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客”问题探索]探索发现古墓全集2018

发布时间:2020-02-14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要]网络时代,使“人人都是记者”变为可能。视频拍客丰富了新闻的传播手段,但是其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拍客作品媚俗化、侵犯个人隐私权和肖像权、缺乏人文关怀等问题屡屡出现。本文认为拍客在参与社会进程当中也应当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拍客;媚俗化;隐私权;真实性;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1-0157-2
  
  我们正处在一个快节奏生活的时代,图片和影像的出现及风靡恰恰适应了时代的潮流。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博客、播客等自媒体的出现,更是为拍客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与空间。所谓“拍客”,是指一些人使用拍照手机、数码相机或家用DV随时拍摄身边的新闻现场、生活场景、奇闻轶事、民俗风情等方方面面,并将其上传到互联网上,与各种人群交流并探讨。“拍客”正是通过图片与影像的信息传播达到与他人共享的目的。如果说博客是新一代的报纸,那么播客就是新一代的广播,而拍客则体现了人人都可以充当摄影师的电视传播特征。
  
  一、网络时代,人人都是记者
  
  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有一个著名论断,即“媒介讯息”。他强调媒介的“形式”远比媒介的“内容”重要,真正影响人类行为,支配历史进程,制约社会变迁的并不是媒介所传播的实际讯息,而是作为一种现实存在的媒介本体。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麦克卢汉的论断已然得到了印证。拍客的兴起和发展正是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得以实现的。汶川地震发生两分钟之后,在灾区通信中断的情况下,关于地震的拍客视频就上传到优酷网,第一时间向全国发出了灾区的最新情况,由于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重要性,能够最大程度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引发了人们的积极关注,产生了热烈的社会效应。这就是典型的“拍客事件”,由普通网友目击新闻热点事件,再由视频网站将其上传的内容传播给公众,并由媒体推广传播,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和讨论。从某种程度上说,拍客也是社会新近发生事件的记录者,他们打破了媒体的局限,扮演着摄影记者的角色,通过视频呈现社会热点事件,对社会生活的发展起到了参与和监督的作用。人人都可以是记者的梦想不再遥远。
  
  二、拍客信息传播中问题重重
  
  拍客视频信息的上传没有严格的限制和把关,所以,其传播的画面比起传统电视媒体的传播来说更加原生态。虽然其传播画面多数缺少专业色彩,但是正因为其原生态才更珍贵。可以说,拍客对于新闻信息的传播起到了延展和补充的作用。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忽视其所暴露出的问题,归纳起来如下:
  
  (一)媚俗化
  一些作品呈现低级趣味,甚至低俗化。在互联网上,那些点击率高的热门视频中,暴力、色情等庸俗内容占据了相当比重。有些作品价值不高,交通事故、邻里纠纷、醉酒闹事等影像碎片充斥着网络。有的作品以“史上最强”、“最牛”、“最雷人”、“惊现”等噱头赚取点击率,哗众取宠。甚至有专门的猎奇系列,如“高速公路惨剧”、“恐怖夺命车祸”等专题,惨不忍睹,全然不顾社会效益。
  
  (二)真实性问题
  杨保军曾提到实现新闻真实的基本含义包括:首先是指新闻传播实现了真实报道,即新闻媒体传播出去的新闻本身是真实的,是与报道对象(新闻事实)相符合的。其次是指真实新闻被新闻收受者准确理解。第三是指真实新闻被新闻收受者认可或相信,即收受者相信新闻是真实的。完整的新闻真实实现是由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双重主体共同完成的,是由真实报道和理解真实、相信真实共同构筑的。媒体传播的信息必须真实、客观。对于拍客来说,视频信息的真实才是其获取网民信任,获得长远发展的基本保证。然而,目前网络技术本身以及网络把关的局限性,尚无法保证拍客所传递的所有信息都是真实的。
  
  (三)侵犯个人隐私权和肖像权
  记录社会不文明现象,批评违反规则的人,警示其他公民,正是社会监督的重要涵义。但是拍摄的前提是公共场合,照顾的公共利益,所以,在曝光时一定要把握好分寸。为了赚取点击率,恶性的偷拍事件频频发生,在地铁、公交车、娱乐场所特别严重。更有甚者,还有偷拍到别人住所及私人生活的。所谓偷拍,即在拍摄之前并没有征求当事人的同意。2008年6月发生的海南师范大学女生宿舍的偷拍事件,引发了业界对网络隐私权的更深层次的思考。拍客这种对别人私生活的干涉与任意曝光,无疑极大地侵害了他人的个人隐私权,给报道对象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困扰。
  
  (四)缺乏人文关怀
  任何人在拍摄中都要考虑对生命和他人的尊重,作为一个普通公民的拍客也要维护社会的真善美。一些拍客作品聚焦于农民工、残疾人、乞丐、吸毒者等社会边缘群体,往往抱着猎奇的心理。有拍客拍摄到小偷作案的画面,但在此刻,作为一个有责任的社会人来说,是简单记录偷窃场景呢,还是上前去制止这种行为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深思考的。
  在汶川地震中拍摄的一些图片和影像中,有拍客直接将受难者的血淋淋的照片传播出来,一个个被砸得面目全非、残肢断臂的逝者让人惨不忍睹。这样的镜头在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也给遇难者家属及受众带来心理上的不适。拍客在传播这些影像信息的同时,应该注入人文关怀的情节与思维。
  人文关怀体现的是对人的关心和尊重,把人的生存、人的作为、人的发展当作报道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对人的生命的关怀以及对人性、精神、情感和道德的关怀。拍客在社会中不是单纯的影像记录者,在记录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人文关怀,而不是去恶搞,不是去揭露别人的隐私,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从而为整个舆论生态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健康空间。
  
  三、拍客是记者角色的延伸,也需承担社会责任
  
  传统的新闻媒介有专业的记者队伍,分布在社会各个位置进行采访报道,庞大的通讯员网络为其提供了更多的信息。然而,当面临突发事件时,由于不可预知性,专业记者并不能恰好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取得第一手资料。拍客群体的存在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2005年伦敦地铁爆炸案发生时,一位乘客用手机拍摄到炸弹爆炸那一刻的图片,第二天,全球各大媒体竞争转载。类似的突发事件频频发生,而很多都不是专业记者或通讯员参与采访的。虽然在技术上和事件的叙述上缺少新闻专业人员的素养,但是它足以满足新闻所要求的时效性,具有很大的新闻价值。
  陆定一对新闻是这样定义的,“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拍客将拍摄的极具新闻价值的事实,上传到互联网进行传播,显然属于新闻的传播,这些事件因其时效性和重要性等特点,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受众的知情权。拍客群体的壮大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记者的定义,普通的公民也有成为报道新闻的记者的可能性。这就意味着,记者的涵盖范围更加广阔,不仅仅是指专业记者,还包括新兴的公民记者。这也使得新闻的传播不仅仅局限于专业记者。
  拍客群体对社会事件的参与,打破了传统新闻媒介享有的专属传播地位的现状,使得只有专业记者才可以报道新闻的局面成为历史。在对传统新闻媒介消解的同时,拍客可以定义为专业记者信息触角的延伸,可以将社会上的社会新闻和突发新闻等全部包括在内,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报道社会新闻和突发新闻。这样能够形成公民记者与专业记者相互补充,民间影像与专业制作相互促进的局面。
  但是,拍客作品中侵犯个人隐私权和肖像权等问题屡屡发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这需要拍客进一步加强自律与他律。首先,建立拍客道德规范,形成健康的“拍客文化”,加强社会责任感;其次,视频网站应该加强对拍客上传的视频的严格审查,违反党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视频,涉及暴力、淫秽信息的视频将无法上传;另外,国家文化部门、网络管理部门应加大对视频网站以及拍客的监管,拍客注册应当统一实行实名制,视频网站必须申请视听节目许可证。通过良性循环,培养积极向上的“拍客文化”,有效促进信息的传播与共享,建立和谐的媒介环境。
  
  [参考文献]
  [1]徐耀魁主编,西方新闻理论评析[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295
  [2]杨保军,新闻真实实现的含义与内在要求[J],当代传播,2005(5)
  [3]范东升,公民新闻的兴起和启示[J],国际新闻界,2006

相关热词搜索:探索 “拍客”问题探索 拍客问题探索pdf 拍客问题探索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