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等教育中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11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 要: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是本专科学生在大一年级的必修公共基础课程,由于成人教育的学生构成较为复杂,学习特点也和全日制本专科的学生有差异,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应当做适当调整。本文就针对如何更好地在成人高等教育中开展此课程的教授工作,提出了几点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成人教育; 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一、课程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成为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是我校继续教育学院(原成人教育学院)在大一年级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学时是24学时。考虑到大部分学生都有自己的工作,为了和平时上班时间不冲突,课程安排在周末,每隔一周上一次课(即每14天上一次课),一次课程4学时,包含理论和实验部分。只有真正树立“一切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才能坚持不懈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笔者在常年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更加全面、牢固地掌握课程知识为目标来开展教学工作,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二、课程教学建议
  1. 理论和实验教学都应当在机房里开展。据调查,一些高职院校将该课程的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在不同的教室里开展,即理论课在传统的教室里上,实验课在机房里上。这样的课堂效果不理想,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两点:第一,上理论课的时候,学生不能及时地在教师讲完知识要点后立即动手验证以加深对知识点的领会;第二,由于学生大部分是上班族,在上完理论课换地点上实验课的间隙中,由于种种原因会无故旷实验课程。
  2. 授课重点要偏向理論讲解部分,压缩实验教学时间。对于成人教育的学生,我校采取的教育原则是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教授为辅。所以该课程的授课总时长是24学时,需要学生在课后自主地多做练习多动手操作。和普通本科的学生不同,对于成人教育的学生而言,该门课程更加注重解决实际工作生活中的问题,教学大纲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其中包含了4个章节的内容,第一章,Windows7操作系统基础,理论3学时,实验1学时,共计4学时;第二章,Microsoft Word 2010,理论6学时,实验2学时,共计8个学时;第三章,Microsoft Excel 2010,理论6学时,实验2学时,共计8个学时;第四章:Microsoft PowerPoint 2010,理论3学时,实验1学时,共计4个学时。
  3. 利用翻转课堂和PBL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是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前者多用于该课程的理论教学部分,授课教师在每次布置家庭作业的同时,就提前告知学生下一次上课的内容并要求生主动地预习下一次上课的内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学者证明了该方法对提高教学效果有显著的帮助。PBL教学模式主要适用于在实验教学中,通过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实验,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解决其中的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会有成就感和获得感,对知识点的理解自然就更加深刻。
  4. 考核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结合的方式。由于成人教育学生的年龄和职业构成较为复杂,管理方式也和普通本科的学生略有区别。为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保证教学质量,我校对该课程采取的考核方式是按照平时成绩30%和期末成绩70%的原则进行综合评分,平时成绩主要是由学生的出勤率和完成家庭作业情况给出的,期末成绩主要由期末考试成绩构成。综合以上两种成绩,给学生一个课程最终评定分数。
  5. 丰富课堂后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校已针对该课程推出了网络精品课程,供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加自主地分配学习时间,该学习平台上包含有教学视频、教学课件、课程练习等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同时,教师还建立了微信群或QQ群,线上线下都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
  三、结语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是高等院校学生的必修公共基础课。开设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并能灵活地应用到各自的工作和专业学习中去。如何结合成人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还需要我们每一位相关任课教师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戚伟慧.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在成人教育中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22):187

相关热词搜索:信息技术 教学研究 高等教育 成人 课程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