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干部精英化培养模式创新

发布时间:2019-08-10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要】根据潘懋元教授的观点,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大众化高等教育必须包含一定数量的精英教育,两者朝不同的方向发展,都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管理现状为研究起点,阐明在高校改革与发展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学生干部进行精英化培养的重要价值,在分析当前学生干部精英化培养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阐述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干部精英化培养模式的创新方向。
  【关键词】学生干部 精英化培养 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2-0010-02
  近些年来,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势头迅猛,其在校生和毕业生数量已相当可观,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有益探索和创新,有助于进一步扩展高等教育资源。相对于普通高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师生比较低,思想政治辅导员配比不足。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参与者、校园活动异彩纷呈的贡献者,是潜在的杰出校友。在高校发展提质增效过程中,学生干部的作用尤为突出。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学生干部的精英化培养,价值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干部精英化培养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实质性进入大众化时代为提高全民的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浪潮下, 却不意味着忽视精英人才培养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潘懋元教授认为,“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大众化高等教育必须包含一定数量的精英教育,两者朝不同的方向发展。都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组成部分”。
  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其产生和发展虽是大众化教育的产物,但其发展路径和人才培养离不开精英化模式,尤其是学生干部的培养。互联网时代社会急速变迁,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越来越需要创新能力高的精英人才。因此,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对学生干部进行精英化培养是其人才培养的必要组成部分。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干部精英化培养的现状以及问题
  1.目标不明
  学生干部精英化培养的目标是什么,这是首先应该明确的问题。目前许多高校在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其重要性认识不足,目标针对性、时代感不强,没有形成培养体系,培养方式和内容七拼八凑,难以满足当代高校学生管理和学生干部的实际需要,培养往往演变成常规性工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内容不新
  培养内容是针对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高校学生干部的素质模型来设计和规划的。很多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内容枯燥守旧,往往是在以往内容的基础上微调和更新,针对性不强。在实际的培训中难以脱离书本,照本宣科,更无法做到分类培训、按需施教。在培训形式上,多以课堂教授、理论教学为主,缺少调查研究、躬亲实践、师生互动和案例分析,培养内容设计的个性化、时代感、前瞻性不强,培养对象在过程中只能以斑窥豹,能力养成零星片面,难以汲取实实在在的能力和素养。
  3.成效不显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干部培养通常是遵从党团部门或院系组织安排,自主性需求不強,往往当成是一种任务和一项体验,没有上升到精英人才养成的高度,这种相对被动的参与心理,加之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内容枯燥乏味、形式单调刻板等复杂原因,必然导致学生干部培养“走马观花”、形式主义。
  4.机制不活
  传统的的管理方式和培养机制缺乏规划,学生干部经常被看作是党团部门、院系组织和职能处室工作的“助手”。学生担任上述机构的学生干部的主要目的在于锻炼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而聘任学生干部的相关机构培养学生干部的主要方式是布置事务性工作、经常性召开工作会议,其最终目标是保证机构职能的实现,却忽视了学生干部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很多高校将学生干部从“学生领袖”和未来杰出校友的角度加以重视和培养,但培养的主要方式是就事论事式的言传身教,而非系统性、科学合理的长效培养机制。在这种成长空间中,学生干部虽有工作能力上的提升,但囿于片面难以持续,长此以往,势必不利于学生干部的成长。人力资源管理实务中的“逢进必考”、定期轮岗、能上能下、职务晋升等成熟的管理方式并未在学生干部管理和培养中科学运用,重工作、轻考核;同时,在学生干部录用、考核、换届等工作中经常由少数学工教师决定,主观臆断较强,科学严谨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组织健康运行和学生干部工作效能。
  三、创新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干部的精英化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干部通过精英化培养的素质和能力大致可归纳为:(1)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大学要提供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最佳教育。这种教育不仅赋予我们较强的专业特性,而且使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塑造健全完善的人格”。具有团队精神、责任意识和宽容素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干部精英化培养的首要任务。(2)宽厚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适应能力。通过建立针对性的复合培养课程体系,使学生干部的知识体系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具备一定的分析、概括、归纳能力,为处理复杂事务、较好地适应社会奠定基础。(3)勇于探索、乐于合作和实践创新能力。通过鼓励学生干部参与教育部“大创”项目、“挑战杯”系列科技学术活动、社会实践等,在自主学习与合理引导、合作交流中探究、创新,提高学生干部科研兴趣和热情,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干部的才干。(4)敏锐思维,较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思辨能力。(5)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通过“交换生”项目、举办国际性的研讨会、文体赛事等让学生干部更具开放性和国际化。
  1.创新体制机制,建立科学的选拔、激励、监督和管理机制
  相关机制主要包括:(1)严格选拔考核,建立“成长档案”。在学生组织纳新、换届、岗位调整过程中,应严格选拔制度,考量学业水平、素质测评、工作实绩和群众口碑等各方面综合情况,制定相应能力素质量表,严格审核、科学测评,选拔品学兼优、综合能力强的学生干部。在考核时更加注重过程考核,避免一次性考核和终期考核。可以按照工作试用期、学期工作和学年工作开展民主测评和全面考核,将考核结果如实记录到学生干部“成长档案”,为职务晋升提供参考。(2)健全激励机制,建立荣誉制度。学生干部的健康成长离不开选拔考核、长效培养,更在于合理激励。基于学生特点,物质激励固然必要,但精神激励对于学生干部的长远成长更加重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根据校情校史、文化基因建立适合的学生荣誉制度,并引导学生干部牵头组织参加各型各类科研创新、文体竞赛活动,充分发挥优秀学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学生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总结提炼出的好的工作方法,可以以学生姓名命名。(3)规范监督程序,从严从实“用权”。学生组织的民主科学运行是国家权力运行的缩影,为保证组织规范运行,需对学生干部在党团组织、学生会、社团等组织的管理中的“权力”进行有效监督。应注重引导和制度规范,合理约束学生干部的言行,使他们从严从实对待“权力”,及时制止和纠正他们在学生管理和服务、学生组织管理过程中的偏差行为,在校期间养成健康的“权力观”。

相关热词搜索:高等教育 大众化 学生干部 培养模式 本科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