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创新发展的陕西高等教育“四个一流”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11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要:在国家出台《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和陕西省提出“十三五”期间进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学院,一流專业”建设的背景下,本文研究了陕西省高等学校“四个一流”建设的内涵,分析了“四个一流”建设对陕西省创新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在此基础上,从建设理念、顶层设计、战略规划与方案制定等5个方面提出陕西省高等学校实施“四个一流”计划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双一流;四个一流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9-0226-03
  一、问题背景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在于科技创新(钟秉林,2015),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区域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而高等院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随着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的出台,各省、市、自治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也纷纷出台立足本地区和本校实际的“双一流”建设规划和指导性文件。陕西省于2015年11月发布了《陕西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以下简称《陕西高校建设规划》),并在随后召开的陕西省教育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提出,“十三五”期间,陕西省将实施“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四个一流”建设计划),支持1—3所高校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力争5—7所高校达到全国一流水平,50个学科进入全国一流行列。
  本文在分析陕西省高校“四个一流”建设内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国家推行“双一流”建设方案和陕西省“四个一流”建设给陕西省高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总结了陕西创新发展的内涵、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了“四个一流”建设对陕西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最后,研究了陕西高校应采取哪些措施对策实现“四个一流”,加速陕西创新发展。
  二、高等学校“四个一流”建设的内涵
  四个一流中,一流学科是基础、是核心,一所大学具有较多“一流学科”,才可以谈“一流大学”“一流学院”“一流专业”。陕西省提出的“四个一流”建设计划,是对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有益补充和具体化。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实施机构,必然需要一定的组织结构去承担其职能,学院是大学的次级行政单位,承担大学日常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层和系、所、实验室等基层教学和科研组织之间协调、沟通、交流的中间组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科的含义较多,学科建设中的“学科”更多地是指高校教学、科研等的功能单位,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教师教学、科研业务隶属范围的相对界定,它与作为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分支(即学术分类)的“学科”含义也有关联。专业指的是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的需要设立的学业类别,通过独立的教学计划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在我国,专业划分发挥着一种很强的管理上的规范功能,规范着高等学校的专门人才培养的口径和领域,也直接关系到所培养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专业的设置往往要围绕规定的学科进行(刘海燕,曾晓虹,2007)。
  大学建设的基础是学科建设,一流学科建设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必由之路;从组织结构的角度来说,一流大学的建设离不开一流学院的建设,一流学院越多,建成一流大学的可能性才越大。而专业既是学科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对接的桥梁,在我国,它又发挥着规范人才培养领域和口径的重要管理职能,几个相互具有较为密切联系的专业往往共同包含在一个学院中。学科是专业发展的基础,专业是学科承担人才培养的基地,专业的发展离不开学科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只有学科的分化和综合达到一定高度,才有相应的新专业的出现。一流学科的建设必须与一流专业的建设同步推进,才能使学科建设为人才培养服务。
  三、“四个一流”建设对陕西省创新发展的作用
  在“四个一流”建设中,一流学科建设是开展其他“三个一流”建设工作的抓手,一流专业建设和人才的培养息息相关,办不出一流的专业,何谈一流人才的培养,更何谈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拔尖创新型人才和一流人才正是衡量一所大学是否是世界一流大学的真正标准。一流学院的建设从组织结构上保证了一流大学的建设。因此,“四个一流”建设分别从大学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组织管理三个方面保证一流大学的建设。其中,一流学科建设是途径,一流专业建设是保障,一流学院建设是纽带,一流人才培养是目的,一流大学建设是结果。理顺了“四个一流”建设的之间的关系,也就不难看出陕西高校“四个一流”建设对陕西省创新发展的作用。
  科技创新是陕西省强化全面创新的核心,“四个一流”建设为陕西省科技创新提供人才保障和持久智力支持,并直接参与科技创新活动。首先,高校是人才的摇篮,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每年为社会输送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他们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其次,高校是创新型人才集中、智力资源荟萃的地方,有良好的创新氛围和创新平台(各类国家重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人才专项五大计划的依托单位和承担单位,本身就可以多种方式直接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高校是官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中的重要一环,通过联合研发、实验测试、技术转让、提供科技咨询服务等多种方式参与科技创新。
  四、陕西高校“四个一流”建设对策
  1.牢固树立“双一流”和“四个一流”建设的理念。不管对于原“211工程”和“985工程”高校,还是对于其他非“211工程”和“985工程”高校而言,“双一流”和“四个一流”建设,都绝不仅仅只是一种目标,更指引了一种奋斗的方式和向着目标迈进的途径。陕西省各高校都要牢固树立“四个一流”建设理念,积极响应“四个一流”建设计划,做好动员工作,结合学校自身发展定位和发展特点,制定不同层次的“四个一流”建设目标和实施方案。
  2.进行精细的顶层设计。定位准确是高校“双一流”建设避免盲目性和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不同类型的学校在“四个一流”建设中的定位不同,则目标和战略规划也不同,比如C9高校和“211”高校,综合型大学和行业特色型大学在“双一流”建设中的目标、规划、实现步骤就不尽相同。要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进行精细的顶层设计,选择适宜抓手,带动“四个一流”建设。

相关热词搜索:陕西 高等教育 面向 创新 四个一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