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知识点复习

发布时间:2020-10-12 来源: 对照材料 点击:

 《政治生活》知识点复习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一节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国家和国家性质 1、从本质上看,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国家性质也叫国体。国家的性质是由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国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明确规定。★ ★ 二、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本质 ★★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 2 、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表现为民主权利的广泛性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为:①人民的民主权利有制度保障、法律保障、物质保障;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的民主权利日益得到实现。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1)民主是在统治阶级内部,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世界上不存在超阶级的民主,民主总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民主。专政是依靠暴力进行统治的国家制度,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都具有专政的职能。

 (2)在我国,民主和专政是辩证统一的,民主是人民内部的民主,专政是对敌对分子的专政;民主和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的必要性:

 (1)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已被写入我国宪法 ( (2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只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坚持对敌专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新要求

 (1)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2)实行依法治国

 (3)强化为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建设服务的政府职能

 (4)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5)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二节

  政治权利 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一、公民的政治生活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觉履行政治义务为基础和准则的 1、公民政治权利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1)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2)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有: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基础和标志。)

 ◆【注】选举权选举人民代表的权利。而不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领导人的权利,也不是选举村委会成员、居委会成员的权利。

 ②各项政治自由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它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自由。

 ③公民的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包括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等权利。

 2、公民政治义务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1)公民的政治义务是指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承担的责任。

  (2)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必须履行以下基本义务:

 ①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权利的重要保证。因此,每个公民都应该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盛衰、民族的兴旺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施工米乃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使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为保卫祖国,我们要自觉履行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二、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 1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2 、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1)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权利和义务在法律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2)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原则,要求我们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又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 、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在我国,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公民与国家是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公民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个人利益自觉服从国家利益。)

 第三节

  政治生活:有序参与 一、当代中国人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依法履行政治权利,自觉履行政治义务。(这是公民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3、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我国公民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念的必要性:

 1、这既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应有之义,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2、只有广泛发扬民主,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才能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使整个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参与政治生活的要求 1、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积极关心社会事务,关心国家大事; 2、必须学习政治知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第一节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一、选举方式的选择 1、几种主要的选举方式 ( (1 )直接选举:①国家事务方面县级和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②社会事务方面居委会村委会的选举。

 ( (2 )间接选举:①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②乡镇和乡镇以上各级政府领导人员的选举。

 ( (3 )差额选举:①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实际应选名额的选举;②我国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差额选举;③竞选是差额选举的一种方式。

 ( (4 )等额选举:①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实际应选名额相等的选举;②等额选举制在极少数情况下才被采用。

 2、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根据:

 (1)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2)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文化水平来确定。

 二、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意义:珍惜选举权利,参与民主选举,有利于更好地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2、态度: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政治参与感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尺度。那种“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的想法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

 3、公民应怎样行使选举权?

  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和判断的基础上,审慎投票。这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第二节

  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 1 、我国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 ( (1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前提。)

 (2)专家咨询制度(有利于听取专家的意见,集中学者的智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3)重要事项社会公示制度(有利于保证公民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有利于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民的参与度。)

 (4)社会听证制度(有利于帮助决策机关发现拟定的决策方案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修正和完善。)

 2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 (1)有利于决策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2)有利于决策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3)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4)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节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1、广泛的民主实践——基层群众自治 (1)村民委员会的含义、选举、决策、管理、监督 (2)居民委员会的含义、选举、决策、管理、监督 ◆ 【误区警示】:对基层管理制度理解

 ★ ①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的性质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不是基层政权组织,不是基层经济组织,也不是基层社会团体,不履行国家职能。都是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我国的基层政权组织是指乡镇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乡镇人民政府。

 ②不能认为选举村委会(居委会)成员属于公民在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只有公民在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才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 、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意义 ★★★ ★ (1)发展基层民主,是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2)它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它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国家正在重点推进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第四节

  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1、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利——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的权利

 2、我国公民民主监督的方式(渠道)

 ★ (1)信访举报制度

 (2)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3)舆论监督制度

  (4)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

 3 、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意义★ ★ (1)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 (2)有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4、公民行使监督权的要求 (1)要用于行使监督权,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2)要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1 、有序政治参与的意义 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2 、有序的的政治 (1)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2)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3)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4)是否坚持党的领导。

 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第一节

  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2、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从事国家行政管理工作。

 3 、我国政府的职能 ★★ ★★ ( (1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 (2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

 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发展教科文卫事业,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4)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 【小注】:

 ① 履行政府职能的主体只能是政府(国务院及部委、地方政府及组成部门)。

 特别注意: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中共、各民主党派机关、社会团体、基层群众组织组织不能代替政府履行职能。

 4、建设服务型政府,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其根本目的是努力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5、我国政府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便民利民 (1)管理社会生活; (2)提供公共服务。

 6、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政府为民服务,支持政府工作,寻求政府帮助,监督政府行为,这都是增强公民意识,提升政治素养的体现。

 第二节

  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1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 2 、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要做到以下三 方面的要求:(how ?)

 ★★★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断地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建设服务型政府。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拓宽民主渠道,集思广益,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是,坚持不懈做好事。

 3、公民求助政府的渠道 (1)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2)开设热线电话 (3)设立信访部门

 (4)推行电子政务,等等。

 4、公民求助政府的意义 (1)有助于解决自己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2)也有助于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监督 第一节

  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1 、政府依法行政的原因 ★★ (1)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利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 【特别关注】:依法行政、 依法执政、公正司法★ ★ ①主体不同:依法行政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即各级人民政府,是对行政机关提出的要求。②依法执政主体是中国共产党。③公正司法的主体是法院和检察院 2、怎样才能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1)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2)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利的行政管理体制。

 3 、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 ★ (1)政府权力的行使包括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

 (2)政府决策是否科学,关系着国计民生。政府必须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努力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高决策水平。

 (3)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具体要求 ①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②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

 第二节

  政府的权力:需要监督 1、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权力是把双刃剑,行使得当,造福人民;滥用权力,贻害无穷。

 2 、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有效途径:建立和健全制约监督机制。一 靠民主,保障人民民主监督;二靠法制,加强法律制度监督。★ ★ 3、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1)外部监督:人大监督、党的监督、公众监督、司法监督、政协监督 (2)内部监督:上级监督、监察部门、审计部门、法制部门 4 、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 ★★ (1)是政府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2)有利于提高行政水平的工作效率;(3)有利于防止权力滥用,保证清正廉洁; (4)有利于政府民主决策、科学决策;(5)有利于建设服务型政府,增强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

 5、我国政府的阳光工程:

 信息公开制度和公开办事制度★ ★ (1)有利于增强透明度,便于群众监督; (2)有利于群众维权,维护社会稳定。

 综合探究:政府的权威 1 、政府的权威 ( (2 )根本决定因素: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是否具有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 (3 )根本标志: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服从。

 2 、有权威政府的表现:(政府的权威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1)有权威的政府是依法行政的政府,它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2)有权威的政府是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较高的信誉 (3)有权威的政府是讲信誉的政府,有令必行,有禁则止,它得到人民的自觉认可和拥护。

 (4)有权威的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都会有积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3 、政府权威的树立 (1) 含义:通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决策的科学性、依法行政的态度、能力和水平、履行职责的效果以及政府工作人员的道德形象等树立起来的。

 (2) 政府应如何努力树立自己的权威?(how)

  ①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

 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业绩。

 ③ 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 做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我国人民是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人民——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其他国家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3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它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其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有它产生, 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

 ★★ 4、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 5 、人大代表 (1)地位: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2)产生方式: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广大人民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民主选举产生。

 ( (3 )职责:

 ★★★ ①义务: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人大代表应该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 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②权利: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在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拥有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 【误区警示】:人大代表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公民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

 ★★ 1、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2 、基石: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 3 、地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4 、组织和活动原则(组织和活动的最主要特点):民主集中制 ★★★ ①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②表现: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负责,受人民监督。

 第二、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构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第三、在中央和地 方的关系上。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5 、基本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的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等。

 6 、人民代表大大会制度的优越性:①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②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③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④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 【小注】&1 、人民民主专政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区别: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2)联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自己的历史任务。

 。

 & &2 、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区别: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联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作为国家权力机关来统一领导国家事务的根本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组织形式。

 & &3 、注意区分“ 权力机关” 和“ 其他国家机关” 解析:前者指人民代表大会,后者指行政机关(即各级人民政府,在我国国务院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 其他国家机关” 是在人民代表大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受其监督,对其负责和报告工作,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它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 (1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 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 ( (2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2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 ( (1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2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 (3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 、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1)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的体现和保证。

 (2)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进行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党的政治领导是指中国共产党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1)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基本内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基本内容是三个代表;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二节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内容)

 ★★★ ( (1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 事业的亲密友党。

 ( (2。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 (3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互相监督的关系,不是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

 ( (4 )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行使国家职能;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5 )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是遵守宪法和法律。

 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适合我国的国情,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 【小注】&1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 &1、 、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是执政与参政的关系;在组织上,是相互独立的关系,不存在隶属关系;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关系;在事业上,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不是在野党、反对党,不是兄弟党);在监督上是平等基础上互相监督的关系,而不是监督被监督关系。他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具体利益的差别可以协调。

 & &2 、人民代表会与人民政协的关系:

 (1)区别①性质: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种重要组织形式,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也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不是国家机关;人民代表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国家机关

 ②职能: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人民代表会行使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

 ③组成人员产生方式不同:人大代表是民主选举产生的 , 人民政协委员是通过民主协商、推荐的方式产生的。

 (2)联系:都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都有助于监督国家机关开展工作,提高国家机关的工作效率,都有利于保证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都要接受共产党的领导 & &3 、多党合作≠共同执政(联合执政)、多党合作≠多党制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第一节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 (1)民族平等的表现:①各民族之间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差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②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都平等地享有权利履行义务。

 (2)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要性: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实现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 (4 )我 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互相联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特别是经济发展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3、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公民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第二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 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

 ★★★★★ ①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不包括自治乡)

 ②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 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③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包括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和其他自治权。

 ( (3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历史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互相依存的民族关系(现实情况),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 (4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 【误区警示】

 :

 ①把民族自治地方所有的国家机关都当作自治机关是错误的,民族区域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检察院等国家机关不是自治机关); ②明确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乡镇一级不是民族自治地方。

  ③把民族平等原则看成是各民族实现了事实上的平等是错误的,受历史、地理、社会等因素的限制,我国虽然实现了各民族在法律关系上的平等,但要达到事实上的平等还需要很长时间,需要国家大力支持和帮助。

  第三节

 我国的宗教政策 1、 我国宗教政策的内容: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3、我们要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四有公民,创造美好人生。

 ◆ 【拓展与深入】:&1 、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并非 鼓励、提倡、支持人们信仰宗教,其实质是使宗教信仰问题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这里的“正常”,其实就是宪法、法律和政策所允许的范围),并非保护一切宗教活动。

 (2)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并不是限制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恰恰是为了保护公民的这项权利。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这是国家主权在宗教事务上的具体体现, 并不是要阻止宗教领域的对外交往 ,我国支持宗教界在独立自主、平等友好、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开展交往。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 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也并不意味着宗教已经不存在消极作用。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5 )对我国的宗教政策还要澄清几个误区:

 (6)认为我国宗教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事实上宗教的唯心主义本质没有改变; 综合探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1 、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 (1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 (2)

 )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 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 (3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民主 内容 与 形式 的统一。

 2。

 、聚焦人民当家作主,感悟我国的政治制度。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为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建立了一系列政治制度。

 (1)民主集中制的 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相适应。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包括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等在内的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第八课

  走进国际社会 第一节

  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1、主权国家的地位、分类、构成要素、权利和义务 (1)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2)主权国家,按国家性质分为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按经济发展程度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

 (3)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是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其中, ★★ 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一个国家。

 的生命和灵魂。国家主权具有两方面的特性:对内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对外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性。

 ( (4 )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 (5 )主权国家应履行的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

 ◆【小注】:主权和人权是相辅相成的,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充分享有人权的前提和保障,没有主权就谈不上人权,主权高于人权。

 “人权高于主权”的实质是借人权干涉别国主权,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

 2、国际组织的类型和作用 (1)国际组织有政府间和非政府间之分,有世界性和区域性之分。联合国是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2)许多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关系、调解国际争端、缓解国际矛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3 、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原则、作用 (1)

 性质: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 (2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 ( (3 )原 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国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集体协作,不干涉他国内政。

 (4)作用: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 (5)

 )

 ★★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根据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发展的活动。在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误区警示】

 :①不能将联合国当作超越主权国家之上的国际组织,也不能认为联合国自成立以来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它也有过被大国操纵的历史,如朝鲜战争中的“联合国军”。

 ②中国不是支持联合国的各项工作,参与联合国的一切活动,而是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这是因为并不是联合国所有的行动都能完全遵守宪章精神。)

  第二节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 1、国际关系的含义、内容、形式

 (1)国际关系是指国际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2)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3)国际关系的形式也是多样的, 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2 、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 ★★★★ ( (1 )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2 )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3)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

 3、我国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维护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我国的国家利益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

 (3)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政党的国家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 【误区警示】:两国间有无共同利益,是否开展国家合作,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两国各自的利益。因而不能说一国制定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国家间开展合作关系是由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决定的。

 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1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 (1)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维护世界和平奖给各国经济反战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但当今世界仍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活动和毒品问题危害重重。

 (2)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当今世界仍然是贫富悬殊的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南北发展不平衡是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

 2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世 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 ( (1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 (2)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就是要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3)中国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国人民将继续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第二节

  世界多极化:不不可逆转 1 、世界多极 化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重要特点。世界的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发展。

 2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 3、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 21 世纪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4、我国应对国际竞争的战略选择:我们一定要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增强综合国力。这是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注意区分】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 根源: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在当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 主要障碍。

  第三节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1、外交政策是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

 2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3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 (1)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2)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3)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 、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中国外交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 综合探究: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1 、什么是和平发展道路?(what? )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同于以往西方列强通过侵略、征服、控制的途径,掠夺、攫取别国的财富来实现自身的发展,而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自主创新,采取和平的方式,增加财富,实现自身的发展。

 2 、中国为什么走和平发展道路?(why? )

 (1)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趋势和自身根本利益做出的战略抉择。

 (2)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各种条件决定的。(略)

 ◆ 【拓展与升华】:&1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和谐世界)

 ★★ (1)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我国积极顺应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3)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需要。我国主张在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上建立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我国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能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4)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我国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有利于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5)是有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决定的。这一政策要求我国以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6)走和平发展之路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7)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应遵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3 、中国如何走和平发展道路?(how? )

 (1)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2)我们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和深化合作,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3)我们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相关热词搜索:政治生活 知识点 复习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