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中药材发展规范化问题及产学研解决方向

发布时间:2019-08-30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 要: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本文将以宁强县以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为例,以中药材发展规范化问题为侧重点,探讨调研中发现的精准扶贫中产学研模式的相关作用。
  关键词:精准扶贫 宁强县 中药材发展 产学研模式
  一、宁强县以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现状:
  宁强县是山区县,环境很好,是秦巴山区的腹地,自然植被覆盖率达到60%以上,年降雨量在2000毫米左右。充沛的降雨量和气候因素是野生中药材的资源优势,这里属于秦巴药库重要的产品基地,品种比较多。经过12年的发展,宁强县的中药材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初具规模。第一是建设了银杏产业园,目前总体面积接近5万亩。第二是建立了接近一万亩的天麻种植基地。另外,在宁强县境内还涵盖有华细辛、白芨、重楼、丹参、乌药、鸡根、柴胡等很多品种的中药材。根据各镇实际情况和百姓的种植习惯,来选择相应品种进行种植。宁强县主打品种,第一个就是天麻,第二个就是银杏。在2013年12月,宁强县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保护产品是宁强华细辛,这也是宁强县这几年主要种植的中药材品种。由于资源優势较大,对于五倍子基地的建设是于2013年才开始引进技术,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宁强县从2010年开始发展银杏产业就正式开始给老百姓扶持。第一,派银杏专业产业员进行技术推广。另外,政府出台了奖励扶持政策,对每亩地银杏种苗进行补助,每亩地补助100斤的银杏种子。第二,去年宁强县和陕西省进出口检验局申报全陕西省的第一批生态原产地时,对宁强县的银杏叶进行了有效成分的含量检测,宁强县本地的银杏黄酮还有一些内酯的含量超过国家药点标准一倍以上。这一指标出台以后,为宁强县银杏产业园的发展鼓舞了的信心,也奠定了基础。现在这两年,宁强县现在有两家企业建成了用于生物提取的生产线,一个是宁强县境内的天阳制药厂,还有就是今年落户宁强县产业园区的陕西宁强祺欣药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过这5年的发展,当初宁强县2010年收购的银杏叶价格只是在1.2元/斤,现在最高的价格是2.5元/斤。加上药企对宁强县品质的认可之后,老百姓种植积极性也在不断地扩大。今年宁强县银杏叶的粗加工企业达到了16家,银杏提取加工企业有2家,现在基本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链,还有整体的销售模式。在精准扶贫方面,宁强县政府主要是为企业和药农提供服务。首先,在企业建厂方面,政府也会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如:在土地使用方面的优惠政策和前几年的税收减免政策。在企业建厂以后,作为一个重点项目,宁强县科技局也会为他们申报一些科技项目和发改委的一些项目,为其提供资金扶持,从而增加其利益。在农户方面,宁强县有种子补助政策和种植大户的资金补助政策,为农户降低劳动成本,从而使农户的利益最大化。
  二、以发展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1.中药材品种选择问题。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宁强县科技局对于精准扶贫品种选择是根据各镇实际情况和百姓的种植习惯,来选择相应品种进行种植。宁强银杏产业发展与当地的环境及先前作为退耕还林种植银杏的条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在推广前不进行专门种植试验和创新的模式,当我们把它放在一个空白对照组,在品种推广之前,没有进行试验田培育、产品品质鉴定,无法确保推广品种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无法确保推广中药材品种在当地环境产生的产品药用价值如何,即无法确保生产中药材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这样的模式是将风险推给了贫困的农民。
  2.中药材市场规范化问题。在调研中,宁强县银杏叶经过检测之后名声大噪,引发了对中药材市场规范化的思考,其中包括中药材规格和等级的划分,这关系到中药材精准扶贫选择及培育是否足够“精准”的评判,也有助于精准扶贫的中药材产品的推广及销售。而如何诠释中药商品规格等级的科学内涵及建立一套既能有效服务市场又对临床具有指导作用的标准,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难题。
  三、产学研模式在精准扶贫中发挥的作用:
  1.在中药材品种选择种植及培育发挥重大作用。在70年代我国徐景堂教授在宁强县的天麻研究所取得成果,为全国的天麻人工栽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宁强县产业园区的陕西宁强祺欣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天津南开大学欧阳教授进行合作,它主要是以银杏为主的提取生产加工,现在是全国最先进的提取生产线,。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依托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药用资源与天然药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评价、新品种繁育、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专业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工作。指导陕南三市10余家企业开展白及、铁皮石斛、丹参等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工作。并且针对中药产业,特别是中药农业生产实际的专业技术培训体系已基本建成。深化产学研模式,将高校实验室与基层技术需求相结合、由实验室进行药材培育与有效成分鉴定试验,为精准扶贫中药材品种选择提供依据,并以试验为据尝试建立中药材统一的规格和等级评价,为“精准”助力。可以利用高校不仅有专业技术人才,还有学科交叉综合性资源,结合“互联网+”的热点,建立跟更多高校与基层的联系,也可以切实缩短高校与基层对接的距离
  2.助推基层人才为基层输送更多科技人才。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将教学紧紧贴近于生产,科研一线,贴近市场,从而促进市场行业的发展。在陕南部分地区,中药产业中存在产业发展缺少统筹规划,从业人员学历与技术层次不高,创新再生能力不强,专业技术培训体系缺乏等问题。高校作为知识与科技的创生者、国家可持续向前发展的人才培养者,应该认识到大学生群体对于边远、贫困地区的积极作用,认识到大学生参与基层建设的可行性、灵活性、易于达到“点”对“点”的精准扶贫、精细化扶贫效果等特点,鼓励学生“下基层”,为学生开辟“下乡”途径,培养青年、锻炼青年,为地区送去文化新风、科技帮扶以及“研究型”发展建议。如果比喻产学研模式是人体的循环系统,那么大学生就应该是重要的流动血液。深化产学研模式,高校应培养大学生从利益到责任的认知改变,鼓励大学生将所学用于改变家乡、改变身边,大学生应该认识到,知识是力量,更是责任,从社会中来,到社会中去,面对基层群众应痛其所痛、哀其所哀,并且运用自己的力量、团队的力量、学校的资源,助力精准扶贫。
  参考文献:
  [1]李博,左停. 精细社会视角下中国农村精准扶贫的制度选择[J].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6(03)
  [2]公衍勇,秦杰. 贵州省实施精准扶贫的优劣势分析及对策[J]. 新疆农垦经济. 2016(07)
  [3]丁雪. 浅析高校学生工作服务理念的重要性[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08)
  [4]李毅. 精准扶贫研究综述[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5]马楠;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研究——以中药材开发产业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01期
  作者简介:陈莹莹(1997—) ,女,汉族,新疆和静人,现为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2014级本科生。

相关热词搜索:产学研 中药材 精准 扶贫 规范化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