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实施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

发布时间:2019-08-08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要: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而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是课程实施的焦点问题。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关于课程实施影响因素的研究不断深入,推动了课程实施的发展,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也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课程实施;影响因素;研究
  古德莱德(J.L Goodlad)认为,"改革很多时候被视为失败,其实不然,因为它们从来就未得到实施。"[1]课程改革的成败主要取决于课程实施的过程。课程设计后,如果没有经过实施,就无法让课程计划和课程理想落实,也无法实现课程设计所预定的课程目标。因此,课程规划如果要对学生产生影响,必须通过课程实施,让课程规划付诸实践中。所谓课程实施是"把某项改革付诸实践的过程,它不同于采用某项改革(决定使用某种新的东西),实施的焦点是实践中发生改革的程度和影响改革程度的那些因素。"[2]因此,课程实施的重点研究内容就是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的研究非常重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该研究也在不断深化。
  一 影响课程实施因素研究的历史发展
  在我国,关于课程实施影响因素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这一时期,一方面侧重于对国外课程实施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介绍、评价,另一方面是对该问题的本土研究。
  较早的一本涉及对课程实施影响因素研究的书籍是1989年陈侠的《课程论》[3],该书主张课程如果要得到很好的落实,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第一,人的因素,包括教师和学生;第二,物的因素,包括教科书和教学设备。黄政杰在其1991年出版的《课程设计》[4]一书中提出,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包括五个方面:第一,使用者本身的因素,即教师;第二,课程因素,包括:课程理念、明确性、复杂性;第三,实施策略的因素,包括:在职进修、资源支持、参与决定、给予回馈;第四,实施机构的因素,即采用课程革新方案的学校;第五,政府和其他部门。江山野在1991年主编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5]一书中认为,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包括四类:第一,改革的特征,包括:需要和兼容性、清晰度、复杂性、教材的质量和实用性。第二,地方条件,主要因素包括:地区领导、校务委员会和社区的支持,校长的作用,学校的风气等。第三,地方策略,包括:教职员工在职培训活动,和信息交流系统的选择。第四,外界因素,包括:政策变化、财政或物质资源、技术支持。1996年施良方在《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6]中认为,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包括:第一,课程计划本身的特性;第二,交流与合作;第三,课程实施的组织和领导;第四,教师的培训;第五,各种外部因素的支持。1996年李子建、黄显华在《课程:范式、取向与设计》中提出,"从不同课程实施的角度(技术角度、政治角度、文化角度、涉及创新的个人角度)将这些因素归类为三部分:第一,创新的特征;第二,人员的参与及干涉;第三,课程脉络。" [7]
  进入21世纪,对课程实施影响因素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尤其是在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之后,关于课程实施问题的研究成为一大热点。国内一大批教育理论工作者针对课程实施影响因素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对促进课程实施研究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2000年张华主编的《课程与教学论》一书中认为,依据富兰(Fullan)等人的分析框架,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可分为四类:第一,课程变革的特征;第二,学区的特征;第三,学校的特征;第四,外部环境的特征。[8]2003年黄甫全在《课程与教学论》[9]中提出,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六个方面:第一,实施的文化背景;第二,实施的主体;第三,实施的对象;第四,实施的管理;第五,实施的环境;第六,实施的理论基础。2003年汪霞在《课程实施: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10]一文中认为,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包括:第一,课程计划的特征,包括:①设计的合理性;②明确性;③复杂性;④实用性。第二,教师的特征,包括:①教师的参与;②教师的课程决策;③教师的态度;④教师的能力;⑤教师间的合作。第三,学校的特征,包括:①校长的工作;②学校行政的工作;③学校的支持系统;④学校的环境;⑤学生的学习。第四,校外环境的特征,包括:①学区或地区,即学校所在的行政区域;②社会。2007年丁念金在《课程论》[11]一书中认为,"影响因素包括四种类型:①教师;②学生;③资源;④支持性行为。
  二 影响课程实施因素研究的特点
  通过对以往课程实施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发展特点:第一,课程实施对象一般包括教师、学生和校长。目前已有关于教师的研究侧重于教师在职培训、教师关于实施新课改的适应问题,以及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态度等。此外,校长的作用,包括对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态度以及角色转变等。第二,新课改课程本身的特点。包括课程计划的适切性与实用性、目标的明确性等。第三,学校的支持系统。包括物质支持、推进新课改的奖励支持等。第四,外界因素的支持。外界机构比如教育局、省市县政府、社区等。支持项目包括政策支持、物质支持、财政支持、技术支持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课程实施影响因素研究的不断深化,推动了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尤其是对课程实施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Jackson, P. W(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1992:403.
  [2,5] 江山野.简明国家课程百科全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156,158-162
  [3] 陈侠.课程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66.
  [4] 黄政杰.课程设计[M].台北:太旺东华书局,1991:413-424.
  [6] 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45-147.
  [7] 李子建,黄显华.课程:范式、取向与设计[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6:321-342.
  [8]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353-358.
  [9] 黄甫全.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32-339.
  [10] 汪霞.课程实施: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J].教育课程研究,2003(3).
  [11] 丁念金.课程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377-378.
  作者简介: 王冰,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史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教育史研究。

相关热词搜索:因素 课程 实施 影响 分析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