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临床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19-08-08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gjxk/gjxk201614/gjxk20161406-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gjxk/gjxk201614/gjxk20161406-1-l.jpg
  摘 要:以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结合我校研究生《临床免疫学》的课程现状,从教学内容、授课模式和考核制度上进行了有效的教学改革探索。评价结果显示,学生对课程学习的主动投入和满意度较高,且随着课程的进行逐渐升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和临床应用能力及科研素养、创新能力均得到提高。
  关键词:临床免疫学;教学改革;自主学习;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4-0013-02
  Abstract: To cultivate the postgraduates" abilities of autonomous lear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teaching reform including the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system is explored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urse for postgraduates in our university. The evalu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tive learning and course satisfaction of the postgraduates are very high, and even higher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course. Furthermore, the postgraduates" abilities of autonomous learning, team coopera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got improved.
  Keywords: clinical immunology; teaching reform; autonomous learning; postgraduates
  近年来,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社会对高等医学人才需求方向的转变,医学院校中较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研素质以及创新能力,从而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理解并灵活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最终实现自主创新[1]。因此,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和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应采用以培养终身性自主学习能力为本、以激发科研创新能力为主、学习知识技术方法为辅的教学模式[2]。
  《临床免疫学》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研究生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也是大多数医学硕士研究生必选的一门公共基础医学课程[2]。因此,我们针对滨州医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就《临床免疫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旨在为建立一新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一、现有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学过程中,以单一的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仍占主导地位,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程式化,缺乏生气、乐趣以及对好奇心的刺激,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3]。
  2. 教学内容中,部分与本科阶段的《医学免疫学》重复,部分理论性较强,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价值不大,或与学生的研究方向不太关联,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動中。
  3. 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多采用期末闭卷考试形式,这种终结性考核方式仅仅通过学生的单次考试成绩来评定学习效果,不能全面客观地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4]。
  二、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设计教学专题,注重临床应用
  临床免疫学是免疫学与临床医学交叉渗透产生的新兴发展学科,近几年发展十分迅猛,涵盖内容非常丰富,仅仅18个学时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足以展示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经典技术等内容。因此,我们紧紧围绕教学大纲要求,在充分考虑选课学生所学专业和实际课题设计需要的基础上,结合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学科新进展精心设计了6个具有代表性的专题: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肿瘤免疫、移植免疫、免疫缺陷病、免疫检测技术和免疫防治。教学过程中,我们将现实生活或临床实践中发生的学科相关的案例、病例引入课堂,让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感受学习内容与日常生活及临床医学的密切联系,大大缩短了学生的心理距离;另外,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着重讲述新的免疫学的理论知识在各个医学专业研究中的作用,教会学生如何用免疫学的知识来寻找自己感兴趣和有较大研究价值的研究课题,重视基础与临床的交叉。
  (二)转换授课模式,辅以小组讨论
  改变以往按教材章节安排授课及教师“填鸭式”教学模式,通过专题讲座(专题选取如前所述)介绍免疫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具体教学安排如下:首先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各专题的相合度,将其分成6个小组。每次上课前1-2周,授课教师在网络平台发布专题相关的临床病例、案例或该类疾病新发现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预防措施等,要求学生课下通过网络或借阅杂志等多种途径广泛查找并阅读相关资料,特别是国内外最新研究发现、成果,随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总学习材料,分析讨论后列出发言提纲,并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堂上,授课教师重点介绍本专题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现状。然后,每组推选出一名成员汇报本小组的讨论结果,阐述观点,报告完毕由其他同学及授课教师共同进行点评,教师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提供多角度思路,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学习。在此过程中,师生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学生无所顾忌地思考探索,畅所欲言地发表看法和见解,只有当讨论角度出现偏差时授课教师才给以正确的引导。最后由师生共同完成归纳总结,提炼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5]。

相关热词搜索:免疫学 教学改革 临床 研究生 探索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