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影响和空间重构的低碳城市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20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要
  产能结构调整和城市空间规划是低碳城市建设两个重要因素。本文在探究低碳城市内涵和梳理国内外低碳城市建设实践的基础上,从产业影响和空间重构两个视角,分析了天津市低碳城市建设的思路。得出的主要结论有:本文构建了天津市各行业的产业影响力系数和产业碳排放影响力系数,其中工业行业的产业影响力系数大都在1附近波动,且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八大优势产业中的产业影响力系数均大于1,说明天津市各行业发展比较均衡,八大优势产业是天津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引擎。石油加工炼焦业等重化工行业的产业碳排放影响力系数比较高,说明了这些行业是高碳排放行业,是天津市实现碳减排目标应重点调整的行业。各行业的产业影响力系数和产业碳排放影响力系数存在显著的差异,说明引领天津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引擎行业不一定都伴随着高碳排放。根据两个产业影响系数的值将天津市各产业划分为四个群组:高产业影响力-低碳排放产业群组,高产业影响力-高碳排放产业群组,低产业影响力-低碳排放产业群组,低产业影响力-高碳排放产业群组,产业群组的划分可作为天津市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遴选的依据。区域间协同发展和产业对接协作是产业功能区优化布局的重要因素,天津市应积极完善环渤海区经济合作发展协调机制,努力实现京津冀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产业功能区布局优化、生活功能区布局优化以及智慧城市建设是天津城市低碳发展空间重构的主要方面,本文从这三个层面给出了天津低碳城市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低碳城市;产业低碳影响力;空间重构;智慧城市
  中图分类号F292;X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4)07-0065-08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407011
  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市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耗的产业增长模式直接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在这种形式下,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成为破解环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约束、缓解能源危机和自然资源瓶颈,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途径[1-2]。
  1低碳城市的内涵与实践
  1.1低碳城市的概念
  低碳城市建设是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中后期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3]。但对于“低碳城市”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定义,世界自然基金会[4](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WWF)认为低碳城市的要义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水平;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5]则认为低碳城市核心在于低碳技术的研发及其在城市发展和建设中的应用,目标是实现在城市发展同时实现能源的节约集约利用,碳排放量减少;气候组织[6]则认为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内推行低碳经济,实现城市的低碳排放;付允等的研究也认为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中发展低碳经,但着重于低碳技术和生活方式两个方面;潘海啸[7]则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出了低碳城市的概念,苏美蓉[8]则归纳了付允、金石、谷永新等国内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上给出的低碳城市的概念,提出低碳城市建设是以低碳经济为基础,统筹考虑社会、经济、文化、消费模式等各方面,实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居民生活提高等共赢的多目标问题。综合上述国内外学者和权威机构的研究,本文将低碳城市的概念界定如下:低碳城市是以城市空间来发展低碳经济,以低碳产业和低碳化生活为主导模式,以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消费方式等的优化为着力点,实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共赢,构建成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
  本文的概念界定中,低碳城市的发展关键在于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耗、城市碳排放构成、城市生活及空间结构三个方面,基于此,本文将从产业影响和空间布局的视角,以天津市为例,探究低碳城市建设的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的思路,以为天津市低碳城市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1.2国内外低碳城市的实践
  低碳城市建设有助于缓解能源危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低碳化社会转型[1,9-10]。国外低碳城市建设比较早,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借鉴模式。英国采取社会公益组织引导模式,成立了碳信托基金会发展协调各部门降碳[11],低碳城市建设主要集中于清洁能源、建筑和交通领域。日本采取以政府为主导的低碳社会建设模式,在政府公布的低碳社会行动计划的引导下,在多领域开展碳减排,注重社会各部门的全员参与。丹麦采取低碳社区主导模式,以低碳化节能示范项目为先导建设低碳社区,发挥地方政府在节能应用中的先锋作用,并在能源、交通等六个领域推出“灯塔计划”。瑞典则采取了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导模式,各城市和地区一般都有自主编制、通过政府审核的各具特色的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划,在城市建设和改造中均兼顾适宜的生态和环境,如汉马贝湖城采用生态循环系统构建生态和环境敏感型的城市,威克舒尔零化石燃料计划等。
  国外关于城市空间重构以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比较早,许多城市从整体规划入手采取了具体的措施以减少碳排放,如东京、纽约、伦敦、无锡等启动了低碳城市综合规划方案;柏林、哥本哈根、巴塞罗那、杭州等建立了关于建筑能源使用结构、公共交通、建筑设计等方面的具体政策;马尔默、保定、吉林、上海则在供电模式、新能源、产业结构等为视角构建了低碳智能示范区;主打生态城的项目也已在全球各地建设,阿布扎比的马斯达尔[12]、中国天津的中新生态城[13]、韩国的松岛生态城[14]建设已处于项目建设的后期阶段,其中马斯达尔市尝试依托先进的后现代技术,围绕创新城市规划以及可再生能源,构建“零碳、零废弃物”生态城市,零碳、零废弃物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实现需要生态城市居民的愿意主动并持续遵守消费理念、采用限制的资源并牺牲自己“舒适的享乐主义”,中国的东滩也采取了相类似的生态城市建设路径[15]。2006年加拿大的城市化率达到80.2%[16],城市的低碳建设主要包括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基础设施绿化、宜居区域前瞻规划等三个方面。

相关热词搜索:城市建设 重构 影响 产业 研究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