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孝心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7-02-06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感恩孝心的故事篇一:感恩孝心的心得

艰难的困境中要学会生存,学会珍惜自己的生命,勇敢面对生活,学会感恩于人!孩子一天天成长,家长也是一步步引导,日常的言语、行为无形的感化着孩子。从孩子耐心教姥姥学电脑的小事情,我们体会到孩子似乎渐渐明白了一些道理,开始懂得什么是感恩、什么是献孝心!

一个拥抱,一杯热茶,一盆热水,一个幼稚的行为??但这是孩子以行为表明自己对长辈的尊敬与关心,对他人的友爱,孩子内心也从这些行为中的得到快乐。孩子得到老师的全班表扬,激励孩子回家做事更积极,表现得更为懂事,从而更加自觉地去做这些事情。我们也深信,只要孩子内心懂得感恩,懂得献孝心,一定会幸福一生,成就一生!

识了,这讲的就是人格教育要比知识教育重要。所以,我们得谢谢老师在孩子健全的品格教育上不断引导,让孩子幸福成长中多一些丰富的内涵!

孝道感恩活动感想

以前从来不做家务的我,今天也帮忙做起了饭。我妈妈工作非常忙,今天看到她工作忙到很晚,我就准备帮她做顿饭。妈妈说人只要有了孝心,才会有责任感,使命感和善良的品质。孝心让人成熟,长大。虽然已经很晚了,但是妈妈看似很兴奋,问我还记不记得小时候给我讲过的关于孝的故事,回忆中记得那是24孝中的故事:“闵子骞劝父感后母”。感人至深。

妈妈教育我说,现在的我应该更要孝敬父母,更何况孝道是我们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但事实好象有点相反,历史的宝贵财富并没有得到部分现代人的认同,甚至有的人还要父母来“孝敬”他们,在他们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经地义要养他们,要为他们做牛做马的观念。只要自己逍遥快活就够了,把他人的苦难置之度外。但他们可否想过十月怀胎的痛苦和把一个小婴儿拉扯大的艰辛,难道这也能让人所忘却吗?如果这些都不能感化他们的铁石心肠,那他们只能得到社会的唾骂和抛弃。

暑假马上就要过去了,但是当第一天给妈妈做家务,跟妈妈谈心,突然有种愧疚的感觉,感觉从小欠了家长太多太多,不仅仅是金钱,更多的是操心。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白了很多很多,也许我长大成人了,该到回报的时候了。现在只有一点才能孝顺她,就是努力学习。报答她的一片苦心。在这里我想说声:“妈妈,您辛苦了!”

初一十班 杜一航

感恩孝心的故事篇二:感恩孝道,感恩生活

感恩孝道,感恩生活

《三字经》中有“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亲师友,习礼仪。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这样耳熟能详的诗句。但是真正能够领会它其中含义的人,想必是寥寥无几。

家境贫寒的小黄香,非常孝顺他的父母。寒冷的冬天,他看到床上很冷,就先上床把被子睡暖和了,然后才招呼父亲睡下。炎热的夏天,他先用扇子把枕头和床扇凉,再让父亲睡觉;家境富裕的小孔融,深知礼仪孝道。在挑选梨子吃时,拿了个最小的,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别人问:“那你弟弟年龄更小啊”。孔融则回到道:“因为我是哥哥,所以我要让着弟弟”。两个不同的家境,截然不同出身的两个孩子,却有着相同的礼仪孝道之心,这让人感动之余也陷入深思,自己在这方面又有多少能及黄香与孔融呢?

正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由古至今,一个个感恩孝道的故事都在教育着我们炎黄子孙将感恩之心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对父母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予我生命,让我健康成长,肯一次次牵扶,让我在远离家乡的地方放飞我的理想。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无论遇到多少坎坷,每时每刻我都能感受到父母的那份无私且伟大的爱心。正是父母那充满深情的一句句叮咛与嘱托,让我感受到世上无比坚定的幸福感。直到不经意间看到父母头上的一缕缕白发、额头的一条条皱纹,才发现给予我们全部爱意的父母正在一天天老去。

自己每每听到《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曲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为那一句句包含深意的歌声而泪流满面,为自己曾经年少不更的言行和态度深感自责。开始深刻反省:长大成人的我们,尽管不能给予父母富足的物质生活,但我们也决不能让父母在失落中生活。每天一个电话、一句问候,我们可以做到;天冷了,给节俭惯了的父母添件御寒的衣服,我们可以做到;很多简单细小的事情,我们都可以做到。 电视系列剧《夕阳红》中曾经讲述过这样一个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年轻的农家女孩不顾流言蜚语收养了一个四处漂泊的残疾老汉,结婚后仍然尽心尽力赡养老汉,做到不离不弃。不是亲父女,胜似亲父女的感恩之心让人敬畏。然而近些年,由于社会中各种原因的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对父母的孝心和赡养在大多数人的心中已经变得越来越淡漠。试问,一个人如果对父母的养育之恩都不能正视,还会有什么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可以说,一个不懂得孝敬父母的人是无法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一个不懂得用感恩之心对待周围事物的人最后必将一事无成!

也许很多人在不同场合说过不同的感恩话语,往往回忆时却发现留在记忆中只是只字片段。究其根源,想必很多次的感恩之情只是发于声带,却不是内心的有感而发。想想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上班久了,耳边总是充斥着这样或是那样的牢骚声,自己也总会因为别人一点小小的失误而心存芥蒂.似乎也习惯和别人一样,认为领导逢年过节的问候只是笼络人心;朋友之间的嘘寒问暖、互相帮助只是为了维系工作,减少竞争??随着世俗的冲击,而我们曾经所拥有的"

感恩之心",想必已经被习惯和世故压在心灵的最深处,宛若一个看破世事的智者实则深陷囹圄,

感恩孝道,感恩生活。感恩包罗万象,也许我没有办法让所有的人学会感恩,但至少我会告诉自己,在人生的路上要永远学会心存感恩,让我们从感恩父母的爱开始走向社会,面向未来。感谢曾生我、养我、育我的可爱双亲,用他们一次次的包容之心让我健康成长;感谢曾无悔帮助过我的人,他们用暖暖的心灯让我发现生命是如此丰厚而富有;感谢肯接受我帮助的人,他们用淡淡的柔弱让我可以把这份感恩之心得以延续下去。生活是艰难的,生命都是短暂的。让我们从感恩孝道出发,去感恩生活的美好:谁在感恩中生活,谁就是快乐的!

XXX

感恩孝心的故事篇三: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父母的故事

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父母的故事

一、孝敬父母的故事

事例一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事例二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

感恩孝心的故事

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

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事例三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事例四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李鹏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到母亲处请安问好。

事例五

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欢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

孟佩杰: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

颁奖词: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四千多个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推选委员王振耀说:童稚的年岁,她一力撑起几经风雨的家。她的存在,是养母生存的勇气,更是激起了千万人心中的涟漪。

命运对孟佩杰很残忍,她却用微笑回报这个世界。

五岁那年,爸爸遭遇车祸身亡,妈妈将孟佩杰送给别人领养,不久也因病去世。在新的家庭,孟佩杰还是没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养母刘芳英在三年后瘫痪在床,养父不堪生活压力,一走了之。绝望中,刘芳英企图自杀,但她放在枕头下的40多粒止痛片被孟佩杰发现。“妈,你别死,妈妈不死就是我的天,你活着就是我的心劲,有妈就有家。”

从此,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家中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刘芳英微薄的病退工资。当别人家的孩子享受宠爱时,八岁的孟佩杰已独自上街买菜,放学回家给养母做饭。个头没有灶台高,她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无数次却从没喊过疼。

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孟佩杰总是来去匆匆。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替养母穿衣、刷牙洗脸、换尿布、喂早饭,然后一路小跑去上学。中午回家,给养母生火做饭、敷药按摩、换洗床单……有时来不及吃饭,拿个冷馍就赶去学校了。晚上又是一堆家务活,等服侍养母睡觉后,她才坐下来做功课,那时已经九点了。

“女儿身上最大的特点是有孝心、爱心和耐心。”刘芳英说,如果有来生,她要好好补偿女儿。为配合医院的治疗,孟佩杰每天要帮养母做200个仰卧起坐、拉腿240次、捏腿30分钟。碰上刘芳英排便困难,孟佩杰就用手指一点点抠出来。

2009年,孟佩杰考上了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权衡之下,她决定带着养母去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子。大一那年暑假,孟佩杰顶着炎炎烈日上街发广告传单,拿到工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养母最爱吃的红烧肉。

“我只不过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不少好心人提出过帮助,都被孟佩杰婉拒了,她坚持自己照顾养母。孟佩杰的毕业愿望是当一名小学老师,安安稳稳,与养母简单快乐地生活。

相关热词搜索:孝心 感恩 故事 感恩的心背后的故事 感恩的心故事视频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