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发布时间:2019-08-08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去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及技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果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有着深刻的理解,即使是老的课程框架、老的教材版本,仍然能探求并达到新课程的理想境界。因此,只有对新课程理念认识正确了,形成了新的教育理念,才能有改革的教育行为。新课程、新教材的关键还是新理念。
  在教学中要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在整个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学习并总结了以下一些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一、课堂演示,讲解为主
  
  近年来,大多数学校都陆续建成了新的电脑室,同时配备了几十台多媒体电脑,从而形成了一个功能较为强大的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师在上课期间,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广播系统,对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作出适当的演示并加以详细的讲解,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授Win-dows系统操作时,笔者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上机实践(当然上该节课前已安排学生进行预习),因为各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不一样,自己预习后再在无老师指导下进行实践,看自己的自学能力有多强,从而证实自己的理论理解与实践是否一致。然后笔者运用了“跃龙门”多媒体教学软件,将正确的操作过程通过教师机演示给学生,并逐一讲解,使学生看到完整的操作过程。这样做能使学生进一步证实自己自行上机实践是否全部正确。此后再让学生们上机实践一次,这样就收到了很好的教与学效果。同时,为了配合演示式教学,笔者又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制作有针对性的课件,使课程内容生动形象,变难为易。
  
  二、强化练习
  
  学生要熟练地使用计算机,仅靠教师的讲授和演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才能掌握操作技能和技巧。练习的方式要多种多样,如课堂问答、上机操作、课内外作业演示等。在进行上机操作练习时,一般给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内容。例如,在讲完Word软件中的文字录入及排版知识后,要求学生课后准备一篇50字左右的短文,在下一节上课时使用Word软件进行录入、排版,并对排版提出合理的要求:又如在讲完IE浏览器的使用后,让每位学生运用IE浏览器浏览本市的网站和其他教育网站。这样,每教学一项新内容,就及时让学生进行定量的练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的新课内容,熟练掌握操作要点,提高学习效果。
  
  三、进行网络教学
  
  自从学校多媒体网络教室出现后,上级领导对培养学生的上网操作能力非常重视,因此,我们学校也增加了上网这项功能。在计算机教学中,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信息知识环境。学生可以通过上网获得丰富的信息知识。教师还可指导学生从网上下载学习软件,收集各类学习网站以及学习资源,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培养了他们的信息收集、处理、吸收能力。笔者还让学生在节日时,发送电子邮件向亲戚同学问好或进行祝福:让学生在因特网上阅读新闻、参加各网站的BBS、收发电子邮件等。由于采取多种方式设计教学模式,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
  
  四、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里愉快地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例如,对因特网的教学,可以分成这样几个大任务: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在因特网上查找信息、从因特网上下载信息、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阅读网络新闻、参加BBS、在因特网上进行实时交流等等。“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这个大任务又可以分为:写信与发信、收信与读信、回信与转信、信件的分类和整理、订阅电子杂志、加入邮件讨论组等子任务:“写信与发信”这个子任务,又可以划分为:写信、发信、在信中夹一张照片、发送一个或多个文件、发送一段录音、发送一个影像、把同一个文件发送给多个接收者、成批发送信件等子任务。
  
  五、实现分组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在计算机上机操作时,学生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教师一一解答操作,不仅教师感到忙碌、时间紧迫,而且还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分组教学可以避免诸多弊端,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根据上课班级学生人数进行分组,每组人数不要太多(控制在6~8名),每个小组有固定的机位并设两名小组长,上课前先对小组长进行培训。当本组同学遇到问题时,由小组长充当小老师进行辅导。当有些问题较难时,教师要鼓励全组成员一起研究解决。如果处理得当,教师要及时表扬,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喜悦。这样一来,能够极大地激发小组成员的动手能力。如果小组解决不了,可由其他小组提出方案或由教师进行指导。
  
  六、实现课堂教学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利用信息技术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可以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不仅能使学生更扎实地掌握课堂所学内容,而且还能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更完整的认识。例如:让初中二年级学生运用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和上网技能,到因特网上查找文字、图片、照片等资料,制作一个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PowerPoint幻灯片。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查找有关环保资料,精心制作出一套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的幻灯片。这样,让学生完成了课堂学习内容的同时,还增长了课外知识,实现了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使学生亲身体会到信息采集、处理、加工的全过程,大大提高了学生采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七、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信息技术课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潜移默化的引导。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引导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例如:各班要出手抄报展览,笔者就提示学生可以利用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使用Word 2003软件来制作更美观的电子手抄报,然后交给老师打印出来,在校园内展出。学生积极性大大增强了,部分学生做出版面新颖、内容丰富的电子手抄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笔者还让学生利用画图软件来出版班上的墙报。这些实际运用不仅有利于学生灵活掌握所学过的知识,还能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增强了信息意识。
  
  八、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评价方式
  
  记得笔者前年去海南参加课改学习,在学习期间,一位信息技术老师如是说:“信息技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一般不宜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高低,而要在上机操作中真正体现出来。”她所说的正好与我所想的、所做的一致。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所学内容不同,采取了不同的评价方式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在教学画图软件后,笔者采取了“作品展示,开放式评价”的方法,由其他学生一起来打分评价。在教学写字板、Word一类的软件后,采取“指定内容、单人考核”的方法,先提出具体考试要求,并限定时间完成。如要求每位学生使用Word软件输入一篇文章,规定排版要求,完成后上交到教师机,由教师当堂给分。
  总之,信息技术学科实践性及应用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教学必须采取相应的、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
  以上是笔者在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运用过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必须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除了要在课堂上落实学生学会了什么,还要思考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会学了没有,有没有领悟基本方法、掌握一般规律。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能触类旁通、由点及面、举一反三,这才是新课程的教法。新理念告诉我们,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尽量把参与机会留给学生,把空间还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像蜜蜂一样,自由、主动地采集花蜜,使他们脱离学校后拥有“充电”的能力,由学会变为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相关热词搜索:变为 学会 学生 教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