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

发布时间:2019-08-08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 要:陈鹤琴于上世纪40年代初期提出了“活教育”理论体系,“活教育”的理论体系包括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等。活教育理论和方法对于我们今天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详细论述了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客及以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为导向对现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活教育;目的论;方法论;课程论;《思想道德侈养与法律基础》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2-0258-03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中国学前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幼教之父”、“中国的福禄贝尔”。陈鹤琴先生的“整体教育观、生活教育观、活教育观”等原则是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与借鉴的。他于20世纪40年代初期提出了“活教育”理论,这是由我国学者提出的第一套系统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体系。以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为指导,探索并改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一,活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活教育是“五四”以后在中国出现的一种教育改革理论。它揭示了很多的教育、教学上带有规律性的问题,创造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该理论由三部分构成: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
  
  (一)活教育的目的论
  教育目的是任何教育理论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是教育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针对传统教育只注重灌输零星知识技能的弊病,活教育提出:“今后的教育不仅仅是教育无知的人使他有知,主要的还要教会不会做人的人会做人”。1948年,陈鹤琴先生在《活教育》上发表《活教育的目的论》。提出做“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的现代世界人”。
  陈鹤琴先生把教育目的划分为依次递进的三个层次。“做人”是“活教育”最为一般意义的目的。陈鹤琴认为,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的社会性。如何建立起完美的人际关系,实现人自我生存和发展进而实现自身人生价值便是一个做人的问题。所以活教育提倡学习如何做人,如何追求社会进步、人类发展。为此,他提出了做人的三个基本要求:“第一,他必须爱人,不论国界、种族、阶级和宗教的关系;第二,他确是最爱真理,不为富贵所淫l第三、他有人类崇高的精神,天下一家的观念。”然而,人毕竟不是一个抽象的存在物,他始终生活在特定的阶级、历史环境之中。因而,陈鹤琴提出了“做中国人”的第二层次:“做中国人”就是要培养每—个国民,使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爱国主义品质。他说:“今天我们生活在中国,是—个中国人。做—个中国人与做—个别的国家的人不同。”陈鹤琴最后把教育目的归结到“做现代中国人”上。“活教育”的目的论从普遍而抽象的人类情感和认识理性出发,逐层赋予民族意识、国家观念、时代精神和现实需要等涵义,使教育目的逐步具体化。
  
  (二)活教育的课程论
  针对传统教育过分迷信课堂书本知识的缺点,陈鹤琴提出了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活教育”课程论。陈鹤琴认为,传统教育的课程内容是固定的,教材是呆板的。先生只是一节一节课地讲。学生只是一节课一节课地学。这样的读书只能造就“书呆子”。鉴于传统教育的严重弊端,唯有提倡“活教育”。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寻找“活教材”。陈鹤琴所谓的“活教材”是指取自大自然、大社会的直接的书。陈鹤琴明确地指出:“书本上的知识是间接的、死的,大自然、大社会才是我们活的书,直接的书。”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去学习。但是,应该看到,陈鹤琴并没有否定书本在教学中的地位。他指出:“并不是因为读书本才变成书呆子的。而是因为他们只晓得一味读书,而不去和真正的书——大自然、大社会接触,才变成书呆子的。”因此,“活教育”的课程论并不摒弃书本,只是强调“做”历来为教育所忽视的活生生的自然和社会,而书本知识则应是现实世界的写照。
  
  (三)活教育的方法论
  活教育主张采用诱导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和积极鼓励的管理方法。陈鹤琴指出,活教育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他认为“做”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因此也是“活教育”方法论的出发点,他主张学习美国杜威“寓学于做”的经验,把“做”作为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在他看来,学校的各种教学中。都不应该直接把各种结果告诉儿童。而应该让儿童自己去实验和思考,去求结果。所以,陈鹤琴在强调做的同时。还强调思维的作用。他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让儿童由学习中的被动接受者变为“自己活动”、“自己思想”的主动创造者。
  
  二、活教育思想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启示
  
  1.“活教育”思想之目的论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目的一致性
  “做中国人”体现了教育目的民族性,而陈鹤琴进一步提出“做现代中国人”则使“活教育”目的进而体现时代精神,因此更为具体。陈鹤琴提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活教育的目的论的同时还强调:“这是中国教育的唯一特点,不苟同于其他各国的教育目的。”可见,他在寻求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教育之路的理想上是旗帜鲜明的。他以丰富的阅历和对历史的痛定思痛告诫人们: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不顾自身的历史文化渊源和现实的社会基础,盲目模仿外国的教育制度是不会有实际效果的。陈鹤琴指出,教育根本在于服务于现代社会,为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人才,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而特色则是寓于民族传统和现代精神的统一之中。这点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目的是不谋而合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总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的开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落实,直接体现着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直接承担着杜会主义文化建设、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教育任务,也是实现高职德育目标重要的必修课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发挥着基础性的“育人”作用,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以及健全人格等方面,具有其它任何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
  首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大学生树立理想和坚定信念提供了理论基础。理想是精神的支柱,信念是前进的动力。正确的理想信念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源于科学理论的武装,来源于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生价值的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
  其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大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思想源泉。牢固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做一名中国人是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地为祖国、为人民贡献智慧和力量的重要思想基础。‘思想道

相关热词搜索:课程改革 法律基础 思想 思想道德修养 教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