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感恩意识

发布时间:2017-01-27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大学生感恩意识篇一:大学生感恩意识培养

安阳工学院

《形势与政策》课程

社会实践教学调研报告

题目:大学生感恩意识培养

主持人: 王欣蕾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号:201102020066

成 员: 齐 欣

号:201102020051

康伟德

号:201102020052

陈 威

号:201102020053

苏新勇

号:201102020054

王胜利

号:201102020055

孙金磊

号:201102020056

邓梦杰

号:201102020057

付 娟

号:201102020059

郑伟峰

号:201102020060

指导老师:杨利英

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 2011年11月16日

大学生感恩意识培养

王星蕾组

【摘要】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感恩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旋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人特别是大学生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和基本素养。但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高校必须对大学生实施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以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促

进个体的自身发展、增强社会的信誉度。增强感恩意识,对构建社会主义争谐社会,营造和睦融洽、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固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感恩意识 培养

感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凝聚着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说,“恩惠:他人给予的好处。”“感恩:感激别人对自己的恩德”,有学者将感恩定义为“对自己生存发展的有利因素表示友好并且回报。”等等不同的书,不同的人,对‘‘感恩’’一词作不同的解释,但所有的解释在我看来可以归解为“人心向善,感谢他人能给予的一切帮助。’’

古代,儒家思想倡导“仁’’,将“感恩”最大化,随后“仁”深入人心,深入社会,深入国家。于是,“感恩”也就随着“仁”的长河流淌至今。出现了现在我们提倡的感恩。

古语“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是儿女对父母养育恩情的表达“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体现着朋友,夫妻之间表达对对方欣赏,及认同的感情。‘‘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传达出君臣之间见,臣对君主知遇之恩的感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感恩意识已成为新型人才的重要内涵。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理应将感恩教育作为大学生德育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学会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施恩,增强大学生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意识,并使这种意识转化为孜孜以求、自强不息的学习精神,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感恩教育就是高校教育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教育素材和心理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的人文教育。

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关注热点,那就是如何培养大学生,培养什么样的大学生。现在在相当一部分中却出现了荣辱判断能力丧失的问题,仅仅按照个人的喜怒哀乐作为判断一切的标准,荣耻不分,甚至混淆是非。在大学里,要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做人的基本准则就要懂得感恩。要拥有—颗感恩心。。中国是—个礼仪之邦,感恩教育源远流长,我们要不断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现在.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我们做了一份调查。在对“当前大学生是否存在感恩意识缺失情况?”的调查中,分别有25.4%和56%的大学生认为身边的同学感恩情怀“缺失严重”或“正在缺失”,而只有18.6%的大学生认为身边同学的感恩情怀“尚未缺失”;与此同时,在对“认为自己的感恩状况怎样?”的调查中,选择“感觉很好”的20%,“还行”的占54%,“不好”的占14%,“从此会改进”的占12%。可见大学生存在感恩意识,但已趋于弱化且感恩程度不深。在“为了感谢父母认为更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这一问题中显示,选择“有那份真挚的心就行了”占17.8%,“多抽出时间陪他们聊聊天”占20%,努力赚钱或干一番事业,为家人争光”占53.6%,“现在还没想法”的占8.6%。在调查中还发现,42.5%的学生认为“社会没有给我提供足够优越的发展条件”,19.8%的学生认为“社会对我不公平”;17%的学生认为“不知道人生有何意义”。

从这几个题目的调查结构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感恩的认知不准确,价值观和人生观不正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校生活方面漠视恩情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虽然有着封建社会的烙印,但却揭示了“师恩”情感的美好。然而现在很多学生对老师并不尊重,见了面不跟老师打招呼,上课不认真听讲,迟到、旷课,对老师的劳动成果不尊重。学校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摇篮,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但不少大学生却忽视了学校的培育之恩,对学校意见很大,稍不如意就牢骚满腹。甚至采取过激行为。

2.社会生活方面漠视恩情

马克思曾经指出:在现实性上,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体的生存和

发展离不开他人和社会。国家、社会给予个人的是无尽的帮助和支持。是个人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然而由于社会上一些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思潮的冲击,大学生群体对社会的关怀表现得比较冷漠。他们把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帮助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情,对他人的资助不思回报、对国家助学贷款不愿偿还、对社会公德不予遵守等。部分大学生对国家的看法很片面,往往只看到社会的阴暗面,没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漠不关心,缺乏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缺乏使命感,不懂得以所学回报社会,缺乏为国家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的奉献精神。

3.家庭生活方面漠视亲情

父母是人生中最大的恩人,他们是给予自己生命的人,是最应感激的人。可很多学生并不理解父母,甚至还做出了很多让父母伤心的举动。很多学生对父母的养育非但不抱感激之情,还常常抱怨父母没本事,不能给其创造更好的条件,对父母不懂得孝敬、只知一味的索取。

1.学校生活方面漠视恩情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虽然有着封建社会的烙印,但却揭示了“师恩”情感的美好。然而现在很多学生对老师并不尊重,见了面不跟老师打招呼,上课不认真听讲,迟到、旷课,对老师的劳动成果不尊重。学校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摇篮,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但不少大学生却忽视了学校的培育之恩,对学校意见很大,稍不如意就牢骚满腹。甚至采取过激行为。3.社会生活方面漠视恩情马克思曾经指出:在现实性上,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体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他人和社会。国家、社会给予个人的是无尽的帮助和支持。是个人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然而由于社会上一些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思潮的冲击,大学生群体对社会的关怀表现得比较冷漠。他们把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帮助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情,对他人的资助不思回报、对国家助学贷款不愿偿还、对社会公德不予遵守等。部分大学生对国家的看法很片面,往往只看到社会的阴暗面,没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漠不关心,缺乏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缺乏使命感,不懂得以所学回报社会,缺乏为国家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的奉献精神。

4.人际交往方面漠视友情

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思考问题多以自我为中心,只注重自己

的感受。较少主动理解他人,很少在意别人的感受和想法。在交际中往往存在明显的功利心,有利于自己的人才去交往,在相处的过程中过多地在意别人能为自己做什么。而不去思考自己能为别人做什么,较缺乏宽容与谅解、尊重与互爱。当代大学生基本上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他们所接触和感受到的多是经济社会中个人的存在价值,而对“知恩图报”等中国的传统美德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经常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倾向.一切首先考虑自己.把父母的无私付出甚至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关怀和帮助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从20。2年1月清华大学高材生刘海洋的泼熊事件,到2004年2月马家爵残忍杀害自己的4名同学,再到2004年11月出现在南京大学公告栏上的“辛酸父亲给大学儿子”公开信,2011年药加鑫开车撞人我们可以看到,当代大学生中的许多人对于鲜活的生命、同窗的挚友、抚己的亲人早已麻木。那么是什么导致这些大学生沦为没有感恩意识、不知父母冷暖、不识生命可贵的木偶呢?这是一个值得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本人深思的问题究其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社会不良风气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在社会转型时期,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冲击着象牙塔内的大学生们.金钱和利益的权衡代替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相助。如何找到待遇好的工作、如何享受生活成了众多大学生关心的热门话题,而对于如何承担责任、奉献社会他们却很少涉及。一些大学生总是抱怨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亏欠”。却不想自己给予了他人和社会什么,为了虚荣心。他们不愿谈及受过国家和他人的资助,社会教育变为欲望和功利的工具。

(2)家庭感恩教育观的欠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许多父母补偿心理过重,总是希望把自己未曾实现的理想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不仅为孩子创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更为他们提供了众星捧月的生活氛围,认为只要儿女过得好,父母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当代中国的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庭中受到太多的宠爱和溺爱.这种特殊地位使他们得到的亲情之爱比一般孩子多.而犯错误时受的处罚却比一般弦子少。父母的迁就久而久之形成他们的一种心理。认为无论父母对自己多好都是理所当然的,根本想不到报答父母。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这往往会养成弦子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往往会骄横跋扈、很难与人相处.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感激的心态非常明显。目前。在许多家长的理解中.家

大学生感恩意识篇二: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和对策分(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英文 摘:大学生感恩意识)析

【摘 要】通过对目前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和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感恩意识培养的措施,并提出家庭应重视感恩教育,学校应创新感恩教育,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合力,共同对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对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感恩意识;感恩教育;对策

一、高校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

目前,高校大学生整体的思想道德品质还是值得肯定的,大多数学生珍惜上大学的机会,对他人和社会的帮助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并以真诚的行动加以回报。但也有部分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非常明显,具体表现为:

1.对父母缺乏感恩之心。当前部分大学生中仅有少数学生记得父母的生日;在家中,有的从来不帮父母分担家务;在学校,与父母联系的主要动机就是要生活费,从不主动关心父母。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只注重自己的感受,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养尊处优、骄横任性。他们把家人的关心和付出当作理所当然,从不知道主动关心父母,如何体谅他人。

2.对老师和学校缺乏感恩之情。现在许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上课经常迟到早退,肆意旷课,课堂上睡觉玩手机的学生屡见不鲜,完全无视老师的存在,我行我素;有的甚至在校园里见到老师像不认识一样,师生关系非常淡薄。有的学生为了获得奖学金,明争暗斗,不顾同学之情;为了获得助学金,虚报家庭经济情况,欺骗老师和学校,这种与主观价值相偏离的观念,严重影响校园乃至社会的和谐。

3.对社会缺乏感恩之责。很多大学生一味地埋怨学校和社会没有给他们提供足够优越的生存和发展条件,关注的是如何享受生活,而对于如何承担责任、奉献社会的话题却很少涉及。一些大学生为了虚荣心,从不提及受到过国家和学校的资助;不少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依靠国家助学贷款和助学金完成了大学学业,毕业后就溜之大吉,对国家的助学贷款不予偿还,这些现象的产生与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缺乏息息相关。

二、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重心失衡。目前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独生子女,在家庭教育中,许多父母渴望把自己未曾实现的理想寄托于子女身上,他们过度注重子女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子女情商的培养,对子女无原则的娇宠和溺爱,助长了子女的依赖心理,使他们从小养形成了只会索取不知感恩回报的习性,导致感恩教育的弱化。

大学生感恩意识篇三:浅谈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浅谈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有着肩负国家责任的使命,在家庭学校社会的支持下一步步的提高自己的精神文化水平,这要感恩于我们的社会,感恩于我们的父母,这是一种责任。 但是,不可避免的,大学生群体中依然存在着感恩意识淡薄的现象,比如对家长的苛刻对待、对师长的辱骂现象、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漠视等,都是感恩意识淡薄的具体表现,为此,加强大学生感恩意识使之成为道德意识优秀的青年势在必行。

现在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与家长吵架已是家常便饭,在家不帮父母做家务或者给家里添麻烦的情况也很是正常,大手大脚的消费给家庭带来了经济负担;在学校的课堂上,依然存在着许多对老师不文明的现象:上课时玩手机吃东西讲话甚至更严重的是玩牌、讲座时随便离开、给老师贴上标签给定所谓的外号来表达老师在同学们中的形象、闲聊时说老师的不是;对于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比如孤寡老人、街头乞丐、残疾人士,大学生缺少一颗尊重和包容的心。以“犀利哥”为例,犀利哥成为网络红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们大学生网络炒作,拿他做娱乐,作为高素质代表的大学生应该去思考怎样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让“犀利哥”这样的人越来越少,而不是学“犀利哥”穿着“潮流”。

当下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现象的出现,有着特定的原因。

当下的大学生是80、90年代的前几批次的独生子女,由于童年缺少玩伴,他们的自我中心没有在与同伴的接触中完全去除,而他们的父母又对独生子女过于宠溺,使孩子认为父母对他们好是理所应当的,父母对他们是只付出不求回报的,以上种种原因是当代大学生在童年时期便成为自我中心、缺乏感恩意识的人。

而在以后的学校教育中,老师缺乏对于学生感恩意识的引导,忽视了德育教育。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辛苦学习,家长处于对孩子的爱护,便会不再要求学生做家务,一切以孩子为中心;而学校对老师绩效的考核也使老师一再要求学生学习,忽视了一些品德的引导。长此以往,学生渐渐缺失了感恩意识。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生活逐渐复杂化,物质方面的需求占主要的地位,人口流动频繁,人际关系开始陌生,作为宣传的媒介媒体关于感恩的报道虽然很多,但多数流于形式,社会整体上对感恩的宣传关注并不高,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让大学生“出淤泥而不染”拥有崇高的感恩精神是不切实际的。

学会感恩,并不是要做付出与所得的价值交换,而是要更懂得尊重和珍惜。营造一个积极向上、丰富博大的感恩环境,小到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大到整个社会环境,都是实施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前提。

首先,家庭方面。家长要注意从思想上和生活细节上逐渐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大学生能够体验父母的辛劳,从而更加热爱家庭、珍惜生活、感恩生活。

其次,学校方面。要发挥“两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并将感恩教育渗透到各科的教学之中。引导大学生对自身的角色定位和成长历程进行思考,澄清与抵制各种消极、错误的道德意识,教育他们懂得感恩。

再次,社会方面。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尊重,都会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熏陶作用,使他们心存感恩,感谢社会。反之,则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一方面要倡导形成相互施恩与感恩的人际关系体系,在这样的感恩性体系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能互相交融、互相激励、互相感染,能促进大学生道德自律的发展。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宣传有关感恩事迹题材的作品引起大学生的关注,最终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还记得那个感动这社会的捐肾救父的曹瑜,父亲生命垂危,她不顾自己安危,执意捐肾

救父,微笑着独自走进手术室;再度备战高考,她不顾术后虚弱,“背”着父亲上学,坚韧着终圆大学梦。这就是感恩,这就是感动。我们不需要捐肾救父那么的举措,我们没有带着父亲上大学的绝境,我们只要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关心我们的人做一些事,为社会发展做几件小事,这便是感恩。

相关热词搜索:感恩 意识 大学生 大学生感恩意识调查 大学生感恩意识论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