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全产业链盘活中药材宝库

发布时间:2019-08-29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1937年,一种名叫“常山”的中药材成为治疗疟疾的特效药。盛产野生常山的南川金佛山,由此进入大众视野。
  为了对常山进行栽培研究,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在金佛山脚下诞生。1400多米的海拔落差、复杂多样的立体气候、4000多种药用植物……这一切,都让科研人员为之着迷。
  他们对金佛山上的中药材进行挖掘研究和示范推广,使得中药材的种植从金佛山顶蔓延至山脚及其周边乡镇。
  如今,南川的中药材种植规模常年保持在30万亩左右,成为南川的支柱性产业。在保证中药材优质种养的基础上,南川正通过打通中药材上、中、下游产业链,融合一、二、三产业,全力打造“金佛山”中医药品牌。
  全产业链的融合发展,打开了南川这座中药材宝库。
  低价困境
  上世纪70年代,南川中药材种植进入鼎盛时期。
  彼时,南川中药材种植规模达到50万亩,品种众多。
  “中药材的种植以金佛山为中心,辐射到周边的万盛、涪陵、贵州道真等地,金佛山成为渝南黔北中药材集散地。”南川区中医药产业办主任王明辉说。
  十几年前,在沿海打工的南川人邓华伦,无意中留意到一个现象——市场上流通的许多大宗药材,在他的老家金佛山上都能找到。
  邓华伦立即放弃沿海的工作,回到家乡种植中药材。
  在其他药农还只知道“背起麻袋通過药贩卖原材料”时,邓华伦就成功地将中药材销到了南京、广州等地。
  跑了不少地方,对中药材市场也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之后,邓华伦发现,市场上流通的中药产品比原料价格高很多。
  “原生产业搞头不大,要赚大钱还得靠延伸产业链条。”邓华伦感叹。
  当时,南川中药材种植面积虽不少,却一直停留在“种植”这个初级阶段。
  怎样将其转化为经济优势?
  2014年底,南川区委书记李明清带队对中药材产业展开调研。“究其原因,是没有把中药材全产业链打通,只做了种植这一个环节,必须把产业链打通,形成中药产品,否则这个产业做不起来。”经过反复调研,南川确定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方向——以科技为支撑、种养为基础、加工为龙头、流通为引领、旅游为推动、文化为灵魂,打造“金佛山”中医药品牌。
  科技支撑
  药研所建立之初,科研人员常年深入深山密林,背进山的是干粮,背下山的是药材。
  除开展实验研究外,科研人员还需入驻村社,对中药材种植进行技术指导。
  药农们一直习惯用硫磺对白芷、玄参等中药材进行干燥,这一做法让科研人员颇为头疼。
  “干燥完以后,硫磺附着在药材上,这是不符合要求的。”药研所科技科科长易思荣说。
  为规范种植户的干燥方式,科研人员要求种植户将“熏硫”过程去掉,并仿照烤烟的烘干技术,探索出“隔离烘烤”的方法。
  如今,通过改进烘烤技术,南川区的玄参品质得以提升。
  除了干燥技术,让种植户普遍负累的还有除草。
  药农们曾在土地上覆盖一层薄膜,试图控制杂草生长,但最后薄膜分解到地里,破坏了土质。
  药研所科研人员经过研究,提出新对策——在药材播种后,用松针、秸秆等植物材料覆盖在地里。“效果相当明显,抑制了一半的杂草。”易思荣说。
  类似的教学和指导延续至今,保证了金佛山中药材坚实的种养基础。
  同时,重庆特色生物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也落地南川,研究院与四川大学、西南大学等单位合作共建,专注于金佛山中药材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
  精深加工
  2011年,湖南人彭德光连续跑了多趟南川。
  湖南人喜莲,彭德光想在重庆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发展莲子产业。
  辗转多地,他最后看上了南川。
  这一年,彭德光在南川大观镇创办了重庆百农网投资有限公司,流转500亩田地,开始精心培育“巴莲”。
  彭德光一边将新鲜莲子运送至重庆各大超市,一边对其进行简单粗加工。
  随着对市场深入了解,彭德光觉得自己好像把路子走偏了。
  “光是卖原材料利润太低了,还得靠精深加工。”彭德光开始不停地走市场、拜访专家,却发现市场上竟没有专门针对莲子的精深加工产品。
  经过专家推荐,彭德光最后决定将“清心莲子饮”这剂中药药方研发成“清心莲”饮料。
  2013年,“清心莲”研制成功,这种微苦型饮料具有“清心去热、安神消烦”的功效,成功走进各大药房和超市的柜台。
  “以前卖原材料和进行粗加工,年产值最多也就100万元左右。现在做精深加工,年产值已经达到了1000万元。”彭德光说,公司还成立了重庆市巴莲工程技术企业研究中心,同时对罗汉果、甘草等中药材展开精深加工研发。
  在南川,像彭德光一样将中药材进行精深加工的企业还有不少。比如邓华伦成立的天凯药业,主要研究中药饮片,公司依托金佛山多样的中药材品种,研发出上千种中药材饮片。
  位于大观镇的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正是南川中医药精深加工的主战场。通过整合资金、技术等优势资源,南川区的中药材形成了一条更加丰富和完善的产业链。
  链条延伸
  2009年,金佛山的玄参惨遭滞销。
  紧挨着金佛山的头渡镇,成片成片种满了玄参,但2元/公斤的价格让种植大户任小强急得上火。
  “尽管后来价格慢慢涨到3元/公斤、7元/公斤,但与头年10——11元/公斤的价格比起来,还是差了一大截。”任小强无奈地说,药农们总是看到哪种药材价格高,就跟风种植,最终导致产量过剩,价格走低。
  任小强高三毕业后便去广西的药材市场打工,他在这里经历了人生的拐角。
  “同样的中药材,价钱却比老家高很多。”年轻的任小强思路一转,跑回家乡,开始代购代销中药材,赚取中间差价。
  南川的中药材,以往都是通过像任小强这样的商贩,销售到全国各地的药材市场。但这种传统销售模式的物流成本高,对市场反应迟钝。
  为此,南川在东胜村打造了商贸物流园区,形成了一个辐射周边的中药材集散中心,目前已签约19个产业化项目。
  同时,南川还发挥金佛山世界自然遗产地、5A景区以及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将中医药产业与旅游结合起来,力求将南川建成中医药养生旅游目的地。
  2016年4月29日,重庆南川中医药产业发展推介会举行,集中签约了23个中药材项目。中医药作为南川的一张新名片,变得愈加闪亮。

相关热词搜索:南川 盘活 中药材 产业链 宝库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