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矿难问题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9-08-20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不知何时,矿难逐渐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条,年年“荣跃”我国十大灾难的榜单。根据政府的统计,2004年1月至11月间,我国共有5286名煤矿工人死于事故。另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王显政在2004年11月举行的煤矿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我国从2001年到2004年10月底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煤矿事故188起,平均4.7天一起。2003年世界煤炭产量约50亿吨,我国煤炭产量为16.7亿吨,约占全球的35%;全球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约8000人,我国为6434人,占全球的近80%;我国的百万吨死亡率接近4,是美国的100倍,南非的30倍(2003年美国为0.039,俄罗斯为0.34,南非为0.13)。考虑到尚有不少瞒报和谎报的情况,实际死亡事故数和死亡人数要远大于这个统计数。
  我国煤矿工人做出的贡献和牺牲是显著的、巨大的。矿难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却在中国演变成“恶魔的梦靥”,挥之不去。同样的工作,迥然的结果,排除技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矿难更像是人祸而非天灾。实际上,矿难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由于存在体制上的缺陷而带来的一种阵痛的结果。本文试从体制的角度出发,对矿难存在的必然性及相关问题作一探讨。
  
  矿工选择的理性分析
  
  煤矿工人的处境无疑是值得同情的,我国煤矿工人的月平均工资不到2000元。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分析,产业工人现居于”十大阶层”中的第八阶层,属于中下层。但我们也必须承认煤炭工人的存在有经济上的合理性:首先,按比较收入计算,全国采矿业工人年平均工资为13682元,而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年平均收入仅为6969元,这一差额在农林牧渔业不发达的农村地区,足以引起农村劳动力进入煤炭行业;其次,据统计,2003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约有1亿,除去进城务工人员,剩余劳动力仍然非常可观,煤矿行业仍然是吸引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行业,从2003年10月到2004年10月,我国采掘业从业人员就增加了8万多人,达到3875654人, 同比增长2.14%;第三,近年来,农业发展落后,乡镇企业的规模不断缩小,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下降,大量剩余劳动力不得不流向煤矿行业。
  理性的选择不代表选择的合理。虽然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国家都有规模不等的煤矿工人队伍,但要论矿难之多,我国的情况是最让人震惊的:2004年,先后发生了北京大安山矿难、河北邯郸矿难、河南大平特大矿难、河南平顶山矿难、四川彭州矿难以及近年来矿难死亡人数最高达166人的陕西陈家山煤矿事故。矿难分布范围之广、灾情之严重,都表明我国煤矿行业在管理上、制度设计上是存在问题的。
  
  矿难存在的制度分析
  
  各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都有自己的特点,按照平均利润原理,从长期来看,各行业劳动力的分布肯定会达到一个均衡点。如果煤矿行业真的存在极大的不合理性,长此以往,煤矿工人肯定会消失。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由于资源仍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短期内我国这一行业不存在消失的问题,因而矿难的异常性存在可以归结于行业规范和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上。在行业规范方面,煤矿行业中,实际上真正市场化的只有物——煤矿资源、劳动者,煤矿资源的所有者、管理者、生产者,包括劳动者自身在进入市场、在市场上竞争的过程中以及退出市场上都存在明显的非市场化痕迹;从制度设计来看,借用公司治理的思路,可以看出煤炭行业在体制上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理想的企业结构可以用如下图形来描述:
  
  在图1中,煤炭资源所有者、煤矿工人、煤矿公司、监督者四者之间构成了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结构保证任何一方都会受到其他方的制约,如果一方违反规则,就会受到其他方的惩罚,四者中一方有问题,就会导致任何三者之间形成的制衡关系破裂。比如,如果煤矿公司负责人与煤矿所有者之间勾结形成联盟,四者组成的三角制衡关系就被破坏了,只剩下煤矿工人、监督者与该联盟三者之间的制衡。由于目前我国的煤矿工人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且没有形成有效的组织,力量较为分散,很难与该联盟进行抗衡;而监督者一般受所有者的影响较大,难以保持独立的立场。这样,不仅煤炭工人的处境比较困难,且由于煤炭是一种稀缺但在短期内无限供给的资源,煤炭公司由于资源的垄断而获得暴利。正是这种垄断地位,使得一些企业过分注重短期内的获利,而忽视技术投入,疏于防范生产的安全。
  这种制度上的缺陷可以由于监督者的强大而得到弥补。如果监督者与所有者分开,比如成立像证监会、银监会这样独立的监督机构。所有者将权力赋予监督者,同时也接受它的监督。这样,上面的结构就变成:
  
  煤矿公司、煤矿工人、监督者构成两两相互监督的关系。当然这里的前提是:煤矿工人与监督者都足够强大,并且监督者能保持独立的地位。事实上,我国已于2删年设立了煤矿安全监察体制,但是目前这种监督力量总体上还是比较薄弱的。上面构造的三角关系事实上不堪一击,煤矿公司一枝独大。在制衡力量缺失的影响下,为了短期的利益,很多煤矿企业和公司铤而走险,悲剧也就在所难免。
  
  解决矿难问题的建议
  
  三角形结构是数学中最稳定的结构。借鉴这一原理,可以认为,监督、管理力量薄弱,有效的、规范的制度的缺失,是目前我国矿难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根除矿难的人为因素,必须通过制度架构,对煤矿行业的无序行为加以引导,使煤矿行业最终走向产业化的道路,借助制度的力量使煤矿行业的管理规范化、长期化。
  1.有效的制度是一种外部效应很强的公共资源,需要政府加大投资支持力度。与其他行业相比,煤矿行业分布的地方多在山区,基础设施较差。煤矿工人的生活、工作环境的改善往往伴随着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这些投资虽然在长期内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投资产出效益巨大,但套用英国经济学家凯因斯的一句话:”长期我们都死了”。短期内煤矿行业的投资效益较低,在争取政府投资和获取公共资源上,煤矿行业并不具有优势。加上煤炭的市场价格又没有真正反映行业的成本补偿,政府需要像对待其它公共资源部门一样,加大煤矿行业的补贴力度。
  2.开拓多渠道的技术支持途径。在发达国家,煤矿行业很早就被认为是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行业。如果要保证工人的安全,就必须在技术投入上不遗余力。但目前我国的煤炭价格已经由市场决定,买一斤坑口煤只需人民币1毛钱的价格,要收回技术投资,对私营、小型企业来说,是很

相关热词搜索:矿难 建议 解决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