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诚信观当代传承的主要途径|传统的部门化的方法和途径包括

发布时间:2020-02-14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要]诚信问题是现实社会和经济运行中遇到的重大难?,也是我国理论界研究的新领域。我国目前正处在市场经济初级阶段,自经济体制转轨以来,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包括法制不健全、监督不到位、道德建设放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义利观缺位等。如何搞好诚信建设、建立当代诚信机制是很多学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对传统诚信观传承这一课?进行研究。
  [关键词]诚信观:传承;途径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0)08-0050-1.5
  
  一、中国传统诚信观的内容
  
  从春秋时期开始,诚信思想逐渐变得明确,但作为一个完整的道德概念则是形成于战国时期。“信”从春秋开始就已经高频率地出现,如在《论语》和《左传》中,“信”出现的次数分别超过38次和217次。这些“信”大多是“诚信”之意。因此,“信”所表达的主要是传统的诚信思想。“信”字无论是“从言从口”、“从人从口”,还是“从人从言”,都作诚实解,“诚”与“信”的意义几乎是相同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诚者,信也”;“信者,诚也”,阐明了诚信就是信守诺言、诚实不欺、真实无妄、真心实意的涵义。因此,诚信的内涵可以解释为: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也是我们可以用来自律或他律的一种行为准则,具体指我们在人际交往、立身处世、政治活动中应该做到信守承诺、诚实不欺。
  
  二、传统诚信观当代传承的途径
  
  建立市场经济诚信体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诚信”二字。把中华民族的传统诚信美德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所需要的诚信精神结合在一起,使传统诚信道德具有现代思想,并逐渐把传统的诚信观转化为现代的诚信观,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要使当代人很好地继承传统的诚信观,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抛弃功利土义思想,正确认识诚信
  现在的很多人对诚信的认识是错误的,其中一部分人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功利思想,没有把诚信看作是人的一种内在需求,而是当成一种生财之道。这显然是与我国古代传统诚信观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现在一些宣传诚信的团体、企业和个人只是把它作为一种生存和发展的手段,没有从自身价值的角度宋求“真”和求“诚”。这对于我们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和贯彻诚信的道德准则是很不利的。当然,这种情况的产生也是有一定原因的。一方面,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要想实现其自身的经济利益,“诚信”是一个重要因素,诚信度不好的企业一般难以找到长久的合作伙伴,在市场竞争中也难以立足。另一方面,现代企业要想发展就离不开信用动力。实际上,现代企业组织的发展是一个资本规模不断扩大、控制的地区和涉足的行业不断增加、分工不断深化、产权不断分散化的演变过程。企业在不断扩张过程中不可能只依靠自身的资本和技术积累进行运作,而是需要更多地借助于来自社会的各种资源。现代企业扩张的途径有两种,即依靠贷款和依靠直接投资。这两条途径与企业的信用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诚信成为今天企业界的热门话题,不是在于诚信的本质,而是在于诚信的功效。
  
  (二)在诚信的基本要求上,还要追求“善”,追求诚信的正价值
  这不仅是中国传统诚信观的基本准则,更是当代诚信观应该继承的内涵。无论是违纪、欺骗还是建立在恶之上的真实、守约都是传统诚信观所鄙视和不耻的,就像我们不能把两个臭味相投的人因为一个共同的、自私的目的而相互利用、行贿受贿说成是互相信任的做法;也不能把一个老板通过偷税漏税的方式兑现他对员王提高收入的承诺说成是守信的行为,“诚”的核心是本真,“信”要符合本心,所诺要符合本意。《札记,中庸》中非常强调“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这是说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就必须选择至善的道德,而且要坚定不移地去践行它。孔子也指出:勤奋好学,誓死固守至善的道德。朱熹提出“实于为善,实于不为恶,便是诚”。这都表现出传统的诚信观是与善密切相关的,诚信是要受到善的制约的。
  对于我们今天市场经济中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主体而言,注重诚信的实质,抛弃单纯的“一诺千金”的形式是非常重要的。诚信之所以千百年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因为诚信这种美德是与“真、善、美”等高尚情操紧密相连的,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中,人们只有对他人展现出自己的善,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敬。
  
  (三)在诚信的表现形式上,契约与道德诚信结合在一起
  现代诚信不仅要有表面上的契约诚信,还要有传统诚信精华的道德诚信作为内在支撑。契约是经过双方或多方协议认同并承诺遵守的行动规则。它规定了契约双方要遵守的权利和要履行的义务,以及不按契约履行义务时的一些具体惩罚措施。契约使诚信法制化、制度化,给不守信的人予以惩罚。它扩大了诚信的范围,打破了以往在血缘、地域上的限制,任何个人、组织、国家之间都可以建立广泛的诚信。契约通过限定风险使诚信建立的不确定性及非理性减少了,使诚信的建立具有普遍的基础和客观的标准。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加强舆论的引导监督等都是我们在建立当代信用体系时应该向发达国家吸取的经验。究其根源,现代社会中诚信价值的作用就是契约精神的作用。诚信确立的前提条件是契约的设计要规范,制度安排要合理。但是,什么样的设计和安排才能为现代社会的诚信价值提供客观性的保障呢?罗尔斯是美国当代著名自由主义道德哲学家。他对“正义”给出了答案。他说:“制度安排必须体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蕴涵,”而这种“正义”恰恰在中国传统诚信观中被大力宣扬,必须蕴涵在今天的制度当中。只有当“正义”的制度能够长久维持时,建构诚信社会才能有基本保障。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首先反映少数统治者利益和意志的社会制度,一个首先维护规则制度制定者利益的社会制度,怎么能滋养和催生社会诚信的价值?
  
  三、中国传统诚信观适合现代市场经济
  
  西方出现了与中国传统诚信观相契合的诚信发展趋势,充分说明中国传统诚信观具有适合现代市场经济的合理内涵。今天中国经历的是西方国家已走过的传统诚信的转型过程。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曰渐成熟,由西方国家建立起来的法制诚信、契约诚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市场交易的需要,法律的治理作用和调控手段也很难发挥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用法律以外的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即发挥道德对经济及其社会环境的调节作用,当然,这不是简单的中国传统诚信观所推崇的道德回归,而是将新的感性内涵融入到理性诚信中,运用超越法律制度和市场机制的道德力量宋调节经济发展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西方诚信的发展历程来看,西方人已经认识到了契约诚信、规则诚信、功利信任是短暂的、偶然的且具有局限性,他们的道德意识开始转向前现代因素:了解、美德、人格、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等,并且非常重视这些因素,试图把它们看做建设后现代社会和经济不可缺少的资源。西方社会的这种诚信发展趋势往往被认为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伦理和道德诚信,是由功利化的信用向认同化的信用发展。这种趋势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的诚信传统不会只剩下规则诚信。今天我们试图抛弃的东西正是西方社会所极力倡导的。我们不能将真正的善良和人格信任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随意抛弃。虽然品格是最不确定的,但它却能够经受挫折,具有持久?。人们往往依赖彼此的美德进行交往,朝着真正彼此信任的目标努力。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永远坚持和追求合理的诚信、持久的道义。因此,我们在发展现代规则诚信的时候,不能抛弃这种诚信和道义。

相关热词搜索:传承 当代 途径 传统诚信观当代传承的主要途径 民艺传承的当代途径 民艺传承的途径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