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人才优先_人才优先,,服务为本

发布时间:2020-02-12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人才工作要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推进城乡、区域、产业、行业人才资源开发,实现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贵阳市:为建设生态文明
  城市提供智力支持
  
  贵阳市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提供智力支持,着眼能力提升,培养急需人才。
  大力培养高素质党政人才。根据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需要,举办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系列讲座,强化全市领导干部生态文明理念,提高领导干部实际工作能力。选送36名优秀年轻干部赴美国、新加坡、香港参加中长期培训;选派57名年轻干部到发达地区、省直机关挂职锻炼;抽调30名能力较强、有培养潜力的干部参加重大项目建设。
  大力培养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制定实施“5050”培养计划,对50户重点企业及50户成长型企业的200名以上高级经营管理人员进行重点培养。举办30期“贵阳市工业经济论坛”、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和研修班,培训4000多人次。选派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上海等地国有大中型企业挂职锻炼。
  大力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实施“三百二千”人才工程、“科技人才强市百千万培训工程”、“金筑英才工程”和“四个一”人才工程,组织近2万名专业技术人才参加创新能力培训。采取项目支持、进修深造、科研创新等方式,培养省管专家35名、高级职称人才1765名。
  大力培养基础人才。充分发挥各类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作用,建立40多个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采取校企合作、分层培训、以师带徒等方式,培养高技能人才4197名。大力实施“双带致富”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和非农技能培训计划,培养农村实用人才5.8万人。同时,投入经费833万元,资助471名各类人才参加学历提升培训和继续教育,其中304人取得硕士学位、3人取得博士学位。
  与此同时,贵阳市依托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大工作、重大课题、重大活动和重大项目,采取直接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的方式,成立人才引进“一站式”服务办公室,开辟“绿色通道”,简化程序,实行限时办理,推行网上办理审批手续,采取一人一策、一事一策,千方百计引进全市紧缺急需的各类人才。
  
  水城县:就地选材抓『一村一大』
  
  一方面,农村人才短缺;另一方面,完全依靠从大中专院校中选派大学生进村任职,面临着生活待遇、工资、安置等一系列问题,很难留心、留人。如何解决当前农村人才短缺、人才留不住的现象?水城县采取就地选材、重点培养的方式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
  水城县委组织部把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作为年度组织人才工作的重点进行部署,目标是到2010年底,全面实现村村都有大学生村官。从2007年起,水城县在县机关、事业单位中就地选材,选拔50名35岁以下,具有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的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真正培养一批送得出、回得来、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村人才队伍。
  为确保“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顺利进行,水城县重点抓好前期选派工作。通过走下去“访谈”、请进来“约谈”、坐下来“恳谈”等形式,对“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的针对性和可行性进行调查摸底。调查摸底既了解了乡镇领导、村组干部、村民等不同层次对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的认可度,也掌握了基层面对“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的思想动态。
  在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的过程中,水城县主要把握两个环节:一是细化方案。为真正培养农村“永久性”的高学历人才,由县委组织部牵头会同县“引导办”共同制定了《水城县选派机关、事业单位年轻干部到村任职的实施方案》,明确了选拔范围、选拔条件、日常管理、年度考核、任前培训等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措施。二是严格选拔。被选派人员先由所在单位推荐,县委组织部首先从考核较为优秀的后备干部中选派,报县委审批。
  通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进一步充实了水城县基层干部队伍力量,完善了村干部队伍结构。
  
  遵义县:科技特派员
  “各显神通”
  
  为了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遵义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设立科技特派员办公室。在畜牧水产、烤烟、果蔬、林业、辣椒生产与加工、辣椒营销、中药材及农产品生产加工、沼气能源技术、科技中介服务等行业中选聘专家、能人担任科技特派员,通过创建协会或合作社形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科技特派员通过开展技术培训,试点推广等活动开展技术服务,累计推广新技术80项,引进、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254项,建畜牧养殖、蔬菜、林果、水产等多个产业的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53个。
  由科技特派员参与或牵头创办的协会和专业养殖合作社、食用菌种植协会、科技中介服务组织等17个,有会员300余人,服务农民达4000余户,为促进技术推广、农产品流通、市场信息共享等打下了基础,农户与合作社建立了互利共赢的机制。
  科技特派员个人投资加信贷促产业发展的创业模式,为民间资本的利用提供了载体、搭建了平台,通过创办示范基地、经济实体、利益共同体等,有效激活了民间资本。科技特派员王正全用“烤烟合作经营――家庭农场加周边农户”方式,在新民镇惠民村和新民居2个村居的12个村民组200户农户签订烟叶种植合同,发展种植烤烟1500亩,共交售烟叶42万斤,实现产值336万元。
  科技特派员管理办公室积极组织科技特派员申报科技项目,2009年获得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项目2个,省级项目4个,争取资金400多万元。农民科技特派员杨忠友申报省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项目《肉兔标准化规模养殖》成功,获得项目资金7万元。科技特派员吴华友创办贵山红辣椒系列食品厂、杨成友创办遵义县辣椒食品厂、徐祖芳创办贵州旭阳食品集团公司,发展辣椒种植生产基地3万亩,涉及虾子、三岔等5个周边乡镇,带动种植辣椒农户2万余户,户均收入2700元。
  科技特派员办公室还聘请贵州省辣椒研究所高级农艺师姜虹、遵义市农科所研究员余常水帮助和指导国家级项目及科研课题的实施,探索出辣椒漂浮育苗新技术,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喀斯特研究科技创新团队』:服务社会中彰显价值
  
  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科技创新团队在积极服务社会中彰显价值,成绩显著: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一批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专家组,主持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云贵渝)世界自然遗产并获成功,参加汇总编制的《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申报文本及材料于2009年1月24日经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等国家领导人签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同时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批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贵州专家组,完成了《施秉喀斯特》国家自然遗产文本及材料的编制。
  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科技创新团队作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课题组,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和贵州省情、具有喀斯特地区农村特色的社区发展与石漠化综合防治的公众参与理论模式和技术体系,首次提出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环境是可以治理改善的理论。主持建成毕节鸭池、关岭―贞丰花江、清镇红枫湖三个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作为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专家组核心成员,承担完成了5个州(市、地)、44个县(市、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项目建议书、实施方案与年度初步设计编制,为国家“十一五”期间在贵州开设石漠化治理专项提供了科技支撑。
  该团队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科研项目为纽带,将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以及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力争到2012年,在喀斯特生态环境与综合治理、喀斯特植物资源与环境保护、喀斯特生态系统与生态安全、喀斯特环境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四个领域将自身建设成国内一流、国外知名的省级重点学科“自然地理学” 科技创新人才团队。

相关热词搜索:为本 优先 人才 人才优先 服务为本 民生为本+人才优先 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图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