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爱去教育学生

发布时间:2019-08-09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要】这些年中国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做到热爱学生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我认为,教师关心爱护学生,要做到:第一,了解和信任学生;第二,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第三、对学生严慈相济。
  【关键词】教育关爱学生教学管理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45-02
  教育界一直在讨论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是是非非。因为觉得中国的教育是应试教育、有问题,所以一些热心人总想给它开出一剂药方,以根除这种教育的痼疾。虽然中国的教育也许有些病需要医治,但是,我却不赞成随便给教育开药方。因为教育、教育所影响的人的发展以及这种发展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是十分复杂的。
  以毛泽东的观点,教育要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这种说法有它对的地方。从1949年到1966年这17年中国大陆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大多是这样一种劳动者。只是这样的劳动者当时多数都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人格,而且不少人缺乏作为一个人应有的对他人的同情心。他们有的只是对制定那种教育方针的领袖的盲从。1966年下半年以及随后的一段时间,那数以千万计的戴着红卫兵袖箍的青年人的狂热行为、残暴举动就证明了这一点。这虽然充分体现了制定那种教育方针的政治领袖的成功,不过那种成功却并不是中国和中国教育的成功。
  任何一个社会,教育首先应当培养的,是热爱祖国以及对人、对生命有爱心的人。
  在“天下为公”的社会,教育还应当培养人的独立思想和人格、以及人的主动精神。在这样的社会里,教育的目的,不是为某个人或社会集团培养鹰犬、吹鼓手、和物质资料提供者,而是培养能为社会的有序运行、健康发展、不断进步做出贡献的各类人才。“才智之民多则国强”。
  因为生活总是要进行下去,因此每一种社会形态,每一个社会历史时代都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因为有需要,社会也自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人才。只是,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社会历史时代对人才有其特定的要求与评价。因此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也就有不同的人才观。在这种社会、这个时代为人所不齿者,在那种社会、那个时代则可能是令人瞩目的英雄。而在那种社会、那个时代是毫无作为者,在这种社会、这个时代却可能正是社会所需要的精英。
  我认为社会在其运行过程中,每个历史时代对教育和人才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正是因为我们需要教育,所以才出现教师这一伟大有荣耀的职业。我们一直崇尚孔子的儒家礼学,老子的道家思想,因而教师就将这些凝聚了几千年的文学思想经典传承下来,教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女。
  曾看到公益广告说过“让世界充满爱,让一切变得美好。”这说明充满爱的世界是美好的存在。在老师教育学生的那课堂,有些老师表现得极其“缺爱”,与学生好似敌人般存在一个教室,这样教学质量低下,也无法促进老师与学生的那样友好的关系,因此,我提倡教室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热爱学生。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做到热爱学生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教师关心爱护学生,要做到:
  第一,了解和信任学生。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从表面上看,学生之间似乎差别不大,但实际上,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一面。如果教师不了解和信任学生,就不可能有对学生真正的爱,也谈不上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为了教书育人,教师既要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在,又要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生活环境和经常接触的各种人和事;既要了解学生表现在外的优缺点和特长,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包括他们的苦恼和忧愁。只有全面了解和信任学生,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教育,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第二,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往往会把自己的苦恼、心事和秘密隐藏起来,不愿意对家长或老师说,只是遇到自己无法解释和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才找人诉说、请教和指点。因此,一位好的教师应当主动与学生做知心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包括内心世界的苦恼与忧愁。这样,教师才会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学生。
  有这么一个案例:郑丹娜,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高级教师。从教 10 多年来,她凭借自己的智慧丰富了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用爱呵护孩子,用爱守护童心,在孩子的成长中体味从教的快乐。
  刚参加工作时,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淘气的学生,她会天天找谈话,实在不行她还会向其家长“告状”……有一次,班里有一个淘气的男孩没有完成作业,她把他留下了,一直看着他补完作业,然后送他回家。见到学生的父亲,她便一股脑地反映了他在学校的表现——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做小动作,课堂上和同学打闹等等。郑丹娜后来回忆说,当时讲这些话的时候,丝毫没有意识到家长和孩子心里的感受。当她从这名学生家出来以后,屋内便传出家长的怒骂声、斥责声,接着便是学生嘤嘤的哭声。突然意识到,自己沾沾自喜的所谓“业绩”,是以伤害孩子的心灵为代价的。从那以后,她就开始反思自己,探索走进孩子心灵,丰富孩子心灵世界的方法。
  郑丹娜首先从情感上亲近孩子,孩子们感兴趣的东西,她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她也加入其中,像孩子一样痛快地玩耍。如此贴近孩子,她既体会到了童心的纯洁、率真,也洞悉了不少在成人眼里孩子们的“小心眼”。不仅如此,郑丹娜深知,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在开发孩子心灵的事业上,必须选择“一对一”的方式。于是,她开始尝试与孩子们互写“悄悄话”以了解孩子心灵的秘密。除此之外,她还有很多让孩子们“练心”的做法。比如,她给孩子们设计了一张“心情晴雨表”,要求孩子们每天用画“笑脸”或“哭脸”的方式,反映自己的心情。更重要的是,她用自己的真爱,一次次打动孩子的心。一名学生回忆郑丹娜时说:郑老师讲的课、说的话大都记不起来了,但她每天上课时亲切地摸他头的动作让他终身难忘,无比幸福。是的,教育最后留下的不是知识,是感动。郑丹娜给孩子们的除了知识之外,更多的就是感动。
  从心里充满对每一名学生的爱。尽管有的学生有毛病甚至有越轨行为,尽管他可能给教师带来很多不愉快的事情,但教师对学生的爱要始终如一。教师关心热爱学生,会由此产生热爱教育事业的崇高道德情感;赞可夫说:儿童对于教师给他们的好感,反应是很灵敏的,他们是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的。学生得到教师的爱,会将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增强信心,健康成长,从而也会热爱和尊敬教师,使教师的威信大大提高。
  第三、对学生严慈相济。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与“严”紧密结合在一起。要严得合理,严得适当,不迁就学生,不放任学生,也不溺爱学生。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符合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生的实际和 21 世纪对一代新人的需要;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习进步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学生经过努力能达到,能接受,并能自觉切实执行的。

相关热词搜索:如何用 学生 教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