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课程改革教师应该怎样做
发布时间:2020-08-06 来源: 对照材料 点击:
面对课程改革教师应该怎样做
面对中国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大改革,各学科都提倡主体性教学,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在实际改革进程中,教师究竟应该怎样做? 一、打破陈规,转变思想 1.转变思想 在当今社会,教育思想的转变是教育改革的灵魂,许多有识之士都认为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能否转变,实际上决策着学校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方向。因此必须打破陈规,更新观念。
2.破陈规,变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生被动地学,“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片面强调知识的灌输,“学”和“乐”的因素被忽视。教学内容在低水平上反复重复,学生毫无个性可言。同时,只重视课本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忽视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思想的培养,忽视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我们提倡学生有所发展,但在教学中,又过分强调统一性,而忽略灵活性。把本来应该让学生分析、总结、归纳解决的问题,由教师包揽,致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成为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发挥的严重桎梏,致使对学习失去信心,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所以在教学中要打破陈规,改变旧的教学模式。
3.改变教学方法 过去的课堂教学我们习惯于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重教法,轻学法,使课堂教学方法根深蒂固,这哪里谈得上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我们要把教师讲解的局面改变,让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只有从根本上解决教与学的问题,才能使学生在主动的学习中有所发现,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使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敏捷,以新颖独特的方法有所发现,有所提高,久而久之,学生才有勇气去猜想、去创新,甚至对教师提出新看法。
二、敢于实践、大胆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和创造精神的人。一个人云亦云,步人后尘,不研究创新机理的教师,是不会有所作为的。那么我们到底该怎样做呢?
1.创设环境,服务于学生 怎样创设环境?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聪明的商家推行了新型的购物方式“超市”。它是把顾客放在一个主体的地位,顾客置身于“超市”之中,可以任意挑选自己需要或喜爱的商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妨把“超市”这种经营理念引进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开放的、充满着民主、和谐、轻松的气氛中,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自主选择、独立思考、主动学习。也许有些老师误认为,既然学生当了主体,那教师就不太重要了?不然,如“超市”虽然自由选择,但还需要商家根据顾客的需要来选进一些物品进行经营。这就是我们新的改革形式,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决不是降低教师的主导作用,反而要求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精心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鼓励学生大胆地去选择、去发现、去感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主动练习的兴趣和习惯,使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创设问题,激发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创造情境,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可以是实际问题,也可以是理论问题,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意识,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问题。要认识到在改革过程中不是一帆风顺的,可能要走一些弯路。有的由于学生的提问、实践、主动发言、甚至超越课堂之外,使课堂教学进程推迟,耽误一些教学时间,甚至课堂教学无法进行。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进行冷静的分析,不要动不动就给学生“打棍子”,因为任何一种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要面面俱到,使其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贯彻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有较高的主导才能,“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敢于实践,大胆创新才会有新发现。
三、继续充电、永往直前
新课程的改革,给教师留有无限的发展空间,使我们面临新的教学观念、教材和策略的挑战,面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和需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接受新的信息,不断掌握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前沿动态,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以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武装学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面对课程改革,我要说:“成功并不是唾手可得的囊中之物,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充满着艰辛和苦涩,伴随着挫折和失败,胜利了固然可喜,失败了也不应该悲观失望。因为每一点失败都孕育着成功,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不要失去信心和勇气,不要失去战胜困难的决心。若成功了,也不要骄傲,因为前面还有新的目标”。学无止境,干无尽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用自己的思维,不停地探索、分析、查找原因,做到教与学,主导与主体的合理结合。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