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布时间:2020-02-16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收稿日期:2006-12-14?   作者简介:李友松(1944-),男,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文法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聘研究员,湖北省哲学史学会理事,武汉市哲学学会副会长。?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 文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223)?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伟大的战略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的素质,要有科学的、合理的规划,加强农村民主法治和乡风文明建设,解决好农民工的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必须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D632.1 文献标识码:A???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央作出的英明决策,引起中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广大理论工作者怀着对农村建设的极大热情,献言献策。?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伟大的战略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我国社会稳定。我国有13亿人口,农村人口近8亿。改革开放20多年来,广大农村人口的生活普遍有了很大改善,绝大多数人的吃饭问题基本解决。不容忽视的是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拉大。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与农村人口之比,1990年为2?2:1,2003年为3?24:1。并且按年人均收入900元以下测算,中国约有4000多万贫困人口,绝大部分在农村。城乡收入之间如此巨大的差距是我国社会突出的不稳定因素,只有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广大农民真正富起来,才能消除这种不稳定因素,才能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以改善我国经济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提高了农民的购买力,另一方面又为工业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促进城乡两个市场需求的良性增长,真正扩大内需,使我国的经济结构极大改善,既不是单纯的外向型,也不是传统的封闭型,而是内外灵活的复合型。这种复合型经济结构,可以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灵活应对商机,从而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城乡两大市场活跃,第三产业水涨船高,必然更加活跃,从而使中央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真正落到实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以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美国、德国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即实行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方针。现在我国人均GDP已达到1700美元,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物质条件已具备。在工业反哺与城市带动下,不仅促进农业与农村发展,而且促进工业与城市发展。在经济发达国家,一个农村人口可以养活30―50个以上城市人口,而在我国,农村人口的供养能力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60―1/100。我国农业和农村在工业和城市的反哺与支持下,一定会出现巨大的发展动力,为我国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党的宏伟目标的重大举措。中国共产党的宏伟目标是要在本世纪中期基本实现现代化。在上个世纪改革开放起步时提出了允许一部分人用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的方针,在90年代提出开发大西北的方针,现在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宏伟目标正在一步步实现。当然,要真正实现宏伟目标还有不少困难需要我们克服,还有不少问题需要我们解决。科学发展观要求,我国社会发展,不仅仅是指经济指标,还应包括环境资源、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指标。可以肯定地说,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的宏伟目标根本无法实现。?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些目标中,生产发展是关键。只有生产发展,才能为实现其它目标提供物质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业不仅指农业机械,更重要的是经营理念的现代化、劳动方式的现代化、加工方式的现代化、产品销售方式的现代化。这种现代农业,既不是劳动密集型,也不是土地密集型,而是在立足于珍惜和利用农业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资本的高度增值。一头牛,传统加工方式就是简单加工成牛肉和牛皮,按净肉100公斤计算,加上牛皮,产值不过千元。但如果深加工、精加工,加工成食品、药品、工艺品、皮革、皮毛制品,产值可达数万元之多。如一头牛的血提炼口服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可创利润3万多元。并且不仅如此,而且还带动了肉食加工业、药品制造业、皮革皮毛加工业、工艺制品业、饲料加工业、汽车运输业、机械制造业、沼气发电业等的发展,转移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同样的道理,如果我国农业中粮食、蔬菜、水果、林木、水产品等的生产加工均按现代农业要求,该给国家带来多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给农民带来多少实际利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亟待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的素质。我国先进农村的干部,如华西村,其主要干部都有较高的政治素质、领导素质和管理素质,他们不仅成功领导一个村,而且带动一大片。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素质,可以组织农村干部培训,改变以往那种重文凭轻能力的模式,着重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经营能力,针对性要强。对农民则主要进行技术培训,如牧民,重点培训其养殖技术及常见牲畜疾病防治,除此之外,分流到加工行业的则对应学习有关技术。象这样的农民,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了。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也将逐渐消除。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素质,城市对口支持农村是切实可行的举措,这是落实中央关于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举措。国家还可以组织更多的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在给优惠政策的前提下到专业对口的乡村工作,可以资教、资医,也可以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或者在乡镇企业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这一举措,既减轻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又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定要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要注意综合效益和长远效益,不能以邻为壑,不能断子孙路。资源、环境、乡镇企业布局、道路、灌溉、人畜饮水、电力供应等等都要通盘考虑,要实行层级管理。例如有的乡镇企业搞一个小纸厂,或者一个小金矿,污水任意排放,对水域造成极大污染,必须坚决关停。涉及面大的如跨县工程要经省甚至中央批准。三北防护林,三江源水土保持,南水北调,这些都是带全局性、战略性的工程,绝不能留下空档和缺口,不能半途而废。?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农村民主法治和乡风文明建设。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学法、懂法,合理经营,依法治村。除组织送法下乡活动外,还要用各种有效的、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农村进行普法宣传。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既有迫切性,又有必要性。乡风文明建设的内容很多,除了用各种形式组织农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外,还要着力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资源意识、道德水准,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使健康的、进步的思想文化占领农村阵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必须解决好农民工问题。农民工收入在一些县(市)占当地财政收入的20-30%。输出农民工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支援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措施。《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的发布,犹如清新的春风,吹暖了亿万农民的心。按照《若干意见》的精神落实,公平对待农民工,合理引导农民工,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工资发放、劳动条件、子女就学等问题能得以妥善解决,无疑也是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只有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做到人力与物力、资源与环境、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最佳配置,才能使我国的城乡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向前迈进。?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在我国,大多数城镇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很完善,而在广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几近于空白。这严重地阻碍了农村的建设发展。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宜从以下几个农民最关切的方面入手。?
  首先,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中国的农民,勤劳、淳朴、善良,辛劳一生,到丧失劳动能力以后,只能靠子女赡养,孤寡老人生活则更加艰辛。要是遇到灾荒、疾病等,更是雪上加霜。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使农村老人真正做到老有所养,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使农村孤寡老人能得到基本的服务,做到老有所养。?
  其次,建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看病难、看病贵,困扰着大多数中国人,农民尤甚。如前所述,由于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多数农民生活不富裕,农村医疗条件落后,缺医少药,更谈不上对疾病的有效预防,加上农民的工作生活条件普遍较差,一般农民有病不治疗,有的无钱治,有的没时间治,还有的不懂得要治,最后导致小病拖大,大病拖死。建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改善农民的医疗卫生条件,使广大农民在疾病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康复等方面享受到国家现代化所带来的医疗保障,真正做到病有所医。?
  再次,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我国农业总的来说,现代化的程度不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如果加上其它一些变故,可能就会出现极困难的家庭。国家对贫困城镇人口还有失业救济等社会福利,对城镇失业人口也还有再就业工程,可对农村贫困人口则缺乏有效的社会救助。一个贫困大学生带着自己在农村的双目失明的母亲一边读书一边打工的感人事迹一经媒体宣传,立即得到社会各界的赞扬和帮助,我认为其中也反映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方面存在的缺失。其实,在农村,这样的困难家庭、甚至比这还困难的家庭也有。此类问题只有在农村建立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后才能得到较好解决,从而做到难有所帮。?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不仅涉及几亿农村人口的生活保障,而且涉及到城乡、工农之间的和谐与否,涉及到社会稳定。这个巨大的工程所需的大笔费用一靠国家的支持,二靠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三靠农村集体提留,四靠农民自己的投入。此外,还可以采用市场化手段筹集资金。万事开头难,不妨先在各省(市)自治区试点,取得经验再总结推广。?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中央的这一英明决策合国情、合民意。表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中国共产党时时处处把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她必然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能够克服前进路上的一切困难。可以说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伟大胜利之日,就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之时。??
  
  参考文献?
  [1]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二??六年三月五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2]尹成杰.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个问题.中央党校报告选.2006,(2).?
  [3]杜青林.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求是.2006,(3).

相关热词搜索:新农村 试论 建设 试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