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战略思想指导下中国高校的现有举措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11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 要: “双一流”高校建设是针对中国国情以及中国高校发展状况提出的国家战略。在高校发展中有重要的意义。在该战略下,高校调整学科布局,引进人才,开展学科合作,并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基于国情以及高校发展状况,本文提出,高校建设成为“双一流”学校,就需要建立学科和人才平臺,根据高校情况设置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科之间集群发展,让研究成果到实践中接受检阅。
  关键词: 中国高校;“双一流”建设战略
  一、“双一流”高校建设背景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国家提出建设“双一流”高校,“双一流”即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以及一流学科[1]。在此背景下,各个高校不断加强学科以及人才建设,开展各种创新实践,让自己跻身于“双一流”学校名列。而由于“双一流”高校是建立在一流师资队伍和人才,一流学科平台以及完备的科研创新体系基础上,因此它的建设是解决当前高校竞争力不足的重要举措[2]。
  二、“双一流”高校建设的意义
  “双一流”是在我国背景下开展的高校建设举措,是符合中国国情以及学校增强竞争力的需求。“双一流”建设具有以下优势:
  (1)增强与国内外高校对话的话语权。“双一流”中一个重要目标是建设国际一流高校,这一目标有助于推动高校建设,对标国际一流高校,学校的各项举措,如人才引进以及学科建设都会有长足的发展。坚持以国际一流高校为目标,可以不断增强国内高校与国内外顶尖高校的对话。
  (2)推动学科的发展。一流高校的建设离不开一流学科的打造,一流学科建设的目标让高校不断引进高端人才,补充增加学科科研力量,推动在各个学科上取得突破。
  三、现有高校建设“双一流”主要路径
  “双一流”大学的建立迫在眉睫,是顺应社会发展,不为趋势淘汰的必经之路,但是从传统高校发展模式向“双一流”转变过程中主要聚焦在如下几点。
  (1)调整学校学科布局。高校依据自身已有资源,将已有学科进行重新布局,设立如率先发展学科,重点发展学科以及协同发展学科等,通过学科整体布局的调整,调动学校资源,以求快速在率先发展以及重点发展学科上取得突破。基于率先发展学科上的突破,带动其他学科发展。
  (2)加强人才建设。高校人才包括教师以及学生。教师方面,“双一流”高校主要都是在引进各个学科的领军人才以及学术团队,领导相关学科的发展,争取在各个学科上取得突破。学生的培养上,高校渐渐将固定的学科培养模式转为基础学科之后,学生根据自己兴趣自主学习。将基础学科与学生兴趣相结合,培养主动学习、勤于思考的学生。苏小娟等[3]等提出开放式教育更容易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开放式教育环境下,人更容易主动学习,积极创新,问题解决能力提升。
  (3)加强与其他顶尖高校开展学科合作。每个学校都有其固有的优势学科,但是每个学校拥有众多学科,学校不可能在每个学科上都百花齐放。有限资源局限下,需要加强与其他顶尖高校的合作,一方面,这一举措节约学校资源,另一方面,合作之中,彼此相互学习以及借鉴,更容易取得突破。
  (4)教学模式创新。“双一流”高校建设中,一流学科建立的重要方式是学科创新。高校的人才是聚集密度最高的地方,人才的聚集也为教学模式创新打下基础。如杨兰和王建飞[4]提出对高校进行民间文学教学模式创新,强化文本与文化之间的互动,来源于民间的文学要回归,学习者要与民间文学的表演者互动。基于这些互动,让教学模式创新,让学科重新迸发出生机。
  四、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启示
  “双一流”大学的建立,是时代的进步。虽然“双一流”高校数量有限,但是每个高校都可以以此为目标,“双一流”中两个一流指的是世界一流学校以及一流学科。世界一流学校指的是学校在世界的影响力,而一流学科值的是学科引领其他高校类似学科。而这个双一流大学建设,任重而道远。
  (1)建设适应发展的学科平台以及人才平台。平台的建立并不是单一资源的考量,而是所有资源的协调发展。学科平台要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同时,适应时代以及社会的发展趋势。每一个高校资源有限,并不能打造所有学科一起发展,适应时代以及社会发展是为了让学科的研究在趋势之中,产生的相关成果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服务。而人才平台的建立是为了调动平台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也是让更优秀人才拥有更大的舞台,更好地发挥带头作用。
  (2)依据学校的自身条件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无论如何建立“双一流”人才,对学生的培养都是重要的方面。人才培养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时代发展状况,高校情况以及学生素养会综合影响人才的培养模式。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所培养的人才应该是顺应时代发展,学生能力综合提高。
  (3)整合学科,让学科集群发展。高校与高校之间是协同发展的关系,高校的学科之间也是协同发展的关系,当参与协同发展的高校越来越多时,学科之间就会成集群发展状态。就某一课题的研究,可以邀请多所高校合作,参与该课题研究的高校之间可以共享资源,合作开展研究工作,这会比单一高校作战更具有效率以及效果。
  (4)成果要接受实践的检阅。高等教育发展一方面是来源于实践的需求,但同时也可以辅助实践。“双一流”高校的建立是一方面是为了提升高校建设水平,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前沿的学术水平指导实践,让前沿的学术成果带动经济的发展。国际上很多一流高校都建立自己的产学研基地或者创业孵化器,快速让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国内目前有很多高校已经开展类似的实践,但是对标国外高校,仍需要扩大相关的投入。研究成果去实践中,才能快速得到检验,生成适合实际发展的理论。
  “双一流”高校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促进高校建设以及学科发展。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不少高校存在“重学科,轻教学”的问题。高校还是需要以育人为本,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还是以教学为主。“双一流”高校的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培养更优秀的人才,建设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因而在执行过程中,高校需要平衡学科研究以及教学培养两者关系,打造相辅相成、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董薇等.图书馆服务高校智库建设的策略——“双一流”高校建设背景下的思考[J].智库理论与实践,2017,2(3):36-43
  [2] 宋亚军,安建强.基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一流高校后勤建设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8(12)
  [3] 苏小娟,屈艺,母得志.浅谈开放教育与双一流高校建设[J].科教导刊,2018(11)
  [4] 杨兰,王建飞.双一流高校建设背景下民间文学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以贵州民族大学为例[J].长江丛刊,2016(20):195-196

相关热词搜索:高等教育 指导下 举措 中国高校 现有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