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视角下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探析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 要:学术不端行为是当前科研诚信体系建设的关注热点,各界也愈发重视。针对于此,高校的防范措施多从需求侧进行,对研究生自身原因的分析较为侧重,缺乏对社会和高校等供给侧因素的考虑。文章基于供给侧视角围绕高校研究生學术不端行为展开阐述,从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意义着手,从社会和高校等供给侧因素着重剖析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频发的根源,并提出防范策略。
关键词:供给侧;学术不端;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9-0082-02
自中央2015年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对企业运营来讲,供给侧改革为企业激发市场活力、提升竞争优势提供了机遇;对高校管理来讲,则是它们发展和创新的指导思想。近些年,随着高校招生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高校出现研究生学术诚信危机,抄袭、杜撰、一稿多投此类的学术不端行为屡禁不止,给高校形象和名誉带来不良的影响。为治理在高校中现存的学术不端行为,高校的措施多围绕需求侧展开,即多是从研究生自身问题进行把握和分析,对于社会和高校等供给侧因素的影响则考虑较少,因此导致这些因素所具备的预防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未达到最佳的治理效果。所以,为有效预防和严肃查处高等学校发生的学术不端行为,应立足于供给侧视角,积极转变治理思路,变“事后追责”为“事前防范”,积极履行《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维护学术诚信,积极创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鼓励创新、风清气正、不骄不躁、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
一、供给侧视角下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问题的研究意义
(一)符合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迫切需要
自研究生扩招以来,高校研究生数量持续走高,在研究生数量激增的同时,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的质疑之声愈发显著,研究生科研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呈现是对研究生教育阶段人才培养质量的强有力证明,另外,用人单位的反馈也是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最佳辩白。所以,关注高等教育普及率的同时,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也是重中之重。基于此,从供给侧视角出发,采取防御举措,治理高校频发的学术不端行为,实现高校研究生教育从数量激增向质量提升的大转变,这也符合加强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
(二)适应我国科研创新实力提高的必然要求
高校作为国家科研的中坚担负着培养一国科研人才的重任,高校师生作为科研的主力军,在近年来国家对科研的高度重视之下,科研任务加大,研究生参与科研的比例也越来越高。相关研究显示,我国高校研究生约参加了75% 的科研项目[1]。为此,高校科研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研究生科研能力和水平的影响。因此,从供给侧视角深入分析学术不端,将会对我国科研实力的攀升有很大助益。
(三)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必须关注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他将青少年时期的价值观养成比喻成“扣好人生的扣子”。他指出: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所以对中国当代青年的研究生们来讲,作为国家科研的主力军和智慧的担当,在面对激烈转型期的社会,一定不能迷失自己的主流价值观,不能使自己的道德出现冷漠。面对时代变迁带来的挑战,立德树人给出我们有力的回应。没有道德共识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道德追求和道德行为底线的社会,也将是无序和混乱的社会。作为供给侧方面的高校和社会,应当实现合力,双管齐下,达成道德共识,切实提升高校研究生的学术道德、科研意识、科研素养,为其营造诚信和道德氛围。
二、供给侧视角下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方面
1.失范现象严重。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乱象频发,社会学鼻祖涂尔干曾说,社会很多方面正处于“失范”状态,在《自杀论》中将“失范”描述为当社会规范和价值相矛盾时,个人和社会出现的混乱状态。在社会规范被打破、道德意识混乱的状况下,社会对个人的控制和影响会减弱,“失范”就会产生。高校和社会之间沟通紧密,社会大环境会给高校带来影响[2],此外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研究生急功近利的心理容易产生。
2.缺乏有效监督治理机制和学术法律惩罚制度。越发泛滥的学术不端行为,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甚至有人发动倡议,要铲除学术圈的“毒瘤”和“蛀虫”,但现实的情况是,仅凭一己之力无异于蚍蜉撼树,收效甚微,要想切实解决这一问题,还需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与相助。对于此,我国目前缺少相对切实有效的监督治理机制和惩罚制度,这使得无数不端行为没有受到法律追责,学术失范之风依旧蔓延。
(二)高校方面
1.生源输入缺少把关,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我国研究生扩招政策放开之后,研究生数量激增,且部分高校为了扩大本校规模和知名度,无视招标计划,为了揽得多方生源,对生源把控缺少应有的规划和程序,致使生源质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研究生学习能力和原有知识建构水平参差不齐,给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带来重大影响。面对课业和科研的压力,部分学生只能做出投机举动以保短暂私利。
2.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创新教育和学术道德教
育。据相关研究显示,我国高校在研究生课程设置上存在问题,重专业教育、缺少学术规范等研究方法之类的教育,致使部分研究生对学术规范缺乏认知。同时,创新教育课程缺乏,无奈于自己没有足够新颖的观点,恰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此外,我国学术道德教育起步较晚且水平尚低。目前,高校对于学术道德教育的宣传多放校园网,或通过讲座、板报和征文形式展开,缺乏走进课堂的学术道德教育。
3.学术评价机制单一。目前我国高校对研究生的考评多是以学期末课程论文为准,毕业考核也是以毕业论文设计为主要指标,此外,部分学校还有末位淘汰制,学生必须在规定期间内发表相应数量和层次的学术论文。面对单一的学术评价机制,部分研究生迫于能力缺乏和创新性不高,权衡毕业和就业的压力下被迫产生学术不端行为。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