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下的我国制造业异质性与成长能力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22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要:利用2003—2016年我国制造业28个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时变技术效率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了我国制造业各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分解,并分析了各分行业TFP发展存在的异质性及其对成长能力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各分行业在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改进、规模效率改进、配置效率改进以及TFP指数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制造业异质性对成长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成长能力;技术进步
  文章编号:2095-5960(2018)06-0046-10;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制造业在当今国家或区域的工业体系中处于核心低位,其增长和发展状况对该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生产力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高低,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使得我国逐步发展成为全球制造業大国和“世界工厂”。当前我国制造业仍以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装配为主,仍以物质资源要素投入为主,发展方式粗放,资源能源消耗过多,环境污染严重,制造业缺乏科技创新能力,核心发展能力低,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上处于低端,产品附加值低等现状严重阻碍了我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4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需求出现萎缩,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过剩产能,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以房地产和城市建设为代表的投资拉动型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增长只能起到短期性作用,而无法使其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同时,房地产业的泡沫式发展影响了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的升级换代,实体经济出现严重的“空心化”状态。我国制造业要在后危机时代新一轮制造业国际格局演变中实现长期发展,需积极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不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制造技术等手段,切实推进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而以全要素生产率为基础的成长能力的提升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因素。本文以我国制造业各分行业作为研究对象,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分解,对我国制造业各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值发展存在的异质性进行考察,一方面可从行业异质性视角揭示制造业成长能力的形成机制,为我国制造业长期成长能力的培育提供理论支持;另一方面,也通过对我国制造业成长能力的实证性分析,为客观认识我国制造业长期成长能力的源泉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制造业行业异质性及其成长能力进行了广泛地研究,并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总体上看,随着对企业同质性理论假设的不断反思,企业异质性理论假设的提出得到了广泛地接受,在批判传统的企业同质性假设过程中,演化经济学理论学派首次提出了企业异质性假设(Melitz,2003)。David et al(2007)发现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对企业创造价值具有重要作用。[1]Del Monte A、Papagni E(2003)通过运用面板数据对意大利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R&D投入对企业成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2]Helfat et al(2003)指出企业的成长与其所拥有的核心资源相关。[3]Yeaple S(2009)对美国企业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的结构对企业的异质性具有重要影响。[4]Bernard et al (2007)发现当企业拥有异质性的生产率时,其发展将会更具比较优势。[5]Head K & Ries J (2003)研究表明日本制造业对外投资和出口模式比仅依靠出口模式将更具生产力。[6]孙晓华、周玲玲(2010)、邵敏(2011)以及赖永健(2011)等学者对行业异质性的研究表明企业或行业作为一个内部不断优化的复杂系统,其内部优化的机制与进程是不可复制的,其知识经验积累也只能对其他企业或行业提供借鉴。[7]
  通过对有关制造业异质性及其成长能力研究的各种已有文献的归纳总结,向吉英(2005)、吕宏芬、刘斯敖(2012)、陈志展(2011)以及杨汝岱(2015)等学者的研究表明企业异质性的来源主要是由于企业内生性特征决定的,主要体现在企业或行业在其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关键资源和核心能力不同,其中包括生产率、资源要素、知识、资本、信息、创新能力等方面。[8]范丹(2015)认为企业或行业只有客观的审视内在差异化特征,充分考虑如何最优化配置自身关键性资源和核心竞争力,最大限度地提升其成长能力,才有可能在未来长期发展中始终保持着竞争优势,不被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所淘汰。[9]李丹、胡小娟(2008),田泽永、江可申(2013),陈艳莹、吴龙(2015)综合考虑企业或行业内部的资源禀赋差异,认为企业或行业异质性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企业或行业存续时间、经营规模、劳动生产效率、资本和技术密集度、研发投入、组织结构、人力资源、创新能力等方面。[10][11]石腾超、邹一南(2014),严兵(2008),杨超(2016),胡彬(2016)等众多学者对我国制造业异质性及其成长能力的研究主要是将两者结合起来,认为一个行业区别于另一行业的异质性本质上决定了该行业的成长能力。[12][13]
  从以上研究成果可以看出,现有研究成果多集中于生产率方面的差异性、区域差异性、投入产出的差异性等。学者们主要选取不同时间维度和空间尺度的经济数据,基于不同角度对制造业异质性及其成长能力进行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因此,本文对我国制造业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测算,以探寻我国制造业异质性及其成长能力与机制,以期对已有研究形成有益补充。
  三、相关概念与基本理论
  (一)行业异质性
  异质性主要指样本或观测个体的差异性特征。关于异质性的理论研究,基于微观企业视角对异质性的研究颇多,使得异质性理论研究逐渐成熟,为中观层面行业异质性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企业与行业都以盈利为目标,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企业异质性理论同样可以适用于行业异质性的讨论。

相关热词搜索:生产率 解下 要素 制造业 能力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