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对外传播的一个“热词”】 2016年热词与民生

发布时间:2020-02-17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今年3月以来,境外媒体围绕“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针对“民生”热词着重展开报道。无论是境外中文媒体还是西方各语种媒体,直接或间接将中国下一步的发展与民生问题挂钩。 面对这种境外涉华报道的新趋势,如何更好地对外说明中国“十二五”的民生热点,成为对外传播中的一个新命题。
  
  外媒关注“民生”话题
  
  民生议题被相当一部分外国媒体提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外媒所关注的中国民生话题,主要围绕中国政府提出让“人民生活幸福”的理念展开。具体涉及改革土地征用机制、加强食品安全、加大保障房建设、改革教育医疗体制、调整收入分配等。报道触及公租房、农民户籍变更、医疗、养老等诸多社会末端的细节。外媒充分肯定中国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重视,相继指出“十二五”规划对民生的关注超出以往任何一个五年规划;追求幸福成为中共的新主张;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是中国各级政府未来五年执政的重中之重。
  还有一些西方媒体针对中国“十二五”的民生政策提出问题,分析中国所面临的挑战。法广网的报道称,预计中国可能出台一些旨在安抚民心的社会措施,包括解决物价房价高涨,弥补失地农民的困境,消除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鸿沟等,以避免出现更多的社会风潮。
  结合实际分析,西方主流媒体关注中国“十二五”民生议题有其多重因素。
  其一,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舆论的“中国热”持续升温。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被置于境外媒体的“显微镜”下。中国的“十二五”规划为这个国家的新五年制定发展蓝图,可谓“牵一发动全身”,尤其是如何处理好经济持续发展与社会持续稳定的关系问题,备受外界关注。“十二五”期间,西方媒体从聚焦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逐步转向关注中国社会民生问题,其实也是一个逐步了解中国、认知中国的过程。
  其二,当今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各国民生问题普遍受到关注的时期。“十二五”期间中国政府决策向社会民生问题倾斜,是中国发展的自身需求,也具有深刻的国际大背景。2008年下半年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金融危机发生后,民生问题实际是世界各国执政党和执政领导人普遍思考的问题。北非中东部分地区动荡局势的发展,令各国期盼稳定的诉求增加。现阶段,包括增加就业、鼓励适度消费等也是西方国家内部正在进行反思的焦点话题,而教育、医疗改革等更是一些西方民众的关切。从这一点上看,中国与其他国家均面临治理社会民生的挑战。
  其三,中国社会民生类新闻契合西方的一些利益关切。一方面,中国有关民生保障的政策调整,覆盖人群广、后续效应大,加之保障民生、扩大内需的各项措施,可能影响带动一批产业,进而使海外相关领域直接受益,因而吸引西方关切。另一方面,部分社会民生议题涉及人权保障问题,西方一些媒体有针对性地跟踪相关进展,可以说从来没有放弃过。
  
  及时回答海外关切
  
  鉴于社会稳定是近阶段西方媒体关注中国的焦点之一,我们可积极主动设置议题,加强对中国改善民生的报道,回答海外对中国稳定的关切。
  首先,及时准确地发布社会民生类新闻的权威信息,有助获得更多话语权。中国对外报道中,有关中国部分城市制订房产税试点细则、年内开工保障房数量,以及医疗、教育等民生投入的数额和占比调整等,均受海外关注,新闻转载率较高。
  其次,在对外报道中客观承认并中肯分析中国民生领域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较具有说服力,相对更易被境外受众接受。在今年“两会”的报道中,已有一些成功案例。例如,新华社对外部就中国贫富差距依然明显、共同富裕仍是巨大挑战,温家宝总理直面困难和挑战等播发深度分析稿和特写等,海外媒体纷纷转载。
  第三,探索“创新社会管理”的对外报道切入点。加强对“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基层村和居民委员会等“揭秘”报道,通过“解剖麻雀”,从一些小切口,揭示中国基层社会拥有持续发展动力和活力的原因,论证中国大局稳定的社会基础,展望中国社会发展的前景。
  
  把商机告诉世界
  
  在以往的对外新闻传播中,生动的宏观经济新闻一般更易吸引西方媒体和受众。相比之下,社会民生新闻的对外传播,若非发生重大突发事件,仅靠描述社会现象,相对不易吸引眼球。
  不过,一些新闻案例告诉我们,找到与西方受众间的“共同语言”,揭示中国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给世界带来商机非常重要。
  中国“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调整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投资、消费和进出口这“三驾马车”,更侧重保障民生、拉动内需的政策导向。根据一般经济学原理,此类政策的确有可能为外部世界创造更大的市场和更多的商机,相关报道大有可为。
  美国《华尔街日报》3月9日刊文《美国开发商寄望中国老年公寓市场》是此类报道的一个典型。文章说,中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按照这个增速,有望到2050年超过美国总人口。这个重大变化引起了美国老年公寓开发商的注意,这些开发商目前正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寻找难得的机遇。
  该报道援引一些分析人士和投资者的话说,到目前为止,试图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开发商尚未在自己的项目中找到突破点。他们遇到的问题包括不确定的监管框架、未经考验的商业模式,以及延续数百年的老人与子女住在一起的中国传统等。另外,目前并不清楚有多少中国家庭会愿意或能够负担得起这种美式老年住房模式。报道称,中国开发商正在寻求美国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以帮助他们达到国际一流标准。美商还担心中国在获得了足够的知识和技巧以后,可能就不再需要美国企业的帮助等。
  又如,由于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后,内地人赴港抢购洋奶粉热潮持续已久,这则民生新闻,从一个角度反映了中国现阶段仍存在一个较为广阔的进口奶粉市场,甚至可以延伸至进口农副产品和食品等。此外,中国人出境购物和旅游大幅增加,以及外资医疗、教育机构等深入中国基层的机会也有所增加,这些信息也都是西方企业家等所关心的。
  
  提高新闻性和故事性
  
  在中国新闻的对外传播过程中,柔性诉说一直是一种较为有效的传播方式,社会民生类报道更需注重新闻性和故事性。
  其一,可以针对征地补偿、大学生就业和创业、企业劳资关系、收入再分配等热门话题进行中国地方案例的追踪报道。通过聚焦人物和人物背后的故事,结合本国国情、宏观政策、法律制度等分析,以小见大,提高报道的感染力。
  其二,针对城乡差距、区域差异、减少贫困人口等问题,尝试以小见大的故事性报道,在向外界更好地说明一个全面、真实的中国的同时,也有助于消除“中国威胁论”的误导。
  其三,发掘在中国民生政策演进中所诞生的新职业、新行当、新事物,通过敏锐观察,捕捉中国社会的新动向,进行富有前瞻性的分析报道。例如中国出现“胶囊公寓”、中国婚恋经济火爆等就是一些可读性强的民生类新闻报道。
  其四,善用“国民共富…‘藏富于民”等概念,从中国历史上已经较为成熟的话语体系中寻找恰当的命题,在“润物细无声”中,争取更多国际话语权。
  
  责编:谭震

相关热词搜索:民生 对外 传播 民生:对外传播的一个“热词” 民生热词 2017十大民生热词发布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