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培养模式下高职英语课程改革与企业培养需求衔接路径探析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 要: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订单企业需求,进行有效定位;依托订单培养,组建立体课程开发团队;职业能力本位,项目任务载体构架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前进行可行性论证。
  关键词:订单培养模式 职业能力导向 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一、问题提出
  订单培养是学校与用人单位根据工作岗位需要, 确立培养对象,签订用人订单,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设计和管理,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订单用人单位就业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培养模式下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导向,教学内容突出职业性、实用性。作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公共英语课程改革不仅要遵循英语语言学习规律,还要根据订单企业需求,设计体现职业特色的教学内容。本文以“轨道交通客运英语沟通”课程为例,探析订单培养模式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与企业人才培养需求衔接路径。
  二、订单培养模式下高职英语课程定位
  高职学生有较强工具动机,课程学习时间与精力分配多以就业为标尺。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只有因势利导,结合专业培养目标、企业需求,进行有效定位,才能改变费时低效之现状。
  订单培养模式下轨道客运管理专业公共英语课程改革定位一是基于行业需求。轨道交通业快速发展拉动了就业需求,行业服务水平也与国际接轨,双语服务成为客运从业人员必备能力。二是基于学习者需求。客运专业顶岗实习学生普遍反映普通英语学习不能满足客运服务英语沟通需要,希望学习与客运专业相关的英语词汇和句型,提高听说能力。因此,课程改革确定以听说训练为主,开发轨道交通客运英语沟通课程,培养学生双语服务能力。
  三、课程改革与企业人才培养需求衔接路径
  1. 职业能力本位,行业需求导向
  职业能力导向课程观认为课程是一组行为化目标和为实现目标而有组织计划的学习活动和经验。它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供产业界和社会对培训对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其核心是如何使学习者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能力本位课程观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依据。
  轨道交通客运英语课程开发经过教师下现场锻炼,问卷顶岗实习学生、轨道运输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动车列车长、已工作在轨道客运各岗位的往届毕业生,多渠道收集专业就业群——站务员、票务员、乘务员的工作活动内容、岗位职责和岗位任务等原始数据,分析出从事这些岗位职业所必须具备的技能和素养。课程以培养轨道行业英语沟通能力为本位,满足企业培养需求。
  2. 依托订单培养,组建“英语教师+专业教师+行业专家+课程专家”的课程开发团队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团队最理想的结构是:“专业教师+行业专家+课程专家”。 专业教师具备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教学一线,熟悉学情,但缺乏企业生产经营现场知识与经验。尽管现场锻炼和调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专业教师实践理论知识的不足,但短期内难以获得全面深刻的认识。订单模式培养下课程教学内容即工作内容,因此课程开发团队必须要有行业专家参加,以进行有效的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并争取来自企业的教学资源。课程专家熟知职业教育和课程开发理论,能为课程开发提供指导,并鉴定开发的课程是否符合教育原理。只有建立这种多层次团队结构,才能保证开发的课程既符合教育规律,又具有职业特色。
  订单培养模式下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学生培养全过程,课程开发时可充分利用该模式提供的便利,促使行业专家主动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为课程开发提供建议;为教师下现场提供跟岗锻炼机会,进行专业实践认知。订单培养模式下,企业接受教师现场锻炼积极性不高、行业专家对课程开发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轨道交通客运英语沟通课程开发团队由英语教师+专业教师+行业专家+课程专家组成。英语教师是课程开发主体,不仅要深入现场熟悉工作过程、收集专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工作职责等原始数据,还要学习相关专业课程知识。专业教师为轨道客运专业负责人,提供专业培养方案和专业理论知识资讯,参与分析轨道交通客运岗位工作任务、职业技能和素养。行业专家为客运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客运岗位乘务负责人,提供岗位工作任务、职责描述和客运英语沟通案例。
  3. 工作过程导向,以项目任务为载体构架课程内容
  “教学做一体”是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根本特征,能有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课程打破传统的章节模式,构设学习情境单元,以项目任务引领课程内容设计和教材编写。
  轨道交通客运英语沟通课程以客运工作双语服务职业能力为本位,基于客运工作流程,以客运服务项目为载体,设置了普速铁路客运英语沟通、高速铁路客运英语沟通、地铁客运英语沟通三个学习情境,涉及轨道客运服务的问讯作业 、票务作业、候车作业、车厢作业和出站作业等五环节。每个学习情境均附着在具体完整的客运服务项目上,如学习情境一普速铁路客运中的“布莱克先生的中国火车之旅”, 学习情境二中的“托马斯先生武汉到深圳动车之行”,学习情境三中的“戴维斯深圳地铁商务行”。每个项目都包含客运工作五步作业流程,项目下设任务,均为客运岗位代表性工作任务。三个学习情境呈并列关系,相互关联。课程内容和教材编写均依据项目任务框架进行设计。
  四、课程论证
  有效论证是课程开发最后一个环节,是教学实施的前提。只有经过专家论证合格的课程才可进入课堂,实施教学。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论证一般由课程专家、行业专家组成。课程专家一般指职业教育领域影响力较广、从事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研究的人员。但实践中,一门课程开发完毕,邀请课程专家来论证,是很能做到的。高职院校应建设学院的课程专家团队,定期送培,不断提高课程评价论证水平。
  “轨道交通客运英语沟通”课程论证主要有英语教师、学院课程专家、行业人士。英语教师与课程专家针对轨道交通客运英语知识选择范围、 教材设计结构、教学方法等进行评价;行业人员则对教学内容增减提出建议。论证可行后,课程实施。首先选择四个实验班级进行。教学实施一期后,进行课程质量问卷调查。满意度达90.5%,课程产品合格。汇总分析问卷结果,对课程完善修改,并全面铺开。
  五、结语
  职业能力导向、教学做一体是高职教育特色和活力。工学结合模式下,公共课课时缩减,高职公共英语唯有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研究职场需求,积极探索与职业技能培养结合路径,才能重获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 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66-70.
  [2]刘淑. 基于项目课程理论的行业英语课程开发——以轨道交通客运英语为例[J],职业教育,2014(3):38-40.
  课题信息:本文系"湖南省职成协会2013年科研规划一般课题" (课题编号:XHB2013047)研究成果。

相关热词搜索:培养 探析 英语 衔接 高职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