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探析

发布时间:2019-08-10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 要:文章以新加坡国立大学为例,从新加坡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追溯该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足迹,对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不同时期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进行深入分析。借鉴新加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在推进“双一流”建设与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提供案例借鉴:成立专职部门负责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办学,深化国际合作;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设分校;加入国际大学联盟,参与地区与国际的多边对话。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新加坡国立大学;政策分析
  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经济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一个像新加坡这样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的城市国家而言。作为新加坡高等教育的典范,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Singapore,NUS)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在《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发布的“2017年度世界最具国际化的大学排名”(The World’s Most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中,新加坡国立大学高居第4位[1]。本文从新加坡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出发,追溯该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足迹,并对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这三个不同时期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进行剖析,同时以新加坡国立大学为例,对该校的国际化办学政策和战略进行深入分析。
  一、新加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演变
  (一)起步期政策:积聚资源,力求迅速发展
  2000年前,“国际化”一词虽未明确出现在新加坡政府与教育部的相关文件资料中,但早在1992年,NUS与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John F.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联合开设的公共政策硕士课程项目启动仪式上,时任新加坡教育部长李玉全(Lee Yock Suan)指出,希望通过该项目让新加坡的学生进一步投入国际主义潮流,促进新加坡学生的对外交流,同时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2]。1997年,新加坡政府聘请了12位国际著名大学学者、校长和企业家,成立了“国际学术咨询团”(International Academic Advisory Panel,IAAP),以探讨如何协助NUS和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NTU)重新定位,从而在教学和研究上取得卓越成就,提升国际地位[3]。该咨询团的成立,体现了新加坡政府对新加坡高等教育发展的愿望与诉求,奠定了新加坡的大学追求“世界级”和“全球性大学”的基调。同时,国际专家提出建立第三所公立大学来吸引国际学生和满足本国人力资源发展的需求,新加坡管理大学(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SMU)的成立,也标志着新加坡的高等教育开启了国际化发展新纪元。1998年,新加坡政府决定实施“10所顶级大学计划”,即在10年内新加坡至少要引进10所世界一流大学,以加速新加坡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步伐,并通过这些大学集聚来自世界各地的一流专家和高校师生,以最高的起点、最快的速度提高新加坡高校的教学与科研水平,为新加坡知识经济和高新科技的发展服务,进一步提升新加坡的区域竞争力,确立其在东南亚的教育领先地位。[4]
  (二)发展期政策:打造区域教育中心,增强国际竞争力
  2002年,新加坡经濟发展局(Singapore 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制定了环球校园计划(Global School,GS),强调教育具有推动经济增长的潜力,能为本国的经济发展贡献3%~5%GDP[5]。该计划由新加坡对外部门推动,主要包括以下措施:对引进的10所世界一流大学进行财政投入,以支持其在新加坡的运营;到2015年,吸引15万国际学生赴新加坡学习;全面改革新加坡各层次教育[6]。GS计划旨在打造新加坡教育的品牌效应,增加外国学生的数量是新加坡教育国际化长期目标的一部分,最终目标是将新加坡打造成为亚洲地区的教育中心。
  2004年,新加坡时任教育部长尚达曼(Tharman Shanmugaratnam)在讲话中提出,新加坡的大学应该聘请世界一流的教授,以吸引外国学生,同时积极推动交流和出国留学计划,提升本国学生的国际视野,为新加坡大学应对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世界竞争做好准备[7],这代表了新加坡政府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的立场和政策方向。2005年,新加坡政府再次重申要建立世界一流大学和行业特色型大学的战略,颁布了题为《大学自主:迈向卓越巅峰》的大学自主改革报告,赋予NUS、NTU、SMU三所大学自主权,并针对各个大学的特色制定不同的国际化战略愿景(见表1)。[8]
  (三)成熟期政策:交流分享,促进教育合作与共赢
  2008年,新加坡政府表示,新加坡教育部正在积极寻求多维度、多区位、多体验式的教育机会,拓展本土学生的国际视野,要求不同阶段的学生都要有海外学习的经历,鼓励学校参加短期交流学习计划、交换生计划、海外寄宿家庭计划等,并对就读期间赴海外学习时间的比例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小学10%、理工学校25%、中学和理工学院33%、大学50%。同时,鼓励学校通过组织活动促进留学生和本地学生之间的交流。[9]
  2009年,新加坡政府宣布设立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Singapor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Design,SUTD),是新加坡第4所由政府资助的大学。该校在2012年开始运营,并与麻省理工学院和浙江大学开展合作办学[10]。在新加坡政府的大力资助下,新加坡的4所大学通过与领先的世界级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国际声誉稳步增长,在全球范围内也更具有知名度与竞争力。2010年10月,IAAP指出,新加坡的高等教育系统已经到达一个分水岭,新加坡的大学也要走出去,呼吁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校,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11]

相关热词搜索:新加坡 探析 高等教育 国际化 政策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