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正大学理念,,引领高校就业:教学理念八字格言

发布时间:2020-02-14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 要]立足于长吉图经济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省属新建本科院校匡正大学理念,准确定位,引导就业,首当其冲。   [关键词]大学 理念 就业   [项 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我省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08〕第9号阶段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309(2010)07-0139-02
  一、长吉图经济开发开放先导区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长吉图经济开发开放先导区对区域内高校发展带来的机遇
  经济与教育之间的良性互动,是社会发展的内在的动力源。长吉图经济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建设将对地区内高校的发展产生良好的辐射作用,当然,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以及人的因素在教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长吉图经济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标志着吉林省内部开发、外部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势必要求对相应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乃至社会体制进行深度改革,广度开放,从而为区域内高校的发展与开放创造历史性的机遇。作为区域内的高校在面对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时,应积极担当起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
  (二)长吉图经济开发开放先导区对高校发展提出的挑战
  在东北振兴的新形势下,对于吉林省来说,随着长吉图经济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建立与纵深发展,势必对区域内的高校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
  第一,亟需深化大学教育体制改革。逐渐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使大学逐渐扭转行政化趋向,回归本真意义。目前高等教育存在诸多问题:(1)高等教育行政化倾向严重。(2)高等教育开放不足与过度。首先,是对学生开放不够。其次,是对社会、业界开放不够。(3)高校教育规律坚守不够。教育的一些基本规律需要我们去遵循和坚守。比如高中的文理分科,这有悖于基础教育的规律。(4)功利倾向太重。单一的薪酬制度,迫使教师进行创收,导致高校功利主义盛行,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第二,亟需探索新的培养模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国经济主要是粗放型增长,从中、长期发展来看,这种增长方式需要改变。而转变的核心是区域内高校要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管理型、技术型创新人才。目前存在的问题有:(1)高校科研脱离生产实际,科研成果的研发和转化低。(2)高校毕业生供求不对称:一方面是“民工荒”,另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高等教育作为知识人力资源的开发过程,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本区域的高等教育的发展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会直接影响本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本区域高等院校的毕业生绝大部分在本区域内就业,所以,本区域内的高等院校的学科类别和专业结构一方面受制于区域产业结构,同时对本区域的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这就需要本区域的高等教育要根据本区域的人才需求结构来发展。
  第三,亟需加大职业教育投入。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已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但技能人才仍然严重短缺,而且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普遍偏低,这已成为制约我们国家经济进一步快速增长的突出因素之一。为此,需要切实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注重建立符合技能型人才成长的教育模式。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建立技能型人才的课程体系,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服务。同时,建立畅通的继续学习之路,构建适应技术人才和服务类人才培养的多途径高等职教体系。?
  二、长吉图经济开发开放先导区内大学的使命?
  (一)明确使命,敢于担当
  首先,崇尚真善美,唤醒自我意识。《大学》开宗明义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韩愈也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实际上,《大学》是从宏观上思考教育使命,而韩愈是从微观层面即教师自身素质方面进行思考,但两者的使命是相同的。目前,我国一般把大学的使命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培养人才;二是进行科学研究;三是服务社会。显然,古今一脉相承。以美国为例,在美国学校可以分成两个大类,一种叫做“Liberal Arts College”,另一种叫做“Professional College”,前者的目标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可以作为大用。后者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人,看似是小用。从高等教育中个人成长角度看,大学的使命可以分为:“谋生”与“谋心”。“谋生”指人为了生存,人与动物有相同之处,要侧重生存的训练,比如技能获得;但人又与动物不同,动物存在即意义,而人是“unfinished animals”(未被完成的动物),所以人要通过生活来获得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即社会生命。“谋生”与“谋心”是人的两种境界,即现实与理想,此岸与彼岸,两者之间是心的距离,关键是能否物我同一。大学就是通过崇尚真善美,唤醒沉睡的自我意识,即实现“谋生”与“谋心”的合二为一。
  其次,服务社会,引领潮流。一般来说,目前大学强调服务社会,这是哈佛坚持的一贯原则。如哈佛的校门上刻着这样的一句铭文“为增长智慧走进来,为服务祖国和同胞走出去”。但同时,大学还是培养人、研究文化和传播文化、为社会无私奉献的圣洁、理性之地。因此,大学不但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而且事实上还引领着社会和时代的潮流。大学也是社会进步或堕落的晴雨表。在一个社会中,如果大学是十分高尚和先进的,那么这个社会就一定会比较高尚和先进;反之,如果连大学都堕落了,可想而知,这个社会一定就会更堕落,甚至这个社会的灭亡也就为期不远了。
  (二)认清形势,准确定位
  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规划纲要》文本高等教育内容通报了2009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达2979万人,稳居世界第一,毛入学率增至24?2%。),但为解决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人才问题,高职高专等应用型学校应运而生。长吉图经济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建设客观需求亦是如此,这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所以作为吉林省刚刚合并升本的高校,应该认清形势,准确定位,认识到发展成为应用型教学型学校是历史必然。
  (三)优化结构,强化特色
  根据《规划纲要》文本的要求,今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将定位在以全面提高质量为重点,更加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特别要求高等教育学校优化结构,办出特色。目前,由于对高校教育理念的误解,高校办学的专业设置紧紧围绕社会需要,社会流行什么,学校马上就申办相应专业,结果导致高校教育专业的“大跃进”,其结果可想而知。所以高校必须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强化办学特色。其实不怕专业不新,就怕办不出特色!?
  三、以科学的理念引导大学生就业?
  (一)强调人文素质教育为就业之基
  时下有种说法:一流大学,引领经济;二流大学,与经济同步;三流大学,等经济推动。我们也可以套用一下:一流学生创业,二流学生就业,三流学生待业。其实学生的人格为第一位,对于品格高尚、心怀天下之志向的学子,很少存在就业问题。
  人们自然会认为一流大学专业性强,自然出人才,其实这是其一,更为关键的是一流大学有自己的大学精神,而二流、三流大学往往只有口号,缺少实干精神。作为大学而言,它是培养社会较高层次人才的专门机构,应该具有自身独特的使命。而根据这些独特使命,大学就应该具有自身独特的精神。一所大学长期养成的独特的精神,就是这所大学的灵魂。大学如果没有了精神,毫无疑问就是没有了灵魂。可想而知,一所没有灵魂的大学,又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如“独立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使北京大学成为中国新思想的摇篮和整个中国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再如“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与真理为友”的精神保证了哈佛能够在一个伟大的谱系中继往开来、传承创造,不断地推陈出新。
  (二)变学校失业守业的后沿阵地为就业创业的前沿阵地
  实现高校生就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社会、政府、学校、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从人力资源供给市场角度考虑,应在源头上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出契合市场需求的人才,这是校方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应该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积极探索,寻求学校、职场、学生三者相结合,变学校失业守业的后沿阵地为就业创业的前沿阵地,共同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
  (三)变就业之危为创业之机
  危机孕育着生机,变就业危机为创业先机。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拓展教育,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大学应积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匡正办学理念,勇于担当历史使命,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培养出更多健康并茁壮成长的人。这是摆在诸多高校教育者面前的一道必须回答的历史问题。
  ??[参考文献]?
  姜国钧?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与教育盛衰[J]?教育与经济,2005(2)?
  ??[收稿日期]2010年5月14日
  ?[作者简介]李金宝:吉林工商学院社科部讲师,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陈智:吉林工商学院社科部讲师。

相关热词搜索:匡正 引领 理念 匡正大学理念 引领高校就业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 引领文化发展方向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