H7N9 流感疫苗种子株,成功控制住疫情。

 李兰娟院士还独创了“ 四抗二平衡” 疗法,抗病毒治疗、抗休克治疗、抗低器官功能衰竭、抗继发感染,及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和微生态平衡,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爆发,73 岁的李兰娟迅速带队驰援武汉。

 对于亲友的担心,她说:“ 我还有口罩,我懂得怎样隔离,懂得怎样防护, 我还要到医院去。”

 她的团队一个月内分离到三株新型冠状病毒毒株。

 “疗 我们日夜兼程,把原来治疗 SARS 、H7N9 的经验都用上了。”

 疫情肆虐的日子,她的每一天都是在和时间赛跑,每一刻都在从死神手中抢人,她身负着无数人的希望,总是竭尽全力去打出了一场漂亮的反击战。

 05

 国之脊梁,我辈楷模

 经 疫情当前,已经 73 岁的她,每天只睡 3 个小时。

 李兰娟院士到达武汉后,带领她的团队,没日没夜的与来自浙江、四川、辽宁等援鄂医疗队的医护人员一起,共同商讨诊疗方案。

 经过 3 小时的讨论,治疗方案终于确定。

 第二天一早,李兰娟带领团队,对部分危重病人实施救治

 她仔细交代需要注意的细节,并嘱咐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护。

 对于大家的关心,她只是回答“没有问题。”

 她一直在全力的“ 担心” 别人,却不愿让别人“ 担心” 她分毫。

  记者:好好保重啊。

 李兰娟:没问题,放心好了。家里人都担心我,其实我身体还是蛮好的。

 汤灵玲:李院士你太逞强了,您比我们大几十岁呢。

 李兰娟:没有问题。

 记者:您就睡 3 小时太少了,多睡一点。

  想起白岩松和李兰娟院士的对话,白岩松说,为什么湖北的病死率要远远高于其他省份?

 李兰娟院士回答说,是因为湖北的医疗资源和医生数量不足导致的, 这也是她那么想要去武汉去的原因,她想把最先进的医疗团队带到那边,边 她想把自己一生的经验和心血带到那边......

 别人都想逃离武汉,而她的眼里只有武汉现在有多危急,早已忘记了自己的生死。

  另一边,她的儿子郑杰,把母亲送上去往高铁之后,眼中闪着泪光。

 记者问他想说什么,他说希望母亲和武汉都能够平安,说着说着,他就哽咽了.......

  她也是个有丈夫、有儿子、有家人、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啊。

 但她为了更多的人,为了更多的家人,不顾一切,冲到了第一线。

 她把自己当做一道墙,一道挡住病毒和黑暗的墙。

 让我们走在阳光下,沐浴在春风里。

 “ 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

 在这次疫情抗击战中,很多人只知道钟南山院士。

 而我想说的是,钟南山院士当然值得我们尊敬,但是请别忘了,还有一个叫李兰娟的女英雄。

  国家困难之时,方显英雄本色。

 敢于做实事,更敢于说真话。

 她说:酒精可以杀灭病毒,并不等于劝大家喝酒。

 她说:最快一个月可研制出疫苗。

 她说:没毛病,不要乱吃药(双黄连口服液)。

 她说:

 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就是最大的快乐。

 正是因为有了李兰娟这样的一线医务工作者,我们对这场战役充满信心。

 要保重身体!在和疫病对抗前线所有人员的你们加油!一定平安归来,致敬!

  【免责声明】文章作者尊重原创,本文内容和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出处所有。若因第三方原因,无意中侵犯了您原创版权,请联系处理,谢谢!发布文章只是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相关热词搜索:小传 巾帼 院士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