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高等教育的专业核心知识构建路径

发布时间:2019-08-10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加之专家学者及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实践,高校专业核心知识的整合与构建这一工作的重要性被逐渐凸显出来。它不仅需要人们对专业学术知识有充分和深入的了解,还要求准确的切合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因此,人们需要在进行核心知识规划的过程中,认清现阶段高等教育专业教学的实际问题以及其未来发展方向,在专业涉及知识的基础性、挑战性、发展性等方面进行认真的考量。本文将对高等教育的专业核心知识构建路径进行探讨。
  一、前言
  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其规模、种类以及实现形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等教育趋于普遍化,各地区高校每年新生入学率稳步上升,高等教育的实现形式也变得更加多元化,这实际上为更多的渴望学习、渴望利用知识改变命运的人们提供了较多的机会和渠道,虽然如今一纸学历的意义和价值饱受争议,但仍有很大一部分人为之努力着。随着高等教育形式与内涵的不断完善,各个专业的设置以及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成为了高校老师们所共同关注的,不论是如何为传统专业重焕活力,还是怎样让新兴专业站稳脚跟都是教育工作者在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的重要课题。高等教育相比基础教育以及义务教育更具有针对性、社会性与实用性,因此,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以及学校方面都需要端正态度,重新审视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的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优化方式方法,摒弃之前实践活动中形成的陋习,用新的面貌来应对经济社会对教育教学更加严苛的考验。
  二、高等教育的专业核心知识构建路径
  (一)重视高等教育专业教育质量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科教兴国的口号已经指引一代又一代的人们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改变了社会,也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处境。1978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40万,入学率只有2.7%,而如今仅本专科招生人数就达到了过去的十几倍,此外还有很多人选择出国留学深造以及其他形式的继续学习。由此可见,高等教育在数量上得到了极大满足,保证教学质量应该成为帮助我国文教事业稳步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这样的人才培养环境下,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施教手段以及人才培养计划等等显得更加重要,不仅仅是因为老师以及学校方面面对更大规模的学生群体,如何将每个学生的自身学力、创造力等等发挥到极致,让他们真正的在受教育阶段,有主见、有选择的进行自我角色定位,并将聪明才智和奇思妙想应用于本专业学习与研究,才是老师们进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也只有在这样的模式下,国内的人才体系才能够摆脱精英人才青黄不接尴尬局面,社会经济以及文化学术等才能够在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努力下不断向前。在专业核心知识构建的相关实践活动中,老师们需要在社会建设需求的准确指引下进行专业的选择以及规划,其核心知识不仅需要具有基础性、大众化的知识组成,还应该引入更加具有专业针对性以及一定专业挑战性的元素,这样才能够凸显该专业的社会历史价值,防止个别院校出于其他目的“发明”出滥竽充数的专业,扰乱高等教育领域的秩序。想要有效的保证教学质量以及预期效果,人们可以在核心知识构建中进行合理的“分层”,比如对本专业相关核心知识进行难度划分,按比例将不同难度等级的专业知识纳入架构之中,另外人们还可以尝试以知识的重要程度、应用频率、发展前景等等为依据,以便有序组成专业核心知识体系。
  (二)强调专业知识实用性
  不管是本科还是专科院校,学科以及专业的实用性应该成为老师们开展教学实践的重要依据之一。高等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也仅仅围绕实用二字,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能够在其在校学习阶段得到体现,更多的还会展现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与社会角色之中。如今走出校门空有一纸文凭的人们大有人在,他们往往并没有在入学之初认识到高等教育阶段专业性质学习的重要性,并对自己缺乏全面的职业规划,导致在有限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对相关专业学科形成足够的重视,忽视社会实践机会,进入社会后才会眼高手低、畏首畏尾。站在学校方面考虑,人们在专业教学以及思想动员方面的工作还并不充分和有效,有的老师甚至自身从根本上对本专业核心知识、社会价值等等就没有准确的定义,所以也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向学生传达积极的、正面的思想导向,学生反映出的学习态度以及学风也就可想而知。因此,人们在整个专业核心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对知识或技能的实用性进行准确的认识,以便指导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以及实习活动中正确的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敢于尝试与创新,获得更多实战上的收获。目前,大多数的专业核心知识能够被比较清晰的划分为理论类与实践类,学校以及老师也会相应的组织开展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老师们还应该在正常开展学生参观实习的时候关注社会经济的实际需求变化,比如机械自动化设备的技术升级、市面应用软件的更新换代等等,以便学校以及老师们在进行专业核心知识整合的过程中留出一定“空间”,为以后可能发生的、会影响老师实践教学以及学生未来就业的变动做好准备工作,防止因为过分的精准控制产生思想或者行为上的僵化。
  (三)引导学生创新,增强专业教育附加值
  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社會经济建设的人才摇篮,高等院校更加应该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以及学风、校风建设上,创新都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2015年,教育部强调:“让千千万万大学生创业创新活力相竞迸发、充分释放!”基于此,各个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们身负重任,思维环境与学术环境的营造、对师生创新需求的硬件支持、学术创新与生产力之间的合理转变等等都值得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反复推敲。在高校专业核心知识的构建过程中,对学生自主创新的引导应该占有更大的比例,而一切创新理念与做法的产生都应该基于扎实的基本功。因此,人们应该把握好分寸,在专业知识上做到收放自如,“收”是指练好专业基本功,让更多人能够脚踏实地的认识到学术中基础且枯燥的东西,“放”是指放手给学生以及老师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和引导他们进行本专业领域的自主创新甚至是跨专业界限的思维发散。高等专业中专业核心知识往往是相对稳定的,但是人们可以尝试有目的的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教学内容或顺序的变化,来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找寻出口,在加上高等院校本身在软硬件环境上的优势,专业教育的附加值能够在这样的模式下获得较大的实现,学生、老师以及学校方面的共同努力方能促成更多有益于社会和百姓的发明创造。另外,学校方面还可以继续促成院校间以及校企间的合作,利用全社会的力量和资源为有想法、有能力的学生提供试验与研发的机会。高等教育领域的专业知识核心构建并不是简单的将重点知识与学科进行机械化的排列组合,而是需要老师们在对专业设计学科与知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解构整合,包括知识的难易程度、延伸性、实用程度以及社会价值等等,是老师们需要考量的因素。特别是在这样一个对教育教学要求愈加精准化环境下,人们更加应该认清专业教育的发展性以及未来前景,合理的控制教学内容与节奏,做到张弛有度,从而帮助学生不断优化学习体验,逐步建立独立思考、自主创造的思维模式。科学合理的引导和控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尤为重要,高等教育的进步与独特之处也能够在此得到体现。
  三、总结
  高等院校之所以需要在专业核心知识构建中慎之又慎,是因为它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家人才培养需求的指向,也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文教事业的发展水平。在进行专业核心知识整合时,老师以及学校方面还应该做到从实际出发,根据需求来设置或调整教学核心内容,并通过各学科知识的比例变化、灵活控制等等来打造科学合理的知识架构。这样一来,不仅师生在教学实践中会得到有效的引导,高校人才培养以及专业学科发展等都会因此受益。
  (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高等教育 路径 构建 解析 核心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