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心理学语境的高职教学改革解读:知识与技能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要:基于教育心理学原理深度解读“知识与技能”,分析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因对其误读而出现的问题,以全新视角揭示高职当前两大主流课程论与知识、技能基本属性的联系,归纳当前高职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加法与乘法思维模式,提出在正确解读理论的前提下推进教学改革的观点。
  关键词:知识;技能;工作过程导向;高职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钟庆文(1968-),江西萍乡人,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教育管理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理论、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0)03-0011-04
  
  从赫尔巴特、杜威到布鲁纳,当代世界三大代表性课程理论的产生都印证了课程论离不开心理理论的支撑。当前高职教学改革过程中,知识、技能等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作为理论依据指导着高职课程改革实践,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影响着高职课程改革的起点或走向,因此,基于教育心理学视角解读知识与技能确有必要。
  
  一、基于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与技能
  
  (一)知识与技能的实质
  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是人对客观事物特征与联系的主观表征。知识分为陈述性与程序性。陈述性知识以“是什么、为什么”为主,程序性知识指“做什么、怎么做”。在学校教育中人们谈论的主要是陈述性知识,其学习目标从根本上说是命题的学习,直至形成、运用命题网络。加涅将其分解为:符号、事实及有组织的知识。奥苏贝尔则分类为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他们都试图说明知识学习的终结形态是某种结构性的“产品”。知识的学习(掌握)是对信息的编码、贮存、组织的形成过程,包含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同化、理解新知识,使其得到表征并运用于问题解决的过程。知识的学习以形成内化的认知结构性“产品”及其合理运用为标志。
  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是一套熟练掌握的对已有知识、经验加以运用的操作程序,它往往由一系列动作及执行方式构成。技能分为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动作技能的学习经过操作的定向、模仿、整合、熟练等四个阶段。它的形成需要准确的示范与讲解。对动作细化分解,必要的练习及练习反馈,直至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心智技能是在长时记忆中形成一个解决问题的产生式系统(一系列“如果/则”形式的规则),复杂的任务需要许多简单产生式合成,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就是复杂的产生式系统的建立过程。心智技能的形成经过定向、操作、内化等阶段,是将外部言语逐渐转化成为内部言语动作的过程。总之,技能训练不仅仅指形成系列自动化的动作。更重要的是形成解决问题的熟练化执行方式。技能形成的阶段规律对技能教学过程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二)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的区别在于,掌握知识的关键是理解意义,技能则是对知识的运用程序;知识易言语表达而技能不易表达:知识意识控制程度高。激活速度慢,信息存在有意搜寻过程,技能则反之;知识学得快忘记也快,技能则反之;知识呈现非独立的网络性。具有结构化、层次化、叠加扩充的特征。技能则呈现独立模块性,其迁移具有序列转移特征。
  两者的联系在于,首先,知识与技能的分类有交叉关联。知识分为陈述性与程序性知识,但程序性知识包含心智技能与认知策略两个亚类则很少有人注意。心智技能指的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于加工外来信息:认知策略则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于调节与控制加工活动(图1)。这里有一个问题:“知识”中出现了“技能”的名称。那么“心智技能”到底是知识还是技能?E,D,加涅的解释是:有的程序性知识经过不断练习逐渐达到自动化程度,如读说写算,这些程序性知识在支配人的行为时就转化成了技能。而有的程序性知识即便经过不断练习也不能达到自动化,如解题、阅读、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与方法等,这些方法能够提高人的活动效率但却难于自动化,这类程序性知识叫作认知策略。
  其次,技能的形成以掌握知识为必要条件,反过来技能亦能促进新知识的掌握。在技能形成的初期,动作原型、规则的解释与分解对促进学习者理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知识的理解程度对技能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而技能一旦形成就意味着技能相关信息提取达到自动化,相关知识此时已经达到最大简约,效率最优化,学习者无需再耗费更多的精力。以此为基础,新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将变得更加容易。
  再次,技能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动作技能是心智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心智技能则在逐渐脱离外部动作基础上借助内部言语实现。比如心算能力就是从扳手指开始到内部思维操作。反之,智力技能往往是动作技能的支配者、调节者,越是复杂的动作技能总是需要学习者智力活动的参与,手脑并用才能完成。
  
  二、基于知识与技能语境的高职教学改革解析
  
  (一)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知识技能定位取向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技能型人才,人才规格为“专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在实践中人们却很容易将知识与技能割裂或将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割裂。一是由于对知识内涵的一知半解,将知识表征的学习当成终极目的而忽视认知能力培养,导致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及以知识量、考分评价教学的质量观,这种观念与实践造就了大批不能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人。二是由于对技能的内涵一知半解,对传统学科培养目标以知识为主矫枉过正,过分强调操作技能,忽视心智技能,忽视学生职业生涯的贮备。其实,人类学习的意义在于获得生存能力,掌握相应的社会法则,学校教育的功能无非掌握人类已有的经验,促进学生智力、品德与身心素质全方位发展。学生是一个整体,认知结构的形成、能力的培养、经验的积累从来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的。
  解决上述问题还是要从教育心理学的源头说起。其一,知识与技能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整体。从知识与技能的相互关系(图1)可以看到,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知识学习的内容不仅仅是表征、命题等,还交织着心智技能与认知策略的成份,以认知能力培养为目标。技能训练中必然包含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没有一定的知识做铺垫,技能的学习将难于达成。因此,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始终融为一体,共同作用,共同发展。
  
  其二,知识与技能学习是为了发展能力,而能力具有多因素交融的整体性。根据吉尔福特对能力结构的分解,能力犹如一个魔方的六面体(图2),分为操作、内容、结果,这一结构综合了知识与技能各种类型及学习结果。其他心理学家也提出过类似的能力多因素说。这些研究充分说明,从学习内容到学习产品学习者从来都是作为整体而进行系统学习的。学习本质是促进行为、潜能的后天习得

相关热词搜索:语境 教学改革 高职 解读 技能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