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建构主义课程论的《统计分析方法应用与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9-08-08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要:
  社会建构主义课程论主要关注学习和知识建构的社会文化机制,社会建构主义课程论的实践方法主要有PBL教学法等。本文在《统计分析方法应用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型设计上,考虑教学对象为独立本科院校经管类学生,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校园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校园秩序和学习文化;因此,基于社会建构主义课程论的理论基础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将以校园问题、学习生活问题、校园文化问题、学生行为习惯问题、校园文化娱乐等方面作为教学载体,以“问题导向”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为教学手段,通过学生亲手设计问卷、亲自采集数据、亲身投入分析;课前预习自学,课堂解析重点难点,课后完成课程项目,构建符合效果最优的教学模型并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关键字:社会建构主义;PBL;问题导向;统计分析;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3
  一、理论基础
  《统计分析方法应用》课程是从数量上研究经济管理及社会科学随机现象统计规律的数学学科,重点在于从采集的数据中剥离出有效数据并挖掘分析随机现象的规律。目前,在国内外高等教育中研究生教育的工科、商科等专业均作为核心课程教学。在本科院校中,相关专业的高年级学生也要进行统计分析方法的学习和实践。我院开设该课程的教学目的不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点,而是注重学生建立统计分析方法的研究思路和解决问题的素养提升才是我院开设本课程的初衷和最终目标。
  大多数高校的经济管理类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是以“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包含“要素主义”和“永恒主义”)为支撑,特别是美国学者赫钦斯在《美国高等教育》一书中提出的“永恒主义”思想。永恒主义阐明课程和教材所具有的优越性,在教学实施中,尽可能选择恒定著名的教材、阐述永恒的定律、确定不变的真理。然而,以PBL教学法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社会建构主义的课程论需要学习者与他人磋商并达成一致来不断地加以调整和修正主动建构的知识,借助一定的文化支持来参与某一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活动,在彼此之间的经常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资源、完成任务、相互影响、促进人际,形成一定的规范和文化。把重点放在当代社会的问题、社会的主要功能、学生关心的社会现象,以及社会改造和社会活动计划等方面[1]。社会建构主义课程论重视教育与社会、课程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以社会需要来设计课程,有利于为社会需要服务。重视各门学科的综合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PBL“问题导向”教学法是社会建构主义课程论中的主要教学法,提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是依靠教师的讲授,而是靠学生自己在老师搭建的课程氛围中,通过个体或群体组合以主动学习经历来建构知识。老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里起到帮辅的作用,学生才是课程教学的中心,课程设计的整体模式以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包括识别问题、澄清问题、挖掘问题、自我学习、新知识评价、思考反馈等基本步骤[2]。
  二、基于“问题导向”PBL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构建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国家提出“互联网+”等大环境下,统计分析软件的种类数不胜数:有基础常见的EXCEL、专业标准化的SAS、界面友好的SPSS、灵活强大的R语言、经济分析常用的Eviews等等。我校商学院在《统计分析方法应用与实践》课程的开设主要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等管理类专业。选用SPSS软件进行教学,课程共设置实操应用48学时。课时设置的优点在于侧重学生操作技能,强化学生对软件的应用能力,缺点在于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统计分析理论基础,对统计思想和理论掌握不足。
  以校园问题、学习生活问题、校园文化问题、学生行为习惯问题、校园文化娱乐等方面作为教学载体,以“问题导向”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为教学手段,通过学生亲手设计问卷、亲自采集数据、亲身投入分析;进行《统计分析方法应用与实践》课程的教学设计:首先,把学生学习阶段分为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两个部分;接着,对教学过程划分为课前知识学习阶段和课堂知识内化阶段,课前学习阶段以学生自学为主,课堂知识内化要求老师指导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2][3];第三,以学生周围的学习生活环境中存在的具有研究意义的问题为支撑,帮助学生确定研究选题,开展问题研究。最后,依托老师教学,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完成各章节知识点的学习。基于“问题导向”PBL教学法,在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取得一定的效果。构建课程的教学模型设计如下:
  字
  (一)、课前知识自学阶段
  作为学生课前的自学阶段,教师应该提供应有的支撑,为学生提供自学的专业书籍、专业文献,亦或可以提供自行錄制的学习视频,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络的开放课程、公开课程。提供学生自学的材料应该遵循几个原则:第一专业性原则,保证学习资料的科学性、完整性、正确性;第二适应性原则,尽可能提供难度适当,图文并茂,讲解详细,与我校学生学习水平相匹配的学习资料;第三系统性原则,资料具有难以区分,先易后难,逐层递进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要点;第四指导性原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并记录问题,以便在知识内化阶段解决问题,巩固知识。
  (二)、课堂知识内化阶段
  在“问题导向”PBL教学法的支撑下,课堂知识内化阶段模型主要分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归纳、知识掌握五部分。整体过程遵循动态目标导向,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协同角色,组织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促进学生掌握知识。
  1、发现问题
  传统教学方法由老师发现问题抛给学生,而此模型下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是学习目的的核心所在,基于“问题导向”PBL教学法中,问题的质量是决定学生知识内化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该协助学生尽快确定问题。

相关热词搜索:实践 统计分析 教学模式 探索 课程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