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怎样感恩

发布时间:2017-01-27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孩子怎样感恩篇一: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

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可有的父母却爱错了孩子——对孩子百依百顺,要什么有什么,结果却得不到孩子半点感激……是啊,这样的现象很普遍,要想让孩子也懂得爱父母,关键要让孩子学会感恩。

父母爱孩子没有错,但也要让付出有回报,不要让孩子觉得父母爱他们是理所当然的。感恩之心是一切道德的起源。父母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感恩的环境,以身作则,让孩子在一个感恩的环境下健康成长。那么,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呢?以下10个小方法希望对您有帮助!

1、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做起

父母应该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如今不少孩子聚在一起往往吹嘘自己的父母地位怎样显赫,怎样日进斗金,却不愿讲父母真实的工作状况。事实上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父母工作的辛苦,更不知道父母的钱是何等的来之不易。

据资料调查显示70%的小学生认为父母的付出是天经地义,没什么过意不去的。在这种情况下,有意识地把孩子带到父母的工作现场,让孩子一起参与劳动,让其亲身感受父母工作的艰辛,挣钱的不易。父母对孩子付出的一切是不求回报的,但是在他成长过程中,让他学会接受爱心,懂得感恩,知恩图报是不可缺少的一课。

2、父母要起表率作用

孩子好动、好模仿、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父母的一言一行,在有意无意中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慢慢地记到心里,并逐渐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因此,作为父母,在对孩子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应秉持"以身作则"的原则,做好感恩的表率。

不仅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常怀感恩之心,用感恩的眼睛看待周围一切,还要用自己的爱引导孩子、感染孩子。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关爱或帮助父母时,父母应敏锐体察,适当感谢和鼓励孩子。父母的这种感恩方式,不仅言传身教,使孩子切身体会到父母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也使孩子体会到了施恩的快乐。因此,父母的表率行为,对引导孩子感恩、施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3、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学会"示弱"

如果父母总能把每件事做得又快又好,那么孩子就没有机会插手帮忙。久而久之,孩子便习惯了接受,他所有的需要都被父母无条件地满足了,理所当然地认为什么事情都应该先满足他,认为别人的给予都是应该的。

父母学着在孩子面前"示弱",孩子能够做的事情就让孩子去做,让孩子去吃苦就是让他懂得父母和别人的给予与帮助是一种"恩惠",而不是理所当然或者欠他。

4、父母要充分利用各种节日作为教育的载体

利用各种节日的机会教会孩子学会感恩,如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给他的礼物,并表示感谢,不管价钱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

教师节,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父亲节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语,不一定感谢爸爸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达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

5、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学会感恩

家庭是孩子的主要活动场所,孩子经历着、感受着家庭的一日生活所带给他们的一切体验。如果父母能很好地利用这一契机,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识恩、知恩,培养他们的识恩、知恩的能力和心向,必将取得很好的效果。

首先,孩子总认为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感觉的,因此,家长可以借此采用移情的方法,让孩子学会识别和感受他人的情感、控制消极行为,从而引导孩子做出互助、分享和谦让等积极行为。其次,作为家长,应尽可能在家中创设感恩的氛围,并且为孩子提供多种实践机会,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有意识的抓住时机,启发、诱导孩子对别人的利他行为进行识别和感受。另外,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讲短小精悍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或名人名家的传记。

6、让孩子知道父母并没有想要孩子回报:父母们常常会在孩子面前说:"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表面上是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强化父母付出的多,其实恰恰相反,这给孩子造成了心理负担,它暗示了"我付出给你,你要偿还",这样孩子就算回报也不是出于真心的,孩子会以"形式对形式"来感恩。

7、教育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父母可以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鼓励孩子关心集体,培养孩子对集体、家庭的责任,进而在孩子心目中才有对社会、国家的责任。总之,让孩子懂得奉献,懂得关心别人,他才能学会感恩。

8、让孩子从点滴小事做起:父母要知道,孩子的好品质、好行为是不断培养出来的。父母要让孩子从细微处人手,从小事做起。为了让孩子懂得主动尊敬他人,感恩大家,父母可以从"谢谢、晚安"开始培养孩子讲礼貌的习惯。通过生活中的小事,让孩子知道人与人之间要友好相待。若自己有能力,要懂得付出和服务,而当别人有恩于自己时,要懂得

感恩。也只有懂得感恩的孩子,才能学会感激亲人给予他的一切,懂得感激在他成长过程中支持和帮助过他的每个人。

9、让孩子在对比中学会感恩:父母可以带孩子到孤儿院或伤残医院参观,可以鼓励、组织孩子与贫困地区的孩子结对交友等,让孩子在对比中体会过去不懂、不在意因而也不会珍惜的东西,改变孩子的冷漠,从而引发其慈悲心、惜福心、感恩心。

10、教会孩子掌握好沟通与交流的方法:父母可以通过良好的沟通,开启孩子的心灵之门,并善于营造温馨、充满关爱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爱父母、爱家庭,并通过父母的"榜样",促发其感恩之心。听过一位母亲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们的世界,大门为你们敞开,你们不想进来;你们的世界,我们想进去,你们又不肯。"可见,不能良好地沟通,就无法让孩子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无法让孩子了解父母的付出与辛苦,就很难让孩子有颗感恩的心。

孩子怎样感恩篇二:孩子该如何感恩

孩子该如何感恩

——中方园双语学校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侧记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关心、帮助他人已逐步成为中方园双语学校德育教育的重头戏。学校为此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新学期伊始,正值三八节,以感恩母亲、感恩自然的感恩主题系列活动在本校拉开了序幕。“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妈妈的爱,是无私的,像春蚕一样;妈妈的爱,是伟大的,如绿树一般。”孩子们稚嫩的声音带我们走入了主题队会现场。“亲爱的妈妈,我想对您说”、“妈妈,我们永远爱您”等醒目大字映入眼帘。一(3)的孩子用甜美的歌声祝福妈妈,三(3)班的孩子用发自内心的故事讲述妈妈,六(2)班的孩子以给妈妈的一封信表达对妈妈的感恩之情。活动场面催人泪下,不少孩子讲到动情之处,已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到场观看活动的孩子母亲也是心潮澎湃,热泪盈眶。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母子之情,母女之爱得到了升华。

“感恩的

孩子怎样感恩

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孩子的心涌动着,打动着,学校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实施感恩行动“五个一”工程:每位同学在家为父母做一件家务,在校为学校做一件好事,在社区为他人做一件好事,在公交车上给老幼病残孕让一个座,遇见老师问一声:“老师好”。看,孩子们行动起来了,人人争做好事,个个文明有礼,他们还把鲜花和美好的祝福送给了残疾人小艳丽,从中感受到了奉献爱心的快乐。这是德育渗透转化为自我行为的最佳表现,我们坚信只有发自孩子内心的才是最真诚的。

为了加强对少先队员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正确的感恩祖国意识,学校大队部于4月3日至4月5日连续三天,组织全校少先队员观看了爱国主义影片《闪闪的红星》。当满山的映山红开了,同学们情不自禁地响起了掌声,当冬子的爸爸回来,亲人拥抱时,阶梯教室又是掌声一片,当主题歌“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闪闪暖胸怀……”响彻教室上空时,同学们更是群情激昂,激动万分,掌声、歌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场面达到了高潮。

看完影片后,同学们很受感动,更加珍惜胸前的红领巾。这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感恩祖国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为缅怀革命先烈,追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中方园双语学校决定以到烈士陵园扫墓的形式,进一步对少先队员进行感恩系列教育。

清明前夕,我校十八名少先队员代表全校师生的赤诚之心,怀着对先烈的感恩之情,手持花圈,来到郑州烈士陵园扫墓。在活动中,少先队员们聆听烈士事迹、观看烈士图片,心灵得到了净化,内心有一种震撼的感觉。大家纷纷表示:“这是一堂生动的感恩活动课,我们要感恩先烈,不忘历史,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妈妈,我想对您说,话到嘴边又咽下;妈妈,我想对您笑,眼里却点点泪花。”红领巾广播站一曲《烛光里的妈妈》打动着在场所有人的心,感恩之情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个少先队员的心田。感恩先烈,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活动不断推出,愿感恩系列活动在我校蓬勃开展,结出累累硕果!

孩子怎样感恩篇三: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处世哲学,一种智慧品德。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阳光。感恩是培养道德良知、增强人格魅力和提升成长力量的最好催化剂。感恩之心驱使下的人博爱而善良,富有责任感。懂得感恩的人,总是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充满感激,并且将这种感激转化成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孝敬父母、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

学会感恩,是立身做人的要求。常怀感恩之心,人与人之间就多一些融洽,少一些隔阂;多一些团结,少一些摩擦;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埋怨。给别人掌声,自己周围掌声响起;给别人机会,成功正在向自己走近;给别人关照,就是关照自己。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感恩社会、感恩老师、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一切。感恩教育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所以,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感恩教育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

作为家长怎样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呢?这里我收集整理了一些资料,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是身教胜于言教。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更何况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家长首先要活出感恩的生活来。面对困难要勇敢接受;身处逆境要自强不息;图谋大作要善始善终;春风得意要戒骄戒躁。要保持超越的心、幸福的心、从容的心、平等的心、柔软的心、包容的心。记得要经常向孩子说“谢谢你”。向别人表达谢意是尊敬与礼貌最高的表现方法,也是建立与维系人际关系的最安全方法。詹姆斯说:“人性最深的期盼就是受人感激。”用感谢来满足别人的人性需求,不但简单又有报酬。我们要把它变成一种习惯,并能潜移默化我们的孩子。心存感恩与向人道谢是两个让人通往成功的习惯。学习感谢是迈向自我实现重要的一大步,也是我们教育孩子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

二是让孩子从感谢父母开始。要让孩子知道,即使是来自父母那最简单的衣食,最质朴的关怀,也无不倾注了父母对他们的辛劳和热爱。这种爱是独一无二的。这样孩子才能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理解并爱父母。最廉价、最实用、而且是最有效,那就经常让孩子亲吻拥抱一下爸爸和妈妈。比如给孩子削好了个苹果,在给孩子的同时,做爸爸的或做妈妈可以这样说:爸爸(妈妈)把苹果削好了,你拿什么来谢谢爸爸(妈妈),来亲一下爸爸(妈妈)吧。这时孩子过来将小嘴贴在爸爸或妈妈的脸上,“吧”的一声,这时再把苹果给孩子,这里也包括拥抱一下爸爸妈妈,从孩子呀呀学

语开始,就培养孩子这种感恩和回报的意识。这样做有几个好处,一是增进了父子母子之间的感情交流;二是培养了孩子的感恩和回报的意识,使孩子从小就明白一个道理,任何的索取都是有代价的,不是无偿的;三是作为动物之间的拥抱和亲吻本身就是一种爱的传递和交流的途径,作为人是高级动物本身也不例外,所以我认为作为父母应该在孩子学说话时就开始这样做,孩子长大了后会很有爱心和感恩的心。

三是家长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则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正如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中“妈妈给奶奶洗脚,孩子给妈妈端洗脚水”那样,家长自己要经常对上一代人的付出表达感激之情,体现出感恩之心、之行。做父母的如果不关心和感激上一代人,孩子就会模仿父母。同时,父母还需有意识地激发和呵护孩子的感恩之心。

四是让孩子体验辛苦。针对年龄特征,选择性地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了解家庭建设中的大事、难事,让其适当吃些苦,多一些亲身体验。如果体验不到关怀和爱等情感,光知道父母给我吃,给我用,对自己拥有和享受的一切容易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认为就是父母的义务,难以产生感激、感恩的心。现在的孩子一遇到挫折就想不开,总是觉得这个世界欠他的,就是因为从小习惯了接受,他所有的需要都被父母无条件地满足了,他就认为别人的给予都是应该的,也就不懂得感恩。

五是留意大自然。鼓励孩子对他们周遭的事物引发的灵感心存感激。惊叹于风的威力和大海的浩瀚;雪花的无瑕、夜晚的星空,或山脉的粗犷之美。就如歌德所说的:“自然乃是神的一件活生生又看得见的华服。”前不久有这样一则报道,文章的作者清晨在洛杉矶郊县一所旅馆的餐厅里,发现有3个黑人孩子在餐桌上埋头给母亲写感谢信。孩子们说,这是我们每日必做的功课。作者细看了孩子们写的内容,有“路边的野花开得真漂亮”、“昨天吃的比萨饼很香”、“昨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等。原来他们写给妈妈的感谢信不是专门感谢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是记录下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他们幼小的心灵还不知道什么叫恩德,只知道对于每一件美好的事物都应心存感激。他们对许多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只要你细心观察,用心体会,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种幸运。无论是天崩地裂,还是斜风细雨,一花一草,一颦一笑,都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礼物。

六是是化态度为行动。一个小举动,像是一个微笑,一件小礼物,像是一封贺卡永远是受欢迎的。当一个孩子在家帮忙把碗盘放好,就是以行动表达了他对家庭与食物的感恩。当一个学生帮助老师提录音机,就是以行动表达了他对学校与老师的感恩。在节假日,亲手做些小礼物送给亲人朋友,以表感谢之心。这也是学会感恩的一实际做法。青岛一中学布置了

感恩作业。每天要学生完成。“今天有无给别人添麻烦?今天是否有进步表现?今天你最感激谁?”给学生布置感恩作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反思,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加强自律,学会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培育学生的健康心态,进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父母可以模仿此法。另外,北京一中学也有一特殊的作业--给父母洗脚,等等。都是将态度化做实际行动,从爱父母起。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将来又怎么可能去爱事业、爱国家、爱别人?我们家长切记不可过度溺爱,将孩子实践爱长辈的所有萌芽扼杀。中国早有名训“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形式到感悟。

七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让孩子经常注意社会上还有一些没房屋住的家庭,父母丧失劳动力的,或是那些本身残疾的,还有在街上乞讨人们。在看过他们艰辛的生活以后,对自己舒适的生活又会是另一种体会吧。听听老人讲讲过去的事情,或是看一些描述艰苦生活的书籍和影片,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等。忆苦思甜,其实对现在的孩子会有一定的好处的。从

横向以及纵向多方位的比较,不要老是把眼光往上瞧,你比许许多多的人幸运,比上不足,比下那是足足有余。

八是作一本感恩集锦。同时要注意不要庸俗化。拿出一叠旧杂志。翻阅它们并把认为值得感谢的画面剪下来。将图片贴在本子上,累积这些图片。很快地,你将会拥有一本具视觉效果的生活感恩回忆录。同时,把一些感恩的故事文章也剪下来,细心品味,有时我们会发现自己对别人的一点小恩惠感动不已,却感受不到你最亲近的人的大恩大惠。平时试着写一些关于感激、感恩或感谢的字句,所有的形成一本感恩集锦。经常翻阅,经常地反省自己。

担心与展望: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有一个担心就是我们这个教育现在可能还缺少足够对它一种引导和理论支持,把它搞得很庸俗化,将它等同于宗教意义上的感恩。别人是神,自己则是奴隶或罪人,那就成了一种奴化教育,那决对是错误的。我们要的是它的精髓。感恩它本身是一种高级的情感,这种情感不是仅仅限于一种表面化一种感谢或者一种报恩。它应该是一种很深层次一种理解,一种反省,然后是一种拥戴。齐美尔在《忠诚与感激》中提到,“感恩的独特之处,不在于回报而在与意识到无法回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既然恩情无法回报,就以施恩的形式将恩情传递给其他的人,形成一个“感恩之链”。有了这个“感恩之链”,我们的社会将成为一个互爱、互助、文明、友善的大圆圈。我们的生活也将更加美好。

相关热词搜索:感恩 孩子 感恩孩子的话 感恩孩子的文章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