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报道遭遇戏剧冲突_戏剧冲突

发布时间:2020-02-17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这句话适用于舞台作品,也适用于大部分经济新闻报道。  2009年11月至12月,和新华社对外部经济室副主任林建杨、新华社山东分社对外室副主任刘宝森、新华社福建分社对外室记者李慧颖一起,我们一行四人的采访行程涉足青岛港、温州、绍兴“世界袜都”、义乌小商品市场、厦门台商开发区等观察宏观经济运行的窗口,也涉及死而复生的热点企业,我们采访了学者和官员,也采访了加油站工人和家庭织袜工厂小业主。
  我们掌握了庞杂的材料,对过去一年沿海经济的兴衰起伏可以说了然于胸,但是在短短千余字的篇幅里,如何用调研式采访、国际化表达来传递一流的中国话题,仍然需要突破。
  一种在分社记者中非常普遍的想法是,对外经济报道就是“宏观数据加微观故事”,但是选择什么样的故事大有讲究。
  民企海外并购是2009年年终报道无法回避的“中国话题”。循着吉利与沃尔沃并购案散发出的“戏剧冲突”气味,我们千方百计约到了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对海外读者来说,在这个焦点时机,李书福就代表着中国草根民间资本,所以外界对李书福的质疑就代表着海外言论对中国民间资本的质疑。这些质疑和争议就是冲突所在。
  李书福为什么对沃尔沃情有独钟?他的钱哪里来?他买过去之后会怎么办?沃尔沃会变成什么样?
  尽管李书福向我们一再声明他不是沃尔沃收购案法定的新闻发言人,拒绝对此事发表只言片字的评论,但是我们在采访中依然通过迂回的提问,围绕海外并购中冲突性的、争议性的内容,向李书福抛出了一个又一个尖锐的问题。凭着分社记者多年跟踪吉利对李书福个性的了解,凭着总社记者对新闻背景精准的把握能力,在锲而不舍的追问之下,李书福终于忍不住以他特有的个性化的语言方式回应了这些敏感话题。
  “吉利会不会毁了沃尔沃这个百年品牌?”李书福的回答是,沃尔沃还是沃尔沃,吉利还是吉利,对沃尔沃来说将来只是老板换成了李书福。
  “沃尔沃现在亏损巨大,还欠着福特几十亿美元,吉利买沃尔沃是不是买了个包袱?”李书福的回答也很精彩:沃尔沃新能源研发已投入上百亿美元,吉利花20亿美元,肯定是拣了便宜。
  “怎么看待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浪潮?”李书福的答案是:近亲结婚会生出痴呆儿,人类如此,企业也是如此。
  事后证明,这是李书福在一年前决定收购沃尔沃以后,第一次面对媒体谈这笔并购案,这也是该并购案达成框架协议后,李书福唯一一次公开谈沃尔沃并购。吉利沃尔沃并购案本身就是充满戏剧冲突的经济事件,李书福接受新华社专访抛出的观点更是充满了戏剧意味。这也正是路透、法新和《纽约时报》采用这条年终报道的原因。  通过这次采访,小分队对吉利收购沃尔沃这场充满戏剧性的“经济冲突”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戏剧性的背后有其偶然性,那就是金融危机对全球冲击不均衡,中国民营企业“现金为王”,可以用“白菜价”购得优质资产;戏剧性的背后也有其必然性,利润空间日趋狭窄的民营企业必然选择海外并购这条捷径来提升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小分队于是策划了反映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一组中英文4篇稿件《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被崛起”之惑》和专访《李书福:我为什么收购沃尔沃》。前者经港台部编辑精心润色,作为经济观察栏目播发后,除了海外媒体采用,央视二套也致电小分队记者希望据此制作电视节目。
  专访李书福的稿件则一直等到双方宣布达成并购协议的第二天播发,成为全世界当天的独家新闻,美国《纽约时报》、路透社、法新社等转载采用,转载的网页当天就超过200个。
  其实,戏剧冲突的核心就是新闻价值。经济报道中,我们常常需要拨开表象,寻找和把握%事件的核心价值,具备了这一核心价值的“中国故事”,再将之置于历史坐标和国际视野之中,稿件影响力绝不仅仅局限于一时、一地。
  (作者系新华社浙江分社对外室副主任,图片由新华社对外小分队提供)
  责编:谭 震

相关热词搜索:戏剧 冲突 遭遇 经济报道遭遇戏剧冲突 漫谈戏剧的冲突和情境 暗恋桃花源的戏剧冲突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