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减排的新经济途径

发布时间:2019-08-20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 要:建筑物的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35%,超过了其他所有的行业,但建筑节能得到的重视还很不够。为了更好地促进建筑节能减排,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基于《京都议定书》的清洁发展机制和新兴的节能服务产业这两个新经济途径。这样可以使建筑节能的投资回报得到保证。
  关键词:建筑节能 清洁发展 节能服务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9-079-02
  
  近年来我们都感觉气候发生了变化,夏天高温天数增加,冬天也不如以前冷了,而且洪涝和干旱的灾害也更频繁了。这些极端性气候事件的发生与温室效应有很大关系。温室效应的概念人们并不陌生,但大多数人可能没有意识到,我们居住的建筑物耗能后所排放的CO2等温室气体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地球的温室效应。每年全球各行各业排放的温室气体中,有1/3左右是由于建筑耗能所排放的,这样高的贡献率,几乎超过了所有其他行业,但其所得到的重视程度却远远不够。
  我们目前对建筑节能所采取的策略很单一,基本上是建筑管理部门自己制定节能指标,用政策法规强制开发商为新建筑采用节能构造。由于买房者对技术缺乏了解,对未来的成本收益也心中没底,因此对开发商形不成约束,开发商通常会选用效果较差的节能系统。另外对于已经存在的旧建筑,这种做法就无能为力了。我国每年开发的新建筑在20万m2左右,但既有建筑却已达到500万m2,因而仅对新建筑采取节能措施,对缓解温室效应的作用是很有限的。由于人口多,居住建筑的总面积大,我国建筑物的能耗占全球建筑能耗的40%,如果不尽早采取有效措施,我们对地球家园环境的破坏将有可能是不可挽回的。
  从1975年到现在,由于大气中CO2浓度的增加,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增加了摄氏0.5度。因为经济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到2100年CO2含量将增加到550ppm,几乎为工业革命时的2倍。到时全球气温将升高3℃~5℃,两极地区可能升高10℃。植物学家对此早有分析,在这样的气温下,全球的农作物已无法正常生长,全世界将陷入粮荒并有可能导致战争。同时地球气候的明显变暖,将导致各地自然灾害剧烈增加,例如某些地区雨量增加,某些地区则出现干旱,而地球南北极的冰川也会大量融化,海平面的显著升高,会导致包括上海在内的许多沿海城市被海水淹没。届时我们人类的文明将难以为继。由于建筑能耗已成为我们全国乃至于全世界最大的能耗,为了使我们的后代能继续拥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我们必须有效地开展包括新旧建筑在内的建筑节能,以控制二氧化碳含量增加,防止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的巨大灾难。
  严格的建筑节能可以有效地减缓全球的温室效应,因此这既是我们国家应尽的国际义务,又理应得到全世界的帮助。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目前各国际组织正在推进制定国际气候变化公约,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目前世界各发达国家对我国的建筑节能活动都有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但力度远远不够。我们应当利用已有的国际协议争取最大限度的国际合作,而且这是完全可行的。以下我们将探讨基于京都议定书的清洁发展机制和国外已经发展成熟的能源服务产业。这两条新经济途径,将对我国深入开展建筑节能有很大帮助。
  
  一、基于《京都议定书》的清洁发展机制
  
  1997年12月,全世界的有识之士为了减少地球气候变暖的威胁,在日本京都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应比1990年减少5.2%。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京都议定书》内的有关条款为我国开展建筑节能减排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特别是京都议定书下面唯一一个包括发展中国家的弹性机制—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尤为重要。该机制使发达国家可以选择到底是自己投入巨额资金对各行各业进行节能改造,还是花较少的钱到发展中国家购买碳排放指标。因为发展中国家目前没有减少排放CO2的义务,而发展中国家却有很大的节能减排余地,且其用于节能的成本较发达国家要低很多,因此发达国家与其在本国花很多钱搞节能,倒不如给发展中国家一部分资金,用于其节能改造,而改造之后的节能减排量,就算作发达国家的完成额,反正都在一个地球上,不论哪个国家节能减排对全球气候的影响都是一样的。清洁发展机制的实质是全球的碳交易。目前清洁发展机制分布的行业和领域包括:能源工业(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能源分配;能源需求;制造业;化工行业;建筑行业;交通运输业;矿产品;金属生产;燃料的飞逸性排放(固体燃料,石油和天然气);碳卤化合物和六氟化硫的生产和消费产生的逸散排放;溶剂的使用;废物处置;造林和再造林;农业。
  2005年10月19日清洁发展机制的执行机构开始发放减排认证。第一个认证针对的是洪都拉斯的一个小型水电站项目,由于采用水力发电,不需要燃烧煤、石油等化石能源,减少了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减排认证从设计到实施的全过程均处于严格的公共审查之下,国际认证、标准化计算和监测标准等都是透明的,因此理论上讲,其减排指标是真实可信的。
  清洁发展机制在2005年京都议定书进入强制执行阶段后,在各方努力下发展迅速。过去的4年间已经有400多个项目申请认证,大约每月新增50个项目申请。这些项目的成功运作,将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环保事业提供有力的资金扶持,同时发达国家也将通过清洁发展机制获益,即他们将以较低的代价达到承诺的减排指标。
  但我们面临的问题是,虽然建筑行业包含在清洁发展机制中,但运作的结果却比其他行业差得很远。截止到今年初,全球4000个CDM项目中,仅有10个是属于建筑节能领域的。这主要是由于建筑业在各国都属于管理较粗放的行业,政府和科研机构对该行业的联系不够紧密,加之人们对建筑能耗缺乏了解,因此忽略了这样一个耗能大户。这其实可以理解,想象一下钢铁行业和建筑行业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就不难理解建筑节能为什么会缺乏关注了。但既然我们已经认识到建筑物其实是第一耗能大户,就必须克服困难,将其纳入基于清洁发展机制的碳交易之中,使我国的建筑节能行业以及房屋的使用者们能从国际上得到应有的补偿,这样才能使全社会的节能积极性得到调动。
  目前国际上的碳减排价格为10欧元/吨。我们以北京为例,到2010年,北京市所有新旧建筑的总面积将达到6亿m2,传统的能耗为25公斤标准煤/m2。如果全部实现50%的节能,则降为12.5公斤标准煤/m2。由此可换算为每平方米每年减少了7.5公斤碳排放。这样北京市每年建筑节能的碳减排量为450万吨CO2,而如果全部纳入碳交易之中,则每年可获得约5亿元人民币的国际补偿。而且国际碳交易价格已经走出了经济危机的低谷,开始出现上升,今后清洁发展机制为我国带来的收入还会持续增加。

相关热词搜索:新经济 建筑节能 途径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