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性”

发布时间:2019-08-13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 要:当前,很多企业在谈到信息化建设时,都期望能够快速地建成一个“最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如何来认识这个问题?信息化建设是个系统化工程,它涉及的因素非常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性”十分重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好坏不是单一取决于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信息化实践经验的积累和主导信息化人员的专业技能与业务知识相结合的传承;取决于企业随着信息化的应用,提升了管理的进步,从而又促进了信息化向更高水平的发展,这种不间断的罗旋上升式发展才是企业与信息化相融合的有效模式,是符合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信息化的应用必须要与企业的管理理念进程相适应,那些抛开信息化发展客观规律、抛开信息化应用的经验和科学的方法论,想通过所谓的“新技术新理念”的引进,快速达成最先进的信息系统的想法,势必会产生信息化应用的“水土不服”,严重的将导致信息化应用的失败。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过程
  一、信息化需求发展的渐进性
  企业信息化都有一个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在计算机应用的初级阶段,企业从文字处理、报表打印开始使用计算机,接着围绕一项项业务工作,开发或引进一个个应用系统,进而逐步深入实现经营管理决策信息化。信息化建设一般分了五个层级:
  第1层级:通讯交流需求-实现基础信息化
  在企业信息化的初级阶段,一般都是从文字处理、收发邮件/传真开始使用计算机,然后才逐步提出更高的需求。
  第2层级:数据管理需求 - 实现数据信息化
  在这个层级,企业迫切需要解决数据管理问题,开始开发一些功能相对单一的系统,其中大部分属于使用人员较少的部门级应用系统,着重实现数据管理功能,解决个人或单个领域的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
  第3层级:信息管理需求 - 实现流程信息化
  在这一层级,企业为适应信息化要求,开始着手通过流程再造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相关流程,借助工作流技术实现自动化的流程管理,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企业规范化和标准化。
  第4层级:信息整合需求 - 实现决策信息化
  在该层级,基层和中层管理人员的信息化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但管理层需要的决策支持信息还无法提供,需要将基础信息整合成粒度更大的决策支持信息、商业智能(BI)信息、知识库、支持风险管理和预警监控的信息模型,相关系统包括:决策支持系统、商业智能系统、知识管理系统、风险管理和预警监控系统等。
  第5层级:信息优化需求 - 實现信息化持续完善
  在这一层级,企业信息化需求得到较全面的满足,信息化水平很高,企业开始持续评估和完善内部信息系统,改变信息管理模式,以期从复杂化中解放出来,不断提升企业管理和信息化水平。
  二、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律
  1.信息化建设的“适合性”
  任何企业在谈信息化时首先要关注“适合性”,信息化应用只有在适合的前提下才能谈先进,不适合何谈先进性!
  信息化应用的适合性要从三个方面看:第一系统的运行架构要符合企业的运营模式,根据企业的管理特点确定系统采用的运行方式;第二系统的技术架构设计要满足行业特征的需求,符合企业现行管理水平的需要,信息化过程就是通过分析企业的特征规律,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信息技术架构体系的过程;第三企业内各业务板块间系统实现有效的信息整合,企业作为独立运营的实体,其内部系统的集成和数据的整合可以有效地避免信息孤岛产生,也是衡量信息化应用水平的重要指标。
  2.信息化建设的互动式进程
  通常,企业信息化是在满足企业当前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建设完成的,按照“适合性”原则,其信息化建设应与企业的信息需求层次相适应、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相适应。随着信息化的应用,带动了企业管理水平的进步和人员素质的提升,同时人们开始对信息化有了新的认识并对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适应性平衡被打破,这又进一步推动了信息化建设向更高的目标发展,这种相互促进,推进了企业管理与信息化建设的互动式向前发展,形成了企业与信息化相融合的有效模式。
  3.信息化建设的继承性
  企业信息化在演进过程中,累积的最重要资产就是由信息化转化来的知识与经验。系统在不断地改进完善、不断地积累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找出适合自身行业特征的信息化模式,通过科学的方法建立信息技术架构,利用数据模型及功能模型固化企业运营模式。通常,一个企业根据其行业的特点,遵循着特定的经营管理规律,信息化过程就是通过科学的规划分析与设计,发现这一规律并以系统的形式将其固化,在后续的信息化发展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完善和改进,使系统逐步趋近于企业管理更加高效的模式。在这一进程中我们要继承原有信息化成果,挖掘企业的特性规律、总结最佳实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新技术的运用推进信息化的发展。
  三、用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信息化建设
  在大型的系统设计中,找出企业数据管理的规律,并对数据的处理过程进行分析,建立相应的功能摸型,只有这样建立的系统才能是稳定的并能满足今后业务扩展需要。数据是企业是生命线,要分析数据的来龙去脉,一方面是分析业务数据的生命周期和在业务各环节的创建、引用、修改或删除的关系,找出数据元素在业务运作中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建立数据的组成结构与模型;另一方面是分析数据在单一应用系统中的数据结构与应用系统各功能模块间的引用关系,同时分析数据在多个应用系统间的引用关系,制定统一的数据元素集及数据规范标准。数据模型规划目的有三个:一是分析业务运作模式的本质,为未来核心应用系统的确定以及分析不同应用系统间的集成关系提供依据;二是通过分析核心数据与业务之间的应用关系,分析规划应用系统间的集成关系;三是数据管理的需要,明确企事业的核心业务数据,这些数据是应用系统实施与运行时IT系统实施人员或管理人员应该重点关注的,要时时考虑保证这些数据在整个企事业层面的一致性、完整性与准确性。
  四、结语
  从信息化的发展层次模型、信息化的发展规律以及信息化的方法论来看,“过程性”始终贯穿对于信息化建设之中。“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始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继承的过程,是一个科学规划的过程,不可期望通过一次变革,突升信息化水平。
  (作者单位:大连中远海运油品运输有限公司)

相关热词搜索:信息化建设 过程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