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地方两会关注教育热点问题盘点

发布时间:2020-11-20 来源: 对照材料 点击:

 2015 年地方两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盘点 http://gaokao.eol.cn/

 来源:人民教育

 作者:

 2015-03-03

 字体:大 中 小

  2015 年相继落幕的地方两会为全国两会的召开铺下了鲜艳的红地毯。此间,各省市代表为发展教育事业提出各种因地制宜的建议。从让优质教育惠及更多人的北京、推动家庭教育立法的浙晋两省到呼吁关注留守儿童滇贵,代表们的关注点涉及到教育的多个方面,为教育的发展“奔走呐喊”。2015 年全国两会,您想为教育说些什么?

  北京:让优质教育惠及更多人

  海淀区将启动学区制改革试点,在现基础上将学区地域范围内的中学纳入学区管理,同时将增加 6000 余个中小学、幼儿园学位。

  西城区今年将小升初学区调整为 11 个,并将出台《西城区小学直升中学对口工作方案》和《西城区小学直升中学办法》。预计有 200 名普通小学的学生能上优质中学,新增加优质初中学位 1000 个。

  东城区将选取北京二中、五中、广渠门中学、史家小学 4 所改革项目校作为试点,在多校区相互集成的基础上形成集团式管理模式。

  昌平区将继续推进名校名师工程,位于沙河大学城的北师大附属幼儿园、北师大未来科技城附属幼儿园、清华附小附属幼儿园等将于今年 9 月开学。

  上海: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德育体系,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上海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方面,提出要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德育体系,系统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行义务教育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新制度,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等。

  在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德育体系方面,徐汇区教育局在市教委德育处的指导下,参与了教育部“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课题的研究,着重于中小学一体化构建社会实践课程的研究。

  闵行区的教育局局长王浩呼吁,应该将社会大课堂建立起来,除了高校敞开大门让中小学生有机会体悟大学精神外,更多与时俱进的社会资源也应该引入德育教育框架中。比如,高科技企业、传统老工业基地的资源、新兴的科技产业等,都是对学生教育的生动素材。

 浙江:家庭教育当立法

  省人大代表、衢州市实验学校副校长鲁玲表示,家庭教育应尽快立法。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案和房祖名涉毒案件让很多人反思现行的教育,她认为这和家庭教育的缺失有关,教育是家庭、社会、学校共同承担的责任,家庭教育是三大支柱之一。建议应尽快制订《浙江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优化育人环境,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广州:补贴民办学校教师

  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屈哨兵表示,教育应重点补贴是中低端的民办学校,相关补贴政策正在征求意见,包括工作 3 年以上的民办老师每月增加 100 元~1200 元等。教育局副局长江东提到了“学区化建设”,即一个学区有五到六所水平相当的学校,可由居民根据积分选择。

  陕西:重视农村艺术教育

 省政协委员王宏:“中国农村儿童享受到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低下,艺术教育情况尤为令人堪忧,艺术方面的人才也非常缺乏。”

  建议在广大农村开展免费的基础艺术教育:如绘画、书法、合唱(歌唱)、舞蹈、戏剧和民间艺术的培训班,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辅导农村孩子的艺术技能,使他们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公共的艺术教育。翻开历史看看,许多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都出自民间,来自乡村。只要我们把艺术的种子传播开,将会诞生出更多优秀的艺术家。

 山西:建议为家庭教育立法

  “现在农村的寄宿制学校越来越多,有的一二年级就寄宿,他们过早离开父母,缺乏亲情沟通,容易出现孤僻、自卑、脆弱、敏感等心理缺陷。”山西省政协委员赵永红说,除了自理能力差外,孩子到了寄宿制学校更多是心理上的不适应。本该享受亲情的年龄却独自入学,易出现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的现象,也有的孩子难以融入集体,不愿与别人交流沟通。

  对此,赵永红建议,各级教育部门要提高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一二年级的学生尽量不要寄宿,有条件的地方要每校设立一名专职心理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闫桂琴代表认为,当前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主要体现为两个阶段:一是自己由孩子转变为家长的过程,二是后续教育孩子的过程。

  建议制订《山西省家庭教育条例》,从婚前家庭教育和婚后家庭教育两方面规范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行为。婚前家庭教育主要包括夫妇到专门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学习等内容;婚后家庭教育主要包括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培养孩子基本的生存与交际能力,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明确规定年轻父母必须负起家庭教育的责任,依法负起监护职责。

  甘肃:关注高考改革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甘肃省政协委员刘信生在大会发言中为我省实施高考改革把脉,我省应尽快筹建教育考试院等专业教育考试机构;选考科目考试计分可按标准分计入高考总分;在物、化、生、政、历、地 6 门学科中采取“必选+任选”作为过渡模式,物理与历史不能同时选择;各高校尽早制定 2017 年招生录取方案。

  省人大代表于小花来自临洮县二中。她认为,随着更多农村务工人员进城,留守儿童比较多,其中独生子女也较多,加上社会复杂等原因,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很容易形成心理障碍。她建议,应该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开设心理辅导课或设置心理辅导咨询室,从小就开始抓心理健康,让孩子从小就有一个健康的心态。

 宁夏:以政府购买方式扶持学前教育,解决高中教师待遇低问题

  “„入园难?,主要是„入公办园难?。”朱韶峰代表表示,“入园难”的第二难,在于城市民办幼儿园发展不均衡。“自治区政府应将增加公办幼儿园纳入自治区„十三五规划?,使公办幼儿园从总量上达到 30%的比例,才能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辐射作用。”

  朱韶峰代表建议,政府应把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对所有公办、已经审批的民办幼儿园核拨生均公用经费,为各类幼儿园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李耀宗委员建议逐步将新建幼儿园有序列入政府购买服务范畴,继续加大购买学前教育服务的工作力度,通过增加购买学前教育服务的方式,让更多家庭享受到普惠性学前教育。

 丁鹤代表是青铜峡市第六中学教师。她说,在义务教育阶段,目前初中投入比较均衡,农村、城镇中学之间的差别不大,但高中阶段有待加大投入。高中教师待遇相对较低、工作辛苦,普通高中发展后劲不足。

  云南:“ 法制课” 可入课堂, 留守师生应保身心健康

  本次两会,张寅菊带来的建议是希望将中学生“法制课”纳入课堂,成为常态化的必修课。她说:“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法制意识淡薄,学生犯罪行为越来越多,如果单纯只是靠法制进校园、开讲座、做展览,很难让法律意识能够深入人心。”

  她还呼吁,希望老师的身心健康也能被社会所关注,“比如一些校园安全问题的发生,大家第一时间就将责任归结于教师身上,事实上在教师、家长、社会之间责任划分应该还有一个空间,不能一边倒地归咎在教师身上。”

  李文丽委员提出:“留守儿童大多要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由于缺乏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以及家庭的关注和教育,在生活、学习、行为乃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较其他同龄儿童多。”

  她建议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为农民工子女就学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现代农业园区,从政策上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尽量减少留守儿童。

  贵州: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加大网吧打击力度

  通过调查,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令狐克梦发现: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存在由单亲监护、祖辈监护、亲友监护以及独自生活等四种现状。对此,她建议:

  1. 建议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努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和监护条件。

  2. 希望相关部门出台政策以鼓励退休教师和其他热心人士创办符合一定条件的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等。

  3. 为了让孩子能随时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令狐克梦建议在“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学校等设立免费电话、视频,让留守儿童可以定期与父母沟通。

  4. 建立“临时父母”制度。加强对“临时父母”和监护人的培训,使他们掌握更多的心理学知识,让留守儿童生活有人照管、学习有人辅导。

  5. 完善关怀教育机制。加强政府、学校、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努力构建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的教育保护网络。

  在贵州省毕节代表团会场,参会代表强调网吧治理不能止于“禁止未成年入内”,而要做到“杜绝未成年入内”。代表们建议:要将加大网吧管理力度落到实处,不断加强警示教育力度;中小学可以在图书馆专门为青少年开辟绿色网吧,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上网环境。

 黑龙江:建议设青少年眼健康预防保健协会

  哈医大一院眼科医院对多个县市进行了儿童眼保健康方面的抽样流调。发现由于用眼方法不当、眼保健知识普及不利等各种原因造成的少年儿童近视、弱视等眼科疾病,有逐年提高的迹象。

  黑龙江省政协常委刘平建议设立省级青少年眼健康预防保健协会。在协会内设立关爱青少年眼保健康基金,基金主要用于眼保健知识普及,相关的社会活动,以及贫困近视、弱视

 青少年救助等。希望每年组织抽调全省的眼科专家,不定期有计划地分赴全省各地、市、县、乡进行有组织的眼保健康知识普及宣传讲座。

  河南:盼出台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政策,学校应加强未成年人性教育

  长期从事农村教育的许爱华代表一直关注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她建议政府出台更公平、可执行的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政策,确保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获得真正的免费义务教育。流入地政府应在人口密集区域及周边增设学校,根据城市规划和人口聚集程度超前规划学校分布,主动帮助流动人口子女接受正规学校提供的义务教育。要为家庭生活困难的流动人口子女提供补助,确保每一位流动人口子女不因家庭经济困难上不起学、上不好学。

  河南省人大代表马静建议学校应该开设性教育课,加强未成年人性教育。马静认为,如何让未成年人懂得与异性接触与交流,从而建立起性的自我防范意识,已成为学校教育最值得关注的问题。她呼吁,学校和家庭都要重视未成年人的性教育,学校应该开设性教育课,加强未成年人的性教育。

  山东:希望完善学校办学自主权以及评价监督机制

  省人大代表毛小园是青岛莱芜一路小学副校长,她表示:目前基础教育阶段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校办学自主权以及评价监督机制不完善,虽然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这个问题,但她还是觉得有些遗憾,“评价改革重点谈的是学业评价,不是学校评价。”更有不少代表表示,只有加强学校评价,才能提高学校的整体综合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实现教育以人为本。

  四川:关注农村校舍大量空置、城市校舍严重不足问题

  省人大代表、蓬溪县下河街小学校长刘红梅表示,留守儿童流动性大,出现了农村校舍大量空置、城市校舍严重不足现象,必然会出现一些城市学校大班额、超负荷的现象。

  为此,刘红梅建议:整合现有教育资源;新建改扩建城镇公办小学,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入学难”问题;增加民办小学,补充公办小学的不足;根据学生人数变化,对教师编制进行动态管理,使教师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委员忧 “ 提笔忘字 ” :不写汉字还是中国人吗

 半月星空 2015-03-12 15:32:43 汉字 文化阅读(1212)评论(7)分享到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大众对汉字书写的依赖度出现下降,不规范使用汉字以及“提笔忘字”的现象比比皆是。

  “中国人如果都不写中国字了,还是中国人吗?”对于这个现象,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苏士澍非常担忧。他在 11 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呼吁,加强书写才能守住汉字这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根基。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从夏商周传承下来,汉字功不可没,社会是向前发展的,汉字也在发展,但无论如何进步,汉字始终没有丢掉,这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苏士澍说。

  他认为,汉字和电脑的结合使汉字输入不再落后,继而可以更好地融入世界。“但孩子们却因此不写字了,如果不好好写汉字,单纯走拼音方向,那么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可能在两代之内就存在危险。”

  不过,随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去年 10 月提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现象有望得到改观。特别是“书法进课堂”等措施的开展,让苏士澍看到了希望。他认为,重兴汉字书写之风与习近平的讲话不谋而合。“增强民族自尊,民族自信,要从我们的书法做起。”

  对于“简体字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面临消亡”的说法,苏士澍并不认同。他承认,有些简化汉字确实存在问题,但大多数还是好的。“一个是人,两个是从,三个是众,这很形象。”

  他说,汉字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一直处于不断简化的过程。“简是应该的,但这个过程中不能把文化‘简’没了。”他说,应加强汉字简化的宣传力度,“在这个过程中要讲原因,要让老百姓明白汉字简化是有规范,而不是胡来的。”苏士澍强调,汉字简化要和文化,以及百姓的接受程度相挂钩,才可能持续推进下去。

 此外,在采访的过程中,这位关注时事的书法家还即兴作诗一首,寄托了自己对于国家的心愿。“打虎拍苍蝇,国昌党更明。春秋功与过,百姓最心清——为反腐点赞。”他说,作为一名书法家,自己想以书法的形式表达意愿,继而看到国家一点一滴的变化。

  此次政协大会,有部分委员提议恢复部分有文化含义的繁体字,并增加到中小学课本里。著名导演冯小刚认为,过去普及简体字,是当时要“扫文盲”。如今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学习多种外语,所以学写繁体字对他们来说并不难。

  郁钧剑委员说,关于繁体字的问题,他连续在政协会议上提出三到四次。要让孩子懂得繁体字。

  他也提到教育部的复函说,汉字简体化在中国已经立法,无法轻易做出修改。

  “中国现在颁布的简体字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秦代就有的。”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相声演员姜昆表示,文字是一个民族的特色符号,具体的演变跟传播的速度有关,“从篆书到隶书,再到楷书和草书,这是文字传播越快的时候,字越简单,写得速度越快,但不能丢掉里面的文化意义。”(中新社记者 王曦 张茜翼 申冉) 阅读(1212) 俞敏洪两会提案:提高民办高校教师待遇 搜狐教育 2015-03-05 14:17:55 民办教育 高等教育 教师阅读(2330)评论(16)分享到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 CEO 俞敏洪资料图)

  搜狐教育讯

 2015 两会期间,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 CEO 俞敏洪提交了一份教育提案,建议提高民办高校教师待遇。

 他认为在现实中,民办高校的教职员工在工资补贴、社会保障、退休待遇、职称评定、评先选优、子女上学等方面的政策与公办高校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民办与公办高校教师之间存在不平等,而这种不平等会导致民办高校教师待遇低、保障低、地位低,教师队伍极不稳定,流失严重。

  他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要制定具体时间表,尽快清理并纠正对民办高校的各类歧视政策,并加大对民办高校的政策支持与财政补贴。教育部门要打破体制壁垒,在工龄、社会保障、退休待遇等方面实现公办与民办高校的并轨。

  以下为俞敏洪教育提案全文:

  案由:关于尽快落实和提高民办高校教师待遇的建议

  提案人:俞敏洪

  提案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民办高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教育部统计显示,截至 2013 年底,我国民办高校 718 所(含独立学院 292 所),民办高校在校生 557.52 万人,占所有高校在校生的 22.5%。民办高校在增强国家教育能力,增加教育品种,扩大教育资源,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形成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我们国家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与民办教育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极不协调的,却是民办教育从业者的尴尬处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民办学校教职工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社会活动等方面依法享有与公办学校教职工同等权利。但在现实中,民办高校的教职员工在工资补贴、社会保障、退休待遇、职称评定、评先选优、子女上学等方面的政策与公办高校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首先,民办与公办高校教师的不平等,突出表现在社会保障及退休后的待遇上。一直以来,民办高校绝大多数是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我国公办高校执行的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尽管国务院已出台关于将企事业单位社保实现并轨的政策,但到目前为止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保政策并未完全接轨。民办高校与教师要共同缴纳社会保险,例如教师应发工资为 5000 元,学校要向社保部门缴纳的社会保险占工资的 32.8%,人力成本增加了 1640 元;教师个人则要扣除工资 10.5%的社会保险,即 525 元,教师拿到手的工资为 4475元。与公办学校相比,民办学校付出了更多的人力成本,教师个人也减少了当期收入,但民办高校教师退休时的退休待遇与公办学校同比却低了很多。按照目前的办法,以月收入 4000元工资标准,民办教师达到退休年龄后每月最高也就能拿到 1000-1500 多元的养老金;而公办学校教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后每月可拿到 5000-6000 多元的退休金,两者最高差距竟然达到5 倍之多。

 其次,民办与公办高校教师的不平等,突出表现在民办高校教师评职称通道不顺畅。与同类、同级别的公办高校不同,大多数民办高校没有自己的职称评定委员会,教师的职称评定要么是委托公办高校的评审委员会,要么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一个专门针对民办高校的职称评定委员会来评审。由于民办高校教师在职称评定上被区别对待,名额有限,与公办高校相比,职称评定通道极不通畅,困难重重。

  第三,民办与公办高校教师的不平等,突出表现在民办高校教师的工资、补贴普遍较低。这与民办高校办学经费不足,资金来源单一有关。民办高校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学费积累,基本没有国家财政的支持和社会捐助。由于近年来民办高校普遍生源不足,导致收入下降,不少生源一般、效益一般的学校,用于教师的薪酬都难以保障。

 “两会”召开在即 10 件提案聚焦教育改革热点 现代教育报 2015-03-02 15:49:16 基础教育 教师 提案阅读(16880)评论(58)分享到

 举国关注的2015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在今年的“两会”上,又将有哪些教育话题会引发代表、委员的强烈关注呢?那些肩负着全国人民嘱托的代表、委员们又将提出涉及教育的哪些议案、提案或建议呢?

  近日,记者从民进中央获悉,截至“两会”召开前夕,民进中央参政议政部共收到各类提案素材189件,经反复讨论,共筛选出39件提案素材,正式形成报全国政协大会的党派提案。而在这39件提案中,教育类提案共10件。

  提案聚焦:农村师资

  “基本编+机动编”破解师资短缺

  “当前我国农村教师编制测算‘标准上超编’,但‘现实中不足’。”民进中央参政议政部副部长姚立迎介绍,民进中央将向全国政协大会提交《关于进一步调整我国农村教师编制的提案》。

 在这件提案中,民进中央认为,农村教师编制的核心问题是改变教师的配置方式,采用“基本编+机动编”的方式使农村地区教师数量能满足正常的教学及相关工作的需要。

  据了解,近几年来,在每年的全国“两会”上,民进中央都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农村教师的提案。

  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王佐书表示,教师稳则教育稳,教师地位高则教育地位高,在我国农村学生还占大多数的情况下,发展农村教育,解决农村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民进中央在提案中建议:

  一是构建科学的农村教师基本编制测算模型,通过核算学校的工作总量及类别来设定教师编制,测算的标准是教师的总工作量与日均工作量。

  二是设定合理的农村教师的机动编测算标准,设置机动编,使部分教师能够从教学岗位上替换下来定期参加培训,机动编占基本编的比例取决于轮训时间与轮训周期,数值上等于两者之比。

  三是科学地测算农村教师的编制总量和结构,各地按照科学化的编制测算数据对每所学校特别是小规模学校的教师编制进行调整,补齐缺少的教师编制数。

  四是制定农村学校教师编制保障的配套政策,对于严重缺乏教师但财政能力有限的地区,建立中央、省级和县级财政的合理分担机制,对于结构性缺编严重的地区,依据人力资源的市场定价,通过提高工资、住房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待遇提升农村教师的岗位吸引力。

  提案聚焦:学位制度改革

  建议实行单一学位证书制度

  在民进中央向大会提交的39件提案中,《关于深化国家学位制度改革,释放研究生教育活力的提案》格外受人关注,其中一项值得关注的建议便是实行单一学位证书制度,劳动人事和组织部门在劳动人事和干部信息登记表中应相应地取消“学历”登记,实行统一的“学位”登记。

  民进中央参政议政部副部长姚立迎介绍,198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2004年修订)以来,我国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国家学位制度。“然而,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国家学位制度一些具体政策的不适应性日渐突出,亟需深化改革,重点突破,综合创新。”

  姚立迎介绍,民进中央的这件提案建议回归学位本质,明确我国学位授予单位在学位授予工作中的主体资格,学位是具体的大学或科研机构的学位,而非“国家学位”,明确质量保障和促进方面的主体责任;放松学位授权管制,重视学位授权标准体系建设,统筹新增学位授权点评审与现有学位授权点评估工作,充分发挥第三方组织的职能和作用,引入国际同

 行评价;取消研究生招生计划,全面落实学位授予单位招生自主权,教育行政部门设定研究生招生的基准条件,高校或科研机构确定年度招生计划,自主增加投入,吸引优秀生源,并以招生计划数作为标准划拨教育财政经费。

  “同时改革学历、学位证书两证制度,实行单一学位证书制度。劳动人事和组织部门在劳动人事和干部信息登记表中应相应地取消‘学历’登记,实行统一的‘学位’登记。”姚立迎表示,国家应支持国内外联合学位授予工作,提高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开展试点工作,给予试点院校充分的自主权与有效的政策支持。

  提案聚焦:教师流动

  轮岗可与职业生涯发展挂钩

  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具体实施意见已于2014年正式出台,在国家宏观政策引导下,目前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政策已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展。

  然而,民进中央在全国范围内的调研发现,这项缩小区域、校际教育发展水平差距的交流轮岗政策在具体执行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民进中央负责人介绍,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配套措施缺位,部分区县敷衍政策,甚至有区县抵制或架空政策,政策执行不力;第二,部分城镇学校选择表现不佳或新任教师交流轮岗,部分学校甚至将支教或交流作为惩罚手段,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第三,流入学校对交流轮岗教师管理乏力,交流轮岗教师工作态度消极,反而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消极影响;第四,交流轮岗周期一般为一年,时间过短,使教师、学生难以适应。

  为此,民进中央将向全国政协大会提交《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提案,建议有效结合教师的初次配置与二次配置政策,初次配置强调均衡,二次配置试行全员双向交流轮岗;将校长教师的交流轮岗与其业绩考核、职业生涯发展挂钩;制定交流轮岗校长教师工作评价标准,强化流入校管理权限;依据教师层次和学科特点,丰富交流形式,骨干教师主要负责指导流入校教研和教学,一般教师负责正常教学活动,小学科教师采取“巡回走教”;充分考虑薄弱校、农村学校对教师的学科与数量需求,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增加农村教师岗位津贴、补贴力度,改善其工作和生活条件,增强对优秀教师的吸引力。

  提案聚焦:特教教师

  建立特教基金保障津贴足额发放

  在《关于切实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待遇的提案》中,民进中央认为,近五年来国家相继出台的特殊教育政策虽然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了特教教师,但一线特教教师的基础性待遇仍然停留在较低水平,主要表现在特殊教育津贴比例较低,15%的配发比例已经基本失去了鼓励性质,在一些地方政府也未能及时执行到位;其次是职称评定,目前我国特殊教育教师职称评定是纳入普通教育职称评定体系同步进行的,但特殊教育有其特殊要求,特教教师的从业资质也不能与普通教育教师相提并论。

  民进中央为此将建议教育部、民政部修订特教津贴执行标准,大幅提高特教津贴待遇,在未来的养老保障体制里充分考虑特殊教育教师的从业经历。吸纳社会资金,建立特殊教育基金,保障特教津贴的足额发放。同时,对特教教师的特教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此外,特

 殊教育教师职称评定体系单独列出,制定相应的具有专业特色的评定标准;结合职称评定标准,制定独立的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养、评选条件。

  提案聚焦:免费师范生

  建立边远地区从教激励制度

  “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常委、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庞丽娟教授介绍,但是由于这项政策明确只在6所部属师范院校实行,加之招生计划与教师队伍建设需求不尽符合,尚未建立对免费师范生培养方案的评估审核制度,并且缺乏有效的考核淘汰、流动与退出机制,存在服务年限较长,约束性规定较多,而引导、激励性与特殊支持性政策不足等问题。

  在《关于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的提案》中,庞丽娟建议:第一,以中西部地区地市属与省属师范院校为重点推进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第二,中央有关部门在地方规划的基础上,确定每年免费师范生的招生总数、区域分布、专业及学历层次等;第三,增加面试与职业性向测试环节,完善选拔机制,探索实施直接录取和二次录取相结合的招生方式;第四,进一步建立适宜有效的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与机制,推行定向招生和订单式培养;第五,建立健全免费师范生考核与淘汰、流动与退出机制;第六,以鼓励性和特殊支持政策积极引导师范生长期从教,调整服务期限为6年,建立待遇享受与服务年限相对应机制,建立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从教的特殊奖励与激励制度。

  □文/本报记者 苏金柱

  了解更多教育新闻请关注现代教育报微信号:modedun 【两会@教育】代表委员话教育---聚焦传统文化进校园 微言教育 2015-03-11 14:17:11 阅读(255)评论(0)分享到

  如何能在校园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今年两会上,这是很多代表委员关心的话题。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委员说,要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传统文化;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委员说,要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从不同侧面接近优秀传统文化„„更多精彩内容,请阅读下文!

  *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传统文化*

  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李卫红:

  国家语委联合央视举办的汉字听写大会和成语大会,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和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认为,今后应在媒体传播的全民性、广泛性上进一步做出努力,加强宣传,发挥节目的辐射带动效应,让节目更加接地气,走入寻常百姓家,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把节目办成弘扬传统文化的品牌栏目。

  *传统文化进课堂重要性毋庸置疑*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进课本,最终走进学生头脑,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形成共同的语言、愿景和理想,建立共同的精神家园,必须要有一个共同的阅

 读和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非常重要。走近才会尊敬。只有让青少年更多地去感知、实践和体验鲜活的优秀传统文化,他们才能从中汲取营养。

  *构建“中国式人格教育”课程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姜昆:

  首先要提高教育工作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层次认识。其次,建议在小学阶段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国家级必修课程,由国家配备相应课时,并提供教材、师资培训等专项财政支持。

  我建议,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并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替代小学阶段现有《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科目,构建“中国式人格教育”课程体系。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要遵守教育教学规律*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要注意把握两个规律。第一,要遵守教育教学的规律。第二,要把握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能不区分年龄套用同一种方法,不能进行简单地灌输,而应当引导他们将个人生活经验和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事、物进行互动。

  *将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专业教育相结合*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湖州职业学院副院长沈琪芳:

  呼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和各级各类学校关注和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传承问题,呼吁各级各类学校结合自身实际,认真、系统思考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专业教育结合起来,使中华传统文化能为国家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奠定基础。

  *让传统文化教育进入课程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左东岭:

  让传统文化进入学校教育体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变成一个学科。落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需要有学科做平台。二是要设立课程,让所有课程都参与传统文化的教育,让所有学科都参与到传统文化教学当中去。三是要考试,考试的方式和内容可以研究和商量。四是要有教材,但是需要先有课程,才能去制定教材。五是师资。北京、上海的一些师范大学可以率先进行这方面的师资培训,可以培养国学方面的教育硕士。六是要进入升学考试中。

  (内容来源: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日报网)

 张志勇:从总理的 “教育之问 ”看中国教育改革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2015-03-11 19:18:56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教育活动阅读(700)评论(1)分享到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 张志勇

  3 3 月 月 6 6 日上午,李克强总理作为山东代表团的代表,来到山东代表团听取代表们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议。

  烟台二中数学教师郝翠娟老师作了发言。总理说,你提的 3 条建议我都看了,除了这些建议外,我还想与你探讨几个问题:这几年,山东省搞素质教育,孩子们的身体素质提高了没有?„„你是教数学的,孩子们喜欢数学吗?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总理对实施素质教育如此关注,我的内心顿时涌动起浓浓的感动。追求素质教育,是我教育人生永恒的主题。

  “孩子们的身体素质提高了没有?”平心而论,2008 年以来,不少学校对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比过去提高了,不少学校体育课程的落实程度比过去提高了,不少学校学生体育活动的时间比过去增多了,正是基于此,我省孩子的身体素质指标,从总体上讲,有的已有所改善的,但也不能不实事求是地承认,孩子们的近视眼率、肥胖症率居高不下,令人担忧。

  不过,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总理对素质教育的关注点是从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切入的。其实,想一想,毛主席建国后不久,对教育的批评最多的就是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关注最多的就是孩子们的身体健康问题。毛主席早在湖南一师读书时就坚持洗凉水澡,坚持到湘江击水,就提出了“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

  体育,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讲礼、乐、射、御、书、数。体育就是儿童的游戏,这种游戏既是儿童玩的一种方式,更是儿童学习社会规则的有效载体,是儿童们张扬生命活力的重要保障。我早就说过,体育,不是什么特长教育,体育是面向每个儿童的大众教育,是儿童的体育素养的教育。试想,经过 12 年的国民基础教育,我们的儿童没有一个好的身体,没有养成良好的健康技能和终身受益的健康习惯,危害的不仅是儿童当下的身体,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这不是什么危言耸听!青少年一代身体素质的低下,良好的健身习惯的缺失,必然给未来国家的医疗成本带来沉重的负担,必将对未来中国人生命活力、创新活力的张扬留下极大的隐患,„„。借用毛泽东同志 1917 年的话,“欲图体育之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体育之自觉不可”。

  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总理对素质教育的关注点聚焦到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上。有人说,总理关心孩子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因为数学太重要了。我不这样认为,他关注的是所有孩子对学习有没有兴趣的问题。这更是一个重大的教育理论问题。

  谈到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如何,我更感到汗颜。从总体上讲,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是不高的,甚至在一些地方到了初中二年级,孩子们厌学的比例就达到了惊人的 1/4。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个老师不爱自己的学生,父母和老师都希望孩子学习好,但是,当我们的教育本身让孩子失去学习兴趣,当孩子们要关闭主动学习的大门的时候,这样的教育对孩子来讲不仅失去了当下的意义,更会危及孩子未来直至一生的就业谋生、幸福生活。

 今天,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学习不快乐?为什么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原因错综复杂,但不能不说学校教育承担着更大的责任:文化课学习太重,重到我们的孩子除了考试升学的课程之外,什么都不学的地步,以至于在一些地方,我们的孩子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一个样、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一个样、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一个样。这样单调的极端功利主义教育的结果是:因学习负担过长而导致负担过重,把不少孩子压垮了;因学习内容太单调而导致学生学习左脑使用过度,把不少孩子的学习兴趣葬送了;因学生学习课程只重视智育而导致德育、体育、美育、实践教育边缘化,把不少孩子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破坏掉了;因来自家庭、学校的强制性、统一性学习负担过重导致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丧失,把孩子们的学习主体性破坏了,个性化学习更是空间全无。

  在这种强制性、统一性的教育体制下,孩子们的学习已经赤裸裸地被应试教育所绑架,自由自主学习的兴趣、个性的张扬等等最可贵的教育价值的丧失,就成为必然的了。

  有人说,考试升学体制不变,这种困境无法突破。这种观点看似天经地义,其实,是打着老百姓利益的旗号对老百姓利益的最大破坏。试想,当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不保的时候,考试升学的意义何在?当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丧失殆尽的时候,当下的学习对孩子们又有何意义?„„学习、考试、升学,都没有错,错在我们追求孩子们学习、考试、升学的路径错了,方法错了!教育,这种错误的路径和方法,带给孩子们的必然是对他们的合法教育权益的破坏。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说: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没有了兴趣,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没有了兴趣,就没有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究欲望;没有了兴趣,就没有了对学习的执着与坚守;没有了兴趣,就没有了对学习的选择,进而也就没有了真正的个性发展„„

  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是中国教育最大的失败,中国教育界要回答“钱学森之问”,先要回答李克强总理的“教育之问”。中国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

  微信号:ce30ce

  欢迎关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关注教育,就是关注中国未来 中小学校男女教师比例失衡 “男神”教师去哪儿了 现代教育报 2015-03-09 14:53:00 基础教育 教师 学校阅读(13272)评论(53)分享到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正在召开,近期上线的2015年人民网“两会”调查,就公众关注的16个热点问题展开了网上调查。截至目前,“教育改革”以31万票居关注度排行榜第8位。

  日前,人民网教育频道就“您怎么看待学校男女教师比例失衡”展开了网上调查。调查显示,如今,师范类高校的男女生比例失衡,正延续到中小学校园,中小学的校园几乎成了女老师的天下。如此现象的出现是什么原因呢?教师女多男少的校园,会对孩子健康成长有何影响?如何鼓励和吸引男性从事教师职业?教师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

  ■现状分析

  教师的职业特征导致男教师稀缺

  黄恩红(北京市石景山区杨庄中学):教师的职业特征是男女老师比例失调的原因之一。教师需要心思细腻,用春风一样的爱滋润孩子心田,而这一点与女教师本身的性格特征相符。而男教师多粗犷、奔放,男人的爱如简笔画一样掠过人的心迹,使之难以察觉,甚至有时还过于严厉。

  男教师稀缺的第二个原因是工资薪酬低。在中国人的传统观点里,男人的首要责任是要养家糊口,而教师的收入水平使男教师不易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此外,如果男教师还兼任班主任的话,那就需要他一天10个小时甚至12个小时留在学校里,和一些琐碎事情打交道,难以照顾家里。

  校园中几乎成了女教师的天下,对学生性格的形成很不利,男生不阳刚,女生多逆反,喜恋爱。对学生的眼界和人生观也会影响,毕竟女教师传授的是自己的心得,永远无法代替男人的思维。久而久之,一个阴性化的群体诞生,直接影响的是社会未来的发展。

 鼓励男性从事教师职业,首先应该有计划有比例地在大学招生,可以降低对男生招生的分数线;其次增加教师的收入,让男老师多承担任务,既可以满足家庭的需要,也可以使其充沛的精力得以释放。

  学校里的“男神”教师去哪儿了

  高辉(北京市大兴区垡上中学):大扫除活动中,一个男生很郑重地说道:“老师,您不是说女生优先吗?她们应该勇挑重担才算得上优先。”教室内一片哗然。这个问题引发了我的深思。

  由此我想到了教师的身先示范性。男生之所以会有和女生斤斤计较的行为,就是缺少男教师的示范性。平时总是听女教师说教,看不到实例,也就印象不深。请看学校里,婀娜多姿的女教师专注而尽职尽责,课堂上经验丰富的女教师眉飞色舞、生动地讲解着课文。此时,围绕在学生身边的就只有像母亲一样的女教师了。我们都知道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双方的责任是同等重要的。学校的教育何尝不如此呢?教师不仅教学生知识,更要教他们做人。男教师的稀缺会影响孩子的性格成长。特别是男生,会缺少阳刚之气,缺少担当的责任感,缺少男子汉的气概。因为如此才会出现男生和女生争抢、不知谦让、心胸狭窄的结果。

  由此看来,学校里男神教师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相当重要的。

  ■解决之道

  提高教师待遇是解决问题之本

  张梦初(北京市房山区南尚乐中学):女性的耐心和母性决定了女老师更适合教师这个职业,但缺少男教师的影响,孩子难免缺少一些阳刚之气。如今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要想根本解决,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提升教师地位和待遇。强国之策,教育为本,国家应该提升教师地位,并提高教师待遇,吸引更多男教师。第二,增加教师职业的挑战性,并给予高层次教师应有的社会地位。第三,改革中高考体制,让教师能够运用自己的教育理论,在教书的同时,更加重视育人,从而在学生心中提高教师的地位,也让教师们提升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认同感,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第四,为教师提供各种各样的培训的机会,完善和保障教师的终身学习机制。

  三“留”男教师

  徐永晨(黑龙江省泰来县四里五中心学校):政策留人。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了教师的社会地位下滑,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不够浓厚,让很多男青年对“从教”望而却步,望“教”兴叹。因此,国家要出台政策,让有志于从教的男青年,投入到教育中来,如提高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出台班主任津贴政策等。试想,暖人的政策,一定会让更多的教育“暖男”投身于教育事业的洪流中。

  管理留心。教育人性化管理,渐入人心,而与之相比,更主要的是,管理者要学习和落实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努力让男教师的自我价值得以实现。如果学校管理者为每位男教师进行“私人订制”,就会达到管理留心的目的,如学校搭建学生社团、教师共同体、专业发展规划等。

 事业留魂。对男教师而言,从“工作”到“事业”的思维变革,其路径究竟在哪里?我认为,学校要积极引导男教师从“自我认同”走向“主动发展”,努力践行成长是“自己的事”的教育理念;学校要集全体教职工的智慧,认真制订发展规划,让所有教师聚焦、聚心、聚力学校发展大业。当男教师把个人和学校发展的“大业”,当成事业来做,其根、魂必然留住。

  吸引男教师 重在升位

  姚贺国(浙江省杭州市滨兴学校):记得自己初中毕业考中专的时候,师范类招生给男学员提供了20~50分的降分优惠,但招到的男女生人数依然不成比例,由此可见,一味的靠降低标准吸引更多的男性加入教师行业是行不通的。这中间虽然有男生在应考能力方面弱于女生的原因,更多的应该还是因为男教师的社会地位及社会影响力不能达到他们内心的理想高度。

  遥想当初的私塾时代,先生们可多是考取功名的秀才之辈,何等风光?但就现在的社会背景而言,你如果是一个男教师,尤其还是一个小学或者幼儿园男教师,听听周围人对你的就业评价就知道什么是低人一等了。由此,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男教师之所以稀缺,并不在教育的能力,而更多在于社会观点对于教师职业的定位:一方面高呼尊师重道,提高教师待遇;另一方面尚不能切实保障广大教师的各种权益,并且时不时因为教师岗位上出现了几条“蛀虫”而对整个教师群体喊打喊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男教师的大气就可能被形容为放纵,阳刚之气更可能被渲染成校园暴力,又有多少男性敢冒昧入行呢?

  平衡男女教师比例应从源头抓起

  吴维煊(江苏省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愈发严重的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男女教师比例失衡问题,已成为影响学生成长、影响教育质量、影响民族未来的重大社会问题,引发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男教师的稀缺,原因是多方面的。传统思维“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让男教师缺乏社会认同感;职业上升空间狭窄,对男教师缺乏挑战性和成就感;偏低的工资水平,女教师可以接受,对担负着养家糊口重任的男教师吸引力不足。

  在性格、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学校缺少男教师,如同家中缺少父亲,不仅影响男孩子成长所需要的阳刚之气,也对全体学生性情、兴趣、能力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使我国基础教育趋于阴柔化,将会影响民族的未来。

  平衡男女教师比例,首先要从源头抓起。师范院校录取新生时,要平衡男女生比例。勿用“唯分数论”一刀切式的录取模式招聘教师,在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认定时,要高度重视性别的合理配置。拓展教师的职业上升空间、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让优秀男儿在崇尚教师职业的同时,也能积极选择这个职业。

  □文/本报记者 郑欣 特约记者 林露

  了解更多教育新闻请关注现代教育报微信号:modedunews 聚焦两会 高考改革“症结”在高考之外?

 现代教育报 2015-03-09 10:24:00 高考资讯 教育 改革阅读(886)评论(1)分享到

 在刚刚开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回顾2014年教育工作时表示,“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连续两年增长10%以上”。通过这样一个具体指标可以看出,中央政府兑现了一年前关于教育发展的庄严承诺。

  四个关键词

  见证教育改革成效

  事实上,回顾一年前本届中央政府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承诺,人们会发现:在新一轮改革的元年,教育发展的几项重点指标均已如期完成。一年前提出“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一年后,“28个省份实现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超过4%”。

  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作出解读,他认为,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一年来教育改革和发展可用四个关键词——“公平”、“质量...

相关热词搜索:两会 热点问题 盘点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