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世界_真武世界

发布时间:2020-02-17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编者按:   赵启正,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   赵启正《在同一世界――面对外国人101题》一书,通过101个生动精彩的小故事, 以“话说体”方式,深入浅出地说明了对外交往中存在的文化差异,让读者在小故事中,获得启迪,体会交往的智慧、敏锐和幽默。
  
  “淡妆浓抹”未必“总相宜”
  
  我多次出国,每次出入各国的海关都很顺利,但也有一些小的插曲。有一次,代表团连续访问三个国家。一位中年健壮的男团员,每到一处关口,都会被留下“特殊关照”,而且每次都只拦下他一人。问一下究竟,原来他是一位事业有成的乡镇企业家,穿了一套簇新的米黄色西装,黄领带,脚下是黄皮鞋。这身隆重的打扮使他显得突兀,怎么看也不像官方代表团成员,难怪一再引起边关检查人员怀疑。
  还有一次,在一个管理专业代表团里,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团员,服装艳丽,装扮惹眼。海关人员也总是要翻翻她的行李,他们似乎不太相信这位女士是专业人士,原因也是不合身份的打扮,让人另眼看待。古人云,“服之不衷,身之灾也”。说的是服装不合适,会招来人灾;今日看来,虽不致招来大祸,招来小麻烦却有可能。
  我国宋代大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有一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说的是西湖在不同的天气中总是显示着不同的美丽。对于人物,可未必如此。若是在某个场合,你为如何打扮而犹豫不决时,还是以淡雅的打扮为妥。电视人靳羽西说过。女士在不知穿什么颜色的服装好时,就选黑色的,这不会大错的。
  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那里的女孩子们,大多衣着朴素:休闲鞋,白色圆领T恤衫,不仅没有“浓抹”,也没有“淡妆”,透出一种健康向上、活泼可爱的青春气息。衣着只要与年龄、身份相符,与场合相适应,就是“总相宜”的。
  
  幼儿园老师的疑惑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一所著名的幼儿园开始兼收中外幼儿。这所幼儿园的老师们都受过专业训练,有着丰富的教育经验,她们对孩子们可谓关怀备至,教育水平之高有口皆碑。可是,没想到有些外国家长却对老师颇有微词。孩子摔了跟头,老师急忙跑过去扶,外国家长却说:“不用管他!”孩子秋千荡高了,老师急喊:“别这样,危险!”外国家长却鼓励:“再高点!”办园初期,老师们对我说,她们对外国人的这些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颇感疑惑,究竟谁对,谁错?后来,她们把中外的教育观点作了适当比较,创造出富有新意的新教学法,得到了各方面的充分肯定。
  中西方对儿童教育的差异,从动漫片也能看出来:中国着重指导孩子,西方偏重激发孩子。美国经典动漫《猫和老鼠》《米老鼠与唐老鸭》《小熊维尼》……简直就是告诉孩子们怎么去淘气,聪明机灵甚或捣蛋的都是正面的角色。日本动漫又是一种:鼓励一种不服输、拼命战胜对手的意志,有的甚或有点过于推崇强者的倾向,似乎隐约反映了其民族对于生存环境压力的忧患意识。中国的动漫,则多是在于教导孩子励志奋进,寓教于乐的,但有时则显得活泼不足,想象力不够。不过,近年中国动漫进步很快,相信许多“中国动漫大片”问世就是近在眼前的事。中国家长给孩子既看外国动漫,又看中国动漫,这也许是个让孩子们!”开眼界、更多受益的好方式。
  
   可别介绍老外吃药
  
  遇到外国人在中国偶感风寒,古道热肠的中国人往往会主动地向他们介绍吃某种感冒药片、喝某种感冒冲剂等。但实际上,多数的外国人,尤其是西方人,是不会吃非医务人员推荐的药物的,这是他们一条严格的“生活戒律”。一般说来,他们只相信医师的处方,服非处方药也要以前吃过的,决不敢自作主张。我们的“热情推介”常常会使外国人感到为难。所以,见到外国人生病,最恰当的做法定帮助他们去医院就诊,向他们介绍好的医生,而不是介绍“好药”。相比之下,我们用药未免随便,很容易相信别人推荐的据说很有效的某种新药,甚至“偏方”。
  中国一家权威医药杂志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许多中国人都有不良用药习惯。70%多的人表示,他们曾因感觉“药效不明显”而自行增减药物用量,不按时服药,或停止服药。世界卫生组织在发展中国家调查发现,1/3的病例死因是不合理用药。在中国,有80%以上的人随意服用和滥用抗生素等药物。其结果可能导致人体的抗药性,甚至陷入无药可用的境地。由此看来,外国人不敢随意服药的“戒律”倒是应该借鉴的。
  
  京剧不是“北京歌剧”
  
  我曾经与几位法国文化界人士谈到如何强化京剧在世界传播的问题。大家都认为世界上有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戏剧文化形式:一是歌剧,二是芭蕾,三是中国京剧。其中一位补充说,还有日本歌舞伎。
  其中一位对中国文化有研究的法国人说,京剧英译为“北京歌剧”(Pcking Opera),使外国人误认为是北京(演出)的《茶花女》、《卡门》那类的歌剧,就不一定会以强烈的好奇心去观赏了。而京剧和西方歌剧特色差异之大,绝不可在概念上有所混淆。其他几位则说,他们没看过京剧,就是按“歌剧”去以为的。大家讨论的结果是,既然京剧是中国的艺术瑰宝,就应当用京剧的音译“Jingju”,正像日本的“歌舞伎”,按日语发音,译为“Kabuki”一样。联想到日本的语言表演艺术“漫才”,日本人的英译为“Mannzal”;而中国的相声,却被译为“CrossTalk”(交叉谈话),这个词以英语为母语的人都不知其义为何。冯巩先生对我说过,相声就是相声,英译当然是“Xiangsheng”。
  就京剧的译名问题,几年前我曾当面请教梅葆玖先生,还请教过上海的一位资深辞书家,他们都觉得京剧音译为“Jingju”是合理的,意译是不准确的。
  但也有人说“北京歌剧”(PekingOpera)已用了许多年了(我想,也许可以认为,1930年梅兰芳先生首次将京剧带到美国时,美国开始传播了这个译名),不会有误解了。其实不然,中国人自不会误解,但我问了多位外国人,他们还是不甚了然京剧和歌剧全然两类。韩国将在14世纪开始使用的“汉城”的中文名字改为韩文的音译“首尔”(英文音译Seoul),不是一两年的工夫就被公认了吗?
  我还是坚持认为,京剧的英译改为“Jiagju”就是为京剧在国际上正名,不要从译名上就白白丢失了中国特征,这对京剧的国际传播必有好处。
  
  少说爱吃什么
  
  韩国驻上海总领事孙相贺先生在奉调回国担任外交部要职前,到北京来看我。临走拿出几个塑料盒,我一看就知道,那里面准是他夫人亲自做的韩国辣白菜。这是他第三次送我辣白菜了。
  1997年10月,正值亚洲全面金融危机高潮之时,孙总领事未拜访我。我对韩国民众在韩元每日大幅贬值的背景下,主动向国家出售美元和黄金首饰(三四个月内共出售225吨)表示钦佩;他则对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表示感谢,他说,这实际上是有力地支持了亚洲各国。随后的闲谈中我说,韩国的辣白菜真好吃。没想到,他却记住了,过了几天,便送两盒自家腌制的辣白菜给我。
  2004年,日本TBS《时事放谈》节目的著名主持人岩见隆夫采访我和日本前官房长官野中广务先生,一开头,岩见先生问我:“您来日本多次了,喜欢什么日本食品呢?”我也是顺口一答:“日本的栗羊羹不错。”(栗羊羹起源于羊羹――用羊肉熬的汤,汤很浓,凉了就成了冻。用板栗或赤豆熬成的汤,凉下来也成冻,所以叫栗羊羹或羊羹。这种食品中国北方也有)。
  没想到,有的日本朋友看了TBS的节目,就托人给我带来了栗羊羹。其中有一位名人,中川健造先生,他是日本望族后裔,因为喜欢中国美术,将自家别墅改建成了“中川美术馆”,收集了吴作人、古元、黄胄等人的作品。最令人惊奇的是,他在院中修了一座小天安门城楼,还曾经请小泉首相在院中饮茶。不知小泉首相面对此情此景,当时是什么心情,他写了“感动”二字作为留言。中川先生为中日友好,用心如此,倒真令我感动!
  我几次收到了韩国辣白菜和日本羊羹,对夫人说:“礼轻情意重!”夫人发话了:“记住,少在别人面前说爱吃什么!”
  
  (连载完。)
  
  (本文内容和漫画均由辽宁教育出版社提供。)
  
  责编:谭 震

相关热词搜索:世界 在同一 在同一世界 同一世界攻略 同一世界游戏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