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

发布时间:2020-10-12 来源: 读后感 点击: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

 摘 要:充分掌握并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是通过这种使用信息技术这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促动学生主动学习,高质量地实现学科教学目标。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能够促动教育观点、教育理论、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结构等各因素的深刻的变化。21 世纪教育是终身教育,构建以学生为认知主体教学模式是学生打好终身学习基础的战略要求,是现代教育技术参与教学实践的必然要求。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对于教育来说,其技术和手段呈跳跃性发展和更新。作为教师,应充分掌握并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是通过这种使用信息技术这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促动学生主动学习,高质量地实现学科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水平;培养学生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真实问题的水平;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处理、发布和交流信息的水平。那么,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普及与应用,将如何适合新的课程改革,如何显现其优越性并充分发挥作用呢? 一、对信息技术的理解 1) 信息技术教育包括理论与实践两个领域。理论领域指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科学,是现代教育学研究的一个新分支,又具有课程教学论的一些特征,具体包括概念体系、理论框架,原理、命题、模式、方法论等研究内容。实践领域指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教学活动,一种工作实践,一项教育现代化事业,具体包括信息技术的软硬件资源建设、课程教材的设计开发、师资培训、教学中各种信息技术的综合使用、学习指导、评价与管理等。

 2) 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这里,“利用信息技术”仅仅一种手段和工具,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以适合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标准的要求。

 信息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信息实行识别、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水平与情操(意)等各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是人的一种基本生存素质。为此,我们应明确信息技术教育的指导思想:不但仅为了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而展开信息技术教育,而是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全面提升学

 生的信息素质。换句话说,信息技术教育不等于软硬件知识学习。而是要使学生通过掌握包括计算机、网络在内的各种信息工具的综合使用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处理、创新的水平,为适合信息社会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3) 信息技术教育的范畴包括学习信息技术和利用信息技术促动学习两个方面。这里明确指出了展开信息技术教育的两种教学形式(专门课程式与学科渗透式)。我们不但要开设专门的《信息技术》课程,重点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与网络等现代信息工具的知识和水平;而且要在所有课程的教学中,使用各种传统的与现代的信息工具促动了学生的学习,要渗透信息技术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对各种学科信息的综合处理与创新水平。

 二、信息技术的利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水平。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学科课程整合的过程,是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改革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这是学生动手实践和创造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实行知识灌输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的重要途径。我们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个体的主动建构过程,每个学生都是从自己的认知基础出发,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数学的。从这个意义看,数学是无法灌输的,是难以讲授的,只能依靠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学好数学。教学设计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考虑每个学生的发展。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考虑到效率问题、应考的问题,往往就采用“总结规律式”的方法,这提升了学生的应试水平,但数学教学中最精彩的部分,并没有教授给学生,学生并没有领会到“怎样解题”的真谛,也没有享受到解题的乐趣,在信息技术引入数学教学时,学生就由原来的“听”数学,变成了“做”数学。例如在上“圆柱的表面积”时,我先让学生动手把一个圆柱展开,让学生充分了解圆柱表面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有些学生不知从哪里下手,我就结合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显示,充分把这个过程显示出来。圆柱的表面是由长方形和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圆组成的。但是有些学生得到的不是长方形而是一个平形四边形,我又用课件显示这是因为在剪开时不是沿高剪开的,而是沿着一条斜线剪开的。接着我用信息技术的特殊功能,把这些图形又还原成圆柱,使学生清楚的看到这些展开图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此外我有动

 画显示了无盖或无底时的表面积,即少算一个圆或两个圆的面积。这些效果传统教学是无法实现的,也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科整合的优越性。

 三、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实现研究性学习模式。

 研究性学习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是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物理学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的,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生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模式是网络时代的产物,是一种在构建主义理论指导下,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是由教师创设的问题、提出任务,学生利用教师提升的资源导向,经小组分工、协作探讨来实行自主性研究学习,是一种学生自我设计、自我探究、自我建构知识意义的学习过程。其环节是:情境创设——问题(任务)导向——信息查寻——探索思维——意义建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实行创造思维的过程,以提升学生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水平,培养他们创造性的品质。在这个层面上它是完成整合教学双重目标的最基本的方式。基于整合思想的这个模式,要求在具体学科教学法中设置学习任务,并将学习任务设置为相对应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以小组分工的形式获取信息、解决具体问题,达到个别性学习与协作研究性学习的和谐统一。所以说研究性学习模式正是这种学习方法的体现。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传统教学是让学生折、比、量、剪圆形纸片的方法推导出圆周率,因为操作上的不科学,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采用网络多媒体软件让学生上机操作,根据直径与周长的数据中支寻找规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设计如下:(1)在屏幕上出示一个标直径长度的圆,围成圆的曲线能够展开,并能用电子尺测量其长度,还有一个供学生记录操作数据的统计表;(2)学生拖动圆的直径一端,能够让其长度增长或缩短,圆的周长也同时增大或缩小,围成圆的曲线同样能够展开,并能测量出长度;(3)当学生操作遇到困难时,能够向电脑求助,电脑能够引导学生操作,另外设置了一个计算器,便于学生计算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学生通过多次操作,观察记录的数据,利用计算器每一次操作的结果发现,在同一个圆里,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 3.14……倍,顺利得出圆周率。

 四. . 改进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发挥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提倡和分析教学的全过程,强调“学”的特点和规律,将课堂教学中教育的中心地位转向指导学生实行自主学习为主。所以,教师要选择和准备各种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获得与学习相关的信息,完成学习活动。从而

 提升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使用,打破了教育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束缚,使教育竞争摆脱地域的限制。比如: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资源库或局域网中,教师和学生可自由地讨论问题。与传统课堂不同的是每个学生每个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录入自己的看法,增加了学生参与的范围和深度,教师能够在全体学生中选择一些学生的观点,“广播”给全体学生,引发进一步深入讨论。学生能够在自己方便的时间,合适的地方,根据自己所需要的软件,实行学习。而这些软件是教师和设计人员按照学习者的不同要求设计的具有交互功能的软件。这是时,不论这个学生基础怎样,他都能以自己的方式在网上或库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进度的内容,形成一种开放式的学习,补充课堂教学之不足。作为教育者有必要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上做到推陈出新,为学生创设更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1、建构科学学习的理念,基于当今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改现状,确立多媒体课件优化学生科学学习的新构想。

 2、更新教学理念,敢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再现生场景,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让课堂回归生活。

 3、确立主体思想,注重学生学习兴趣、情感、态度和个性差异,巧妙使用多媒体技术,建构自主探究的自主学习模式,即①创设情景,再现生活;②主动参与,提出问题;③操作感知,自主学习;④展示过程,突破难点;⑤信息组合,回归生活;⑥全面评价,发展创新。

 4、探索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制作原理,研究设计和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思想和方法,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实际,开发设计大量教学多媒体课件,并配合使用教育网络,增大学生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途径。

 参考文献:《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相关热词搜索: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浅谈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