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事管理模式在人事制度改革背景下的探究

发布时间:2019-08-16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要:人事管理在高职院校的日常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也对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存在着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人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也严重制约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加强对人事体制的改革,有利于高职院校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提升核心竞争能力。本文旨在分析现阶段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人事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人事管理模式; 改革探讨
  中图分类号:H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43(2015)12-087-2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加强对高职院校人事管理模式的改革,也是各大院校当前工作的重点。全面开展人事体制改革,是实现高职院校办校理念的基础,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突出办校特色。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人事管理模式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人事制度的改革,正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一、高职院校的特征
  (一)高职院校有助于提升社会素质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取生存技能,同时也有利于提升社会公民的整体素质,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不能单单作为创造社会的资源被开发,而是要将其视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高职院校有助于提升人才质量
  高职院校的工作核心,旨在培养拥有一技之长的全素质人才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实用性人才。高职院校中的高职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要求学生熟练专业技能以及操作能力。这种培养模式突出了高职学生的实用性特点,而且还表现了高等教育的素质、知识、能力共同发展的办校理念。
  (三)高职院校有助于人才多样性
  高职院校的高职教育同高等教育的教育属性具有一致性,都是保证对人才的培养具有多样性、专门化以及终身化等基本特性。
  二、目前高职院校在人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理念落后
  目前在很多的高职院校人事管理模式中,传统的经验化管理和量化模式还普遍存在着。例如高职院校的部分领导,经常会根据自己的想法或者传统的经验对教师进行管理,同时管理体系也不尽完善,工作不能及时合理的开展,不能根据现实情况采取合适的应对办法。在现阶段的高职院校人事管理模式中,经验管理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很多工作都是在领导的主观臆断下开展,不仅严重打击教师的工作热情,也严重降低了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缺乏对人才的培养
  如今很多的高职院校的人事管理模式中,重视对人的使用程度,而忽略了对人的培养力度。虽说很多高职院校在用人的问题上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措施,但还是没有在根本上解决育人问题,通常只是轻描淡写,很难有实质性的作用。
  (三)缺乏合理的奖励制度
  虽然很多的高职院校设立奖金的奖励制度,但是没有根本性解决问题,依然存在很多教师工作消极的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高职院校相关领导没有加强对教师具体情况的了解,没有关心每位教师的自身价值。很多高职院校还是采取工作业绩与收入挂钩的模式,但对工作质量的高低,分配的基本原则缺乏有效的定位,没有科学的竞争体制。
  三、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事管理模式的探究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人事管理理念,就是将人当作资源进行开发、交流,是可以再生的资源,不仅仅是被管理的对象。人事管理的工作重心需要改变传统理念的束缚,由过往的事务性管理转变成人力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进而在整体上,改变我国高职院校人事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达到与现阶段人事制度改革所要求的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工作思想,是实现高职院校人事改革的基本。如果高职院校没有技能水平足够高,教学业绩足够强的教师,就不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所以,在高职院校加强开展“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工作,在间接提升了教师的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力,将教师视为最有价值、最有潜力的资源。
  (二)岗位设置科学合理
  设置科学合理的岗位,有利于发挥高职院校所有教师价值的最大化。在岗位设置之前,通过对高职院校内不同岗位的教学内容以及工作要求等进行科学研究,对不同岗位的科研管理等工作就行细致分析,从而科学量化管理。根据每个岗位的要求以及特点来聘请相应的人员就职。高职院校的每一个岗位设置,都必须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紧紧围绕办校理念以及未来发展目标等核心进行开展。同时,在岗位进行分配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到教师的个人发展,高职院校的发展与所有教师的个人发展紧密相连,相互作用,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也直接提升高职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进而加强其竞争能力。做好岗位设置工作,就是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所在岗位实现个人价值,发挥最大作用,特别是专业人才队伍,更能在工作岗位中提升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学研究的开展。现阶段随着各大高职院校的发展,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员的需求是递增形式的,现有的岗位数量已远远不能满足,因此必须对岗位进行及时调整。高职院校通过对岗位比例的有效管理,增加主体岗位教师岗的数量,有利于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以及科学研究能力。
  (三)全方位的绩效考核模式
  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进展,各个高职院校的绩效工资改革也全面推进,加强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绩效考核管理模式势在必行。高职院校不断加强考核力度,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工作,有利于加强对教师的管理,从而提升整体工作。合理成立教职工的个人考核制度,必须先汇总上属领导、所属部门以及学生的综合评价,建立系统的评价体系,并将此考核结果计入工作档案。此外,绩效考核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高职院校在进行绩效考核工作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教师岗位的工作特点、工作要求、以及业绩贡献等等,进行分类管理。其次,完善激励导向原则,建立科学全面的奖惩机制,不仅有利于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学水平,而且有利于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教学科研质量的进步。再次,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考核的所有程序必须规范透明、公开公正,科学实际,保证考核结果的客观准确。最后,绩效考核要简单可行,与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相结合,细化考核措施,简化考核程序,科学易行。
  (四)健全奖惩制度
  在人事制度改革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人事管理是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同时采用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主观能动性,工作积极性。不断完善人事管理的动力机制,是适应市场经济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全面加强对待遇与职位相挂钩传统模式的改变,推行实际工作岗位与实际贡献相联系,工作完成质量高低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以岗定薪,真正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待遇模式,不仅激发了教师队伍的工作热情,同时也能吸引更加优质量的人才的到来。此外,分配制度还可以适当的倾向于一线教学岗位和骨干教师,合理拉开与普通职工的收入差距,鼓励其不断完善自我,提升教学能力,多做恭喜。对于取得重大科技成果、获得省级或者国家级奖励的项目,也应当适应的给予经济上或者物质上的奖励,鼓励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促进高职院校的目标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应当在人事制度改革背景的环境下,充分进行自身人事管理模式的改革。各大高职院校只有深化人事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教职工奖励制度和分配方式,不仅有利于刺激教师的工作热情,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综合实力以及社会影响力。实行人事管理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廖龙:《探讨岗位管理下的高职院校人事体制改革》,经济师,2014,(03):220-221。
  [2]邵晖、臧晟鹏:《绩效管理模式下的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探析》,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15-18。
  [3]魏延波:《高职院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与利用》,人才资源开发,2015,(08):144。

相关热词搜索:探究 管理模式 人事制度改革 人事 高职院校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