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教育学生应对突发危机事件

发布时间:2019-08-08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内容摘要:在众多的突发危机事件到来时,人们会产生一系列不适应的心理状态,如恐惧、恐慌、焦虑等。学生这一群体,其特殊的心理特点导致他们面对突发危机事件时,更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指导。教师如何教育学生应对突发事件,对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和生命教育。
  关键词:教育学生 应对突发事件 生命教育
  
  经历了汶川地震后,玉树又遭受大地震侵袭。近年来,地震、海啸、泥石流、雪灾、火灾、恐怖袭击等由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的突发危机事件频繁发生,对身心发展尚不成熟的青少年而言,突如其来的灾难给他们的心理带来极大创伤,令他们感到恐惧和无助,引发各种心理危机,甚至做出极端行为。如何面对突发危机事件,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保持头脑冷静,理性应对,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度过危机。
  
  一、突发危机事件涵义
  所谓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从学校管理的角度说,突发危机事件主要是指在未预警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事件,它可能严重威胁到学校的正常教育秩序,并可能带来其他不良后果。
  
  二、学生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心理基础
  学校的突发事件包括恶性事故(如建筑物倒塌、物体下落、运动意外、打架斗殴、酗酒闹事、聚众闹事、自杀等等)、 急病、失窃、火灾、爆炸、学生斗殴、食物中毒、 烫(烧)伤、中暑、骨折与脱臼、出血等,种类多种多样,各类突发事件对学生造成危害的方式,后果各不相同,加上突发事件的发生在时间、空间上的不确定性以及各学生之间心理的差异性导致中学生面对突发事件时的行为反应存在着差异。
  首先突发事件的发生,必然引起学生的心理、生理上的行为反应,直接的结果是使学生在学习态度上的转变,可能因为某种因素而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其次,学生在校发生的突发事件必然反射或影响与此有关的成员,如自己的父母以及周围的同学,他们在对事故的发生肯定会出现一定行为反应。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学校的教学秩序。因此学生的突发事件是一种“链式”行为反应。可以肯定地说突发事件发生越频繁、灾害程度越大,其“链式”影响将越大。学校最好的做法就是要尽量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切断突发事件这根“链头”。
  作为学生个体突发事件有各种各样的反应,这种行为反应以心理反应为基础,因此面对突发事件行为反应与心理反应具有一种相关关系,面对突发事件的心理是一种典型的心理应激反应。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急状况下出现的情绪状态,是人对意外的环境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例如,在紧急状态下(火灾爆炸),人们迅速作出判断,使机体各部分动员起来处于高度紧张的应激状态是十分必要的。
  
  三、应对突发事件的具体步骤
  (1)明确问题。确定是什么事件使青少年陷入危机;青少年对事件的感受如何?是否具有自伤或伤人的危险性存在?要从当事人的角度确定心理危机问题,做出状态界定。(2)保证青少年安全。要把青少年对自己和他人的生理和心理伤害降低到最小的可能性。(3)寻求社会支持。社会支持系统主要包括亲人、朋友、老师、同学以及其他社会支持力量等等。青少年可以从这些人中获得强烈的情感支持,增强度过危机的信心。(4)提出应对方式。青少年遇到突如其来的危机时,思维处于不灵活状态,失去基本判断能力,有些青少年甚至认为已经无路可走了。教师应帮助青少年认识到,其实还有许多可变通的方式,并引导其思考,作出适当的选择。
  
  四、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相关策略
  (1)给予精神支持。给青少年适当的鼓励,赞同他的决定,表明你对他充满信心,使其坚信自己有处理危机的能力,给予精神激励和支持。(2)提供宣泄机会。给青少年提供宣泄的机会和途径,有助于疏导那些可能会造成自我毁灭的情感,如愤怒、恐惧、憎恨等不良情绪。(3)重塑希望和信心。先鼓励精神沮丧的青少年诉说心中的真实情感,选择恰当的时机使青少年看到希望,使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4)提出劝告和建议。对陷入困境、情绪思维混乱的青少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劝告和建议,防止不利的情况发生。
  
  五、对青少年进行深刻的生命教育和死亡教育
  当前学校和家长通常对青少年成绩过分关注,而忽视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和死亡教育,导致许多青少年生命意识相当淡薄,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与珍惜。一旦遇到突发事件,他们往往会做出极端行为。因此,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该对青少年进行深刻的生命教育和死亡教育。(1)让青少年由此发现生命的意义,透过社会支持与今后的学习生活产生新的联结,超越不安与恐惧,以生命教育的实施为重点,让青少年学习了解死亡,分享讨论其感受,杜绝不切实际的担忧和幻想,只有正视死亡,才能珍惜生命,更积极的生活下去。(2)青少年是否能从灾难中成长的标志之一是能否理解灾难并发现生活的意义,如果一直将精力陷在负面思维中,则难以抚平创伤,应当引导他们认识到灾难发生后积极意义的一面,产生新的合理思维和信念,积极乐观的对待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六、突发事件教育
  突发事件教育的目的是为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使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灾害程度减少到最低限度;使发生了的突发事件“链式”行为反应尽可能不要延伸。因而突发事件教育可分为事前教育、事时教育、和事后教育。而事前教育是突发事件教育的重点。.1.事前教育 :即突发事件发生前的教育。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他们的认识能力、心理素质还有待发展。这一时期,学生易出现粗心马虎、急躁等心理现象,同时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局限,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往往不够准确、深刻,所以不时有关于学生的突发事件见之于报端。每个人都不希望突发事件的发生,而事故的发生与学生掌握的相关知识程度,对事故严重性的认识有关,如电伤、中暑、骨折与脱臼等,平时的教育学生能了解相关知识,及危害程度,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事故前教育还可让学生了解各种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学生能自如应对突发事件,使其在当事中处于有利的“社会行为反应”。目的就是要强化学生的突发事件意识,以及提高学生在发生突发事件时的应变能力。因而事故发生前的教育是安全教育的重点。
  2.事时教育 :即突发事件发生时的教育。首先教师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其主要任务是加强应变能力。了解所发生的情况、危害程度并及时向有关领导报告。如何应付已经发生的事件的灾难,事时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紧急状态下的应急措施,自救知识以及最佳的疏散方案等。
  3.事后教育 事故发生后的教育。俗话说得好,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学校发生了安全事故,肯定很快就会传到社会上去,靠堵是行不通的,主要任务应做好学生及家属的思想稳定工作,对有关成员的沟通以及向有关领导的汇报等内容。剪断突发事件的“链式”行为反应,避免事件的扩大,保证班级以及整个学校教学程序。
  
  七、结束语
  “安全工作无小事,要时时讲,事事讲”。的确,在关注生命的时代,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安全教育应是头等大事,这是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因而安全教育应以预防为主,未雨绸缪,尽量使突发事件不发生或少发生,使发生了的突发事件灾害减少到最低限度。总之,教育青少年如何应对突发危机事件,是每个教师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相关热词搜索:突发 应对 危机 事件 教师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